分享

跟阿德勒学育儿

 摇摇晃晃地长大 2023-08-26 发布于加拿大

开明的父母,说是要把孩子当朋友,但在养育过程中往往不明所以;在传统的惩罚教育屡遭诟病之后,各种奖赏教育大行其道,学校家庭莫不如此。但究竟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阿德勒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译者:渠海霞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年出版)这本书之后,顿觉豁然开朗。

为人父母者需要随时提醒自己:
孩子是与我们平等的人。
学会课题分离十分重要。
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对孩子既不表扬也不批评,而是提供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即“鼓励”。

以下是我读《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的读书笔记。

人各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关乎善恶或优劣。因为不管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是平等的人。

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一个人来真诚相对。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

父母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

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但即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依然是独立的个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愤怒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

人生不是竞争。

如果距离太近,贴在一起,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父母如果一味训斥孩子,心就会疏远。如果这样,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伸伸手即可触及,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阿德勒提出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就会破裂。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愤慨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

谁都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因为那样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孩子学习的事情,这是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课题,父母或老师无法代替。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一些更加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

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前文:遇见阿德勒
推荐:谁是第一责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