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名中医的“经验方”

 图书 馆员 2023-08-26 发布于内蒙古

清代名中医的“经验方”

“太和医室”始创于清咸丰年间,由姚氏第一代先祖姚福年先生所创,被清廷赏封四品花翎,至今传承六代。如此有名望的医室流传下哪些珍贵的经验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清代名中医的“经验方”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方
皆因久病肺虚,痰浊内伏,又遇外邪,引动内饮,故而发病。
处方:红参10g,白术15g,防风5g,麻黄3g,桂枝3g,茯苓15g,半夏10g,细辛3g,五味子10g,山药15g,辽沙参15g,川贝母10g,甘草10g,黄芪30g,杏仁6g,桔梗10g,山萸肉10g,远志5g。水煎服。
方义:本病正虚邪实两相急,治应扶正祛邪两相宜。
此方专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气喘、咳嗽、吐白痰,以及经常感冒者。
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甘桔汤加味:黄芪、白术、防风固表益卫以防外寇来扰;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辛温解表,疏散风寒;又以小青龙汤内化痰饮,使表邪祛、内饮化、肌腠固;医者虑其病久根深,又以参术苓草,四君之药,补土生金,祛痰之源,更可使金旺而气自下行,喘满得解;更用山药、山萸肉养肾精而断痰根。《证治汇补》指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痰之根。”至此,脾、肺、肾皆得补益,则痰无藏身之地。本方配伍严谨,既解标疾,又固根本,标本并治,才使久病宿疾少时日而见奇功。
慢性胃炎方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五谷之海,善受纳且能消磨。今若胃有病,必少受纳而欠消磨,其用不能也。更以慢性之疾,反复发作,使气血生化乏源,一身精气不足。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黄芪15g,鸡内金10g,砂仁10g,建曲15g,川朴10g,山药15g,三七6g,延胡索15g,郁金15g,木香6g,白芍15g,甘草10g。水煎服。
方义:方中先以香砂芳香行气,消胀除满,后以四君子补益中土,佐以鸡内金、建曲、川朴、山药以行胃气、消食滞。“脾胃第一仇家者,肝也”。木气横克,脾土受制,故生胃疾,畅肝柔肝则中土得养。故以白芍、甘草酸甘养阴,延胡索、郁金疏肝之气,使肝木畅达,自得生发,何犯于胃,更以三七活血定痛,和合中土。然胃炎者,中土必虚,腑气又以通为用,最忌滞气难化之物,若饮食生冷、黏滑油腻,常久治而少功,故当慎之。
清代名中医的“经验方”

糖尿病方:

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套药套方罔效。细审其证,并无阴虚之象,虽见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
处方:附子20g,茯苓50g,白芍100g,白术50g,干姜20g,桂枝50g,麻黄20g。
方义: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克有济。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
中风偏瘫方
凡病之所生,必内外相感而后得之。今之中风者,气血亏于内,精气乏于中,又忽受情志、饮食、外感六淫之扰,使气血逆乱,痰瘀相阻,肝风内动,上扰清窍,故忽不知人,半身偏枯。如《内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处方:黄芪30g,赤芍15g,桂枝10g,白芍15g,乌蛇1盘,红花15g,桃仁15g,三七10g,川牛膝15g,天竺黄5g,菖蒲10g,防风10g,天麻20g,钩藤10g,地龙15g,全虫6g,黑芥穗10g。
方义:今以补阳还五汤补气血而通络脉;以菖蒲、天麻、钩藤平肝风而化痰浊;更用全虫、乌蛇搜风通络,息风止痉;怀牛膝、三七、黑芥穗引血归经,止血防变。全方旨意明确,处方周正,主以补气活血,兼以化痰搜风,使气血旺而内风息,痰瘀祛而脉络畅,确为大医布阵,轻重得当,主次分明,丝丝入扣。
盆腔炎方
盆腔炎之因,主要与热毒、湿邪、气滞、血瘀密切相关。这些病因,可单独致病,亦可相互兼杂并存,随病情发展亦可相互转化,但其基本病理为:邪犯胞中,冲任受损,气滞血瘀。
处方:蒲公英30g 红藤30g 金银花15g 紫花地丁30g 土茯苓30g 丹参15g 当归15g 甲珠12g(研末)香附12g 延胡索15g

方义:方中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红藤清热解毒,红藤亦有活血之功;土茯苓除湿化毒;香附、延胡索舒肝理气止痛;甲珠、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全方融清热除湿、理气化瘀药物为一体,共奏清热解毒、疏肝通络、化瘀散结之功效,适用于各型盆腔炎。其加减运用为:偏于热毒炽盛者,重在清热解毒,加入黄连、黄柏、苦参;热入营血者加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等凉血解毒之品;偏于湿者,重在除湿化毒。此外,在治疗盆腔炎患者时,还善用虫类药物,如地龙、全蝎、蜈蚣等,以搜风通络,行气止痛,效如桴鼓。

中医这门历史悠久的学问,非常注重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学会从古方医案中汲取精华,传承创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姚氏太和医室传统诊疗”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及显著的临床疗效。“太和医室”始创于清咸丰年间,由姚氏第一代先祖姚福年先生所创,被清廷赏封四品花翎,至今传承六代。如此有名望的医室流传下哪些珍贵的经验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方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皆因久病肺虚,痰浊内伏,又遇外邪,引动内饮,故而发病。
处方:红参10g,白术15g,防风5g,麻黄3g,桂枝3g,茯苓15g,半夏10g,细辛3g,五味子10g,山药15g,辽沙参15g,川贝母10g,甘草10g,黄芪30g,杏仁6g,桔梗10g,山萸肉10g,远志5g。水煎服。

本病正虚邪实两相急,治应扶正祛邪两相宜。此方专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气喘、咳嗽、吐白痰,以及经常感冒者。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玉屏风散、小青龙汤、甘桔汤加味:黄芪、白术、防风固表益卫以防外寇来扰;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辛温解表,疏散风寒;又以小青龙汤内化痰饮,使表邪祛、内饮化、肌腠固;医者虑其病久根深,又以参术苓草,四君之药,补土生金,祛痰之源,更可使金旺而气自下行,喘满得解;更用山药、山萸肉养肾精而断痰根。《证治汇补》指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痰之根。”至此,脾、肺、肾皆得补益,则痰无藏身之地。本方配伍严谨,既解标疾,又固根本,标本并治,才使久病宿疾少时日而见奇功。

慢性胃炎方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为五谷之海,善受纳且能消磨。今若胃有病,必少受纳而欠消磨,其用不能也。更以慢性之疾,反复发作,使气血生化乏源,一身精气不足。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黄芪15g,鸡内金10g,砂仁10g,建曲15g,川朴10g,山药15g,三七6g,延胡索15g,郁金15g,木香6g,白芍15g,甘草10g。水煎服。

方中先以香砂芳香行气,消胀除满,后以四君子补益中土,佐以鸡内金、建曲、川朴、山药以行胃气、消食滞。“脾胃第一仇家者,肝也”。木气横克,脾土受制,故生胃疾,畅肝柔肝则中土得养。故以白芍、甘草酸甘养阴,延胡索、郁金疏肝之气,使肝木畅达,自得生发,何犯于胃?更以三七活血定痛,和合中土。然胃炎者,中土必虚,腑气又以通为用,最忌滞气难化之物,若饮食生冷、黏滑油腻,常久治而少功,故当慎之。

胃炎方
胃炎患病其因有二:一者胃虚湿滞,阳不潜敛,故胃胀且满,化物不能,不欲饮食也。二者,乙木主升,脾随肝升,然无降必无升矣。今胃气虚滞,脾不散津,湿浊中阻,肝不升反横于土,故胃更胀而腑难通。在上则口干不欲饮,在下则胃满而食不化,诸多变证,皆由肝脾不和也。
处方: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6g,云木香g,香附15g,枳壳10g,鸡内金10g,砂仁10g,郁金10g,建曲15g,乌药10g,延胡索15g,莱菔子10g。
方义:本病的治疗为燥湿以行气,助中焦升降开化,中土运而枢机转。
方以平胃散为先锋,燥湿运脾,开化气机;香砂芳香化浊,引气下行;再用香附、郁金、延胡索以疏肝行气,和合气血,如此则两邦安好,互不犯而各得利;枳壳、莱菔、建曲增强胃腑消磨通导之力;方中更用乌药,上以助平胃散祛湿之邪,下以温肾助脾阳之升散。如地方有难,中央支援,何愁阴霾不散。
哮喘方

肺为华盖,其气高,主宣发肃降。今哮喘者,宿痰伏于内,劳倦六淫扰于外,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相搏,声鸣且喘。其病有三:一者,肺失宣发,肌表闭而毛窍不开。二者,肺气弱,三阳不降而气不归根。肺之宣发与肃降,一体而两面也。哮喘皆为肺之功能不用。肺气足则先升后降,毛孔开,气机降,肺之升降有度则喘息自平。三者,中土亏虚,水湿不运,脾不散津,反聚为痰,更阻气道,使邪留恋。正虚邪实,互为因果,病情缠绵。

处方:高丽参10g,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0g,云苓20g,山萸10g,甘草10g,远志5g,辽沙参20g,桂枝3g,麻黄3g,杏仁10g,山药15g,桔梗10g,甘草10g。水煎服。
方义:今以黄芪、
高丽参、辽沙参大补宗气;云苓、白术、甘草健脾化湿;麻黄、桂枝宣表闭、泄汗孔,使肺气足而后降,痰水消则喘息平;更以山萸、山药收敛下焦之气,使气归根而呼吸稳;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远志开窍化痰以明心君。群药相伍,主线明晰,前后呼应,达医家之本怀,令人心生欢喜。
中风偏瘫方
凡病之所生,必内外相感而后得之。今之中风者,气血亏于内,精气乏于中,又忽受情志、饮食、外感六淫之扰,使气血逆乱,痰瘀相阻,肝风内动,上扰清窍,故忽不知人,半身偏枯。如《内经》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处方:黄芪30g,赤芍15g,桂枝10g,白芍15g,乌蛇1盘,红花15g,桃仁15g,三七10g,川牛膝15g,天竺黄5g,菖蒲10g,防风10g,天麻20g,钩藤10g,地龙15g,全虫6g,黑芥穗10g。
方义:今以补阳还五汤补气血而通络脉;以菖蒲、天麻、钩藤平肝风而化痰浊;更用全虫、乌蛇搜风通络,息风止痉;怀牛膝、三七、黑芥穗引血归经,止血防变。全方旨意明确,处方周正,主以补气活血,兼以化痰搜风,使气血旺而内风息,痰瘀祛而脉络畅,确为大医布阵,轻重得当,主次分明,丝丝入扣。
关于“补气血”的三则医话
【一】补气血,并不是说只要多吃补气血的药,就能把气血补起来的,如果真得是那样,那多吃补气血的药就可以了,那还用得着一日三顿吃饭吗?人不论是吃蛋白质,吃各种微量元素,吃肉,吃五谷杂粮等,都是为了转换成气血,这样才能供五脏六腑所使用,如果吃下去的东西,因脾胃虚弱而无力转换成气血,那吃的再多再有营养又有啥用?所以不管中医西医都建议患者要多吃饭菜,因为气血的来源还是在于脾胃,脾胃好,才能化生更多的气血!调好脾胃后,即使不用进补,气血也很快会恢复,也不头晕目眩了,脸色也红润白净了!其实很多人不知,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气血转化就快,很快就把亏空补上了,这就是“健脾胃补气血”之理!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到药店,店员就会给您滔滔不绝讲补血之阿胶,讲益养肾气的六味地黄丸,讲滋养气血的“复方阿胶浆”,在她们口里,这些药物只要你服用了,就会容颜焕发,精力充沛!然而,她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你脾胃功能是否健运,是否能转换这些滋腻的药品!假如你脾胃本就不好,那你就千万不要迷信补益,还是老老实实多吃五谷,多吃饭菜吧。否则那些所谓的滋补品只会让你脾胃更虚,肠道更壅滞,痰湿也会更重!

【二】我观察到,很多中老年人本来气血就不足,但却听医院大夫建议常年坚持服用“丹参滴丸”“丹参片”等活血之药,寄希望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其中有不少人服用一段时间,会感觉更累了,且整体精神不振!年轻人气血足无所谓,如果是老年人,那他们吃着吃着,手酸脚痛、不想吃饭等症状就出现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气血就不足,而你老是把气血抽调到病灶的地方去,那其它需要气血的地方就会处于长期缺气少血的窘境!古医书说,“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这个观点对于身体素质好且不断劳作的古人来说应该是对的,对于现代人似乎就不切实际了!况“四物汤”是调肝养血的,而丹参是活血的,二者能一样呢?四物汤可以经常吃,而丹参能长期吃吗?很多人长期服用丹参类方药,结果血管壁越来越薄,最后“嘣”的一声,血管破裂脑出血了,及时送医院很多都抢救不过来!又比如以前有心脑血管问题的,稍微吃点活血化瘀的药物很快就有效,而现在的人就不一定管用了,因为现在人很多都伴痰湿阻滞的,也有些是气虚无法推动血行的,所以你光活血化瘀不行,还要加上补气血及祛痰除湿的!为什么呢?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变了,现在都是吃得多,活动的少了,且思虑多,很多人痰湿很重的,所以用药思维也要跟着时代及环境的变化而转换!

【三】一个健康的人,气血需要不断的生化,而且气血也在不断的消耗,当身体产生的气血,不够日常供应时,那么贫血(气血虚)就产生了!而很多人见到贫血就会选择“四物汤”、阿胶等,不然就是补铁,见到气虚就是“四君子汤”,或者黄芪、人参等泡水当茶频服,却不知道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脾胃不好,气血虚的问题就永远不能从根源解决。我观察到有很多人,他们刚开始吃点补气血的,感觉脸色都好看一点,但是过后又开始气血虚了,且舌苔更厚腻,胃口更差了,甚至还伴有腹胀打嗝等,这就是补气血时,没有酌加健脾助运的药,导致脾胃消化不了这些滋补的药物,那么脾胃负担就更重了,舌苔也就更厚腻了。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脾胃都很不好,连最基本的吃饭都吃得少,且很长时间都化不掉,那还谈什么滋补气血呢?建议赶紧想办法把脾胃调好,吃多几碗饭,完全胜过人参鹿茸阿胶,但只可惜几乎没有人会这样给大家科普,因为说实话这些滋补品就不好卖出了,更没有人会明确告诉你:健脾胃实则就是在补气血,气血也是由脾胃产生的!而健脾胃效果最好的是“五谷”,而非人参阿胶等价格不菲的滋补药物!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前言:

1976年,伟大的毛主席永远的闭上了他的双眼,走完了他光彩夺目的一生。毛主席在世83年,为我们留下来不少智慧的结晶。

其中就有他之所以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年代的独特的养生之道。而面对保健医生提出的养生之道,毛主席也并非严格遵守。而是选择“因人制宜”,那我们就来探秘一下一代伟人高寿的秘诀吧。
饮食达人

根据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徐涛在毛主席的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对于自己的饮食有着一套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吃的素,吃的杂。

毛主席是从农民中来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毛主席自然是吃不上什么好东西了。在穷困的农民家庭,一日三餐能够有饭吃就已经是感谢老天爷的事。所以,在毛主席的童年记忆里,他们家饭桌上出现最多的就是红薯,窝窝头和各种各样的野菜。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长大之后的毛主席加入了革命的队伍,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偶尔在行军途中能够吃饱饭,毛主席都能高兴好久。

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毛主席忧心国事对于饮食并不看重。直到国家大局已定,整日忙于国事的毛主席终于可以规律饮食了。
这时,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徐涛就根据毛主席的体质制定饮食菜谱,要求毛主席按菜谱饮食才能保证健康。
看着这个食谱上罗列的一大堆毛主席从没听过食物名称,毛主席就摆了摆手道:“这些东西都不适合我,我有自己的一套饮食规律。”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原来毛主席在吃的方面十分仔细,很少会碰荤腥,连毛主席钟爱的红烧肉都很少会吃。在建国之后,毛主席的生活条件相较之前好的不是一星半点了。但是,只有在毛主席取得特别的成就之时,才会让厨房做一顿红烧肉解解馋。

每次毛主席吃红烧肉时,徐涛都会苦口婆心的劝诫他,面对徐涛的劝诫,毛主席打趣道:“小徐,你太较真了,要是在战争期间,能够有一碗红烧肉吃,打败蒋介石不在话下啊。”面对毛主席的倔强,徐涛也无可奈何。
但是,毛主席对于吃有着自己的坚持,大部分时候,毛主席的主食都是大米饭,偶尔也会加上像小米,荞麦等杂粮。粗粮有利于补充身体缺乏的钙,钾等微量元素。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除了在饮食上,毛主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还用喝茶来缓解疲劳,在解放战争打的如火如荼之际,毛主席每晚都要忙到凌晨才能入睡,每当毛主席困倦的时候,就要靠喝茶来提神了。但久而久之,毛主席的睡眠就出现了大问题。

睡眠助力健康

在毛主席的睡眠出现问题之后,保健医生徐涛为毛主席想了很多的办法来改善睡眠,但全部无功而返。最后,毛主席也只能吃少量的安眠药来助眠。但古人说:“是药三分毒”,长期吃安眠药对于毛主席的身体伤害很大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之下,毛主席找到了能够改善睡眠的好方法。一次,为了制定反攻策略,毛主席已经连续熬了几个大夜了,双眼布满了红血丝。毛主席的秘书看毛主席实在熬不住了,就上去劝道:“主席,要不您休息一会吧”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但,此时正是战争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是一点也不敢懈怠。于是,毛主席就摇了摇头道:“我是可以歇一会,但是千万个受苦的中国老百姓怎么办呢?”秘书知道毛主席是忧心国事。

于是,秘书灵机一动,就提出了让毛主席躺在床上阅读文件,自己在后面帮助毛主席梳头。果不其然,秘书还没有梳几下,毛主席已经陷入了深度睡眠。
后来根据秘书的解释,他曾经在一本探讨养生之道的书上看到过,梳头是能够促进大脑的血液流通,放松紧绷了一天的神经,能够为大脑释放应该休息的信号,缓解大脑的衰老。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自从用过这个有奇效的方法之后,每当毛主席失眠的时候,都会有人在其后帮助毛主席梳头,没过多长时间,毛主席的睡眠质量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往后的日子里,毛主席一直沿用着这种方法。想必拥有了良好的睡眠也是毛主席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酷爱运动

毛主席能够长寿的最大原因就是在于热爱运动。早些年间,毛主席为了躲避蒋介石部队的追击,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两年时间,总路程达到了两万五千里。毛主席带领着红军走完全程。这运动量可以说早已达标了。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建国之后,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毛主席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就是爬山和游泳。毛主席出生在湖南,在这里有着著名的湘江,橘子洲头。所以毛主席对于水有着天然的喜爱。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曾18次畅游长江。这还仅仅是他十年之间的战绩,其中在1966年7月份是毛主席最后一次畅游在长江水里。

那时的毛主席在长江岸边观看游泳比赛,激烈的战况让毛主席热血沸腾,此时的他好像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纪,看着矫健的游泳健儿们,毛主席不顾众人的阻拦,纵身一跃来到了长江里。

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他能高寿离不开一个因素

久违的感觉袭来,毛主席轻轻的感受着水流的抚摸,突然他动了,他像一条灵活的鱼儿一样随着浪花翻腾,他肆意自在水中变换着游泳的姿势。毛主席在水中整整畅游了一个多小时,才恋恋不舍的回到岸上。

后来由于工作太过于繁忙,毛主席也没有机会在来到长江游泳,但在他晚年时,毛主席依旧对那次畅快的游泳依旧念念不忘。
毛主席一生曾经征服过无人问津的“韶山水库”,在橘子洲头里遨游,在湘江里戏水。可以说他是一名真正的游泳爱好者,在水里面需要长久的憋气,这就锻炼了毛主席的心肺功能。在一次,医生的例行检查中,发现毛主席的心肺功能比一般人还要强大。
除了爱好游泳之外,毛主席还钟爱爬山,在一次,徐涛陪同毛主席来到杭州。在处理完公事的毛主席对徐涛说:“现在天气正好,正适合我们去爬山。”听到这话的徐涛都懵了,因为这时的毛主席已经年过六十了。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徐涛极力的劝阻,但是毛主席执意要领略一下杭州群山的风采。这时的徐涛就想了一个“坏主意”,他将毛主席带到了一个低海拔的丁家山。
这座山也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山,因为这座山只有几百个台阶,两个人边聊天边散步,没用多长时间就到达了山顶。
这时候的毛主席也明白了徐涛的小心思道:“你不要看不起我,我的身体比你们年轻人还要好呢。”为了确保主席的安全,刚从山上下来,徐涛就为毛主席检查了身体,发现毛主席身体的各项数值比原来的还要好,于是就彻底放下心来了。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就在院子里散散步,为了弥补昨天的“过失”徐涛主动提出要带毛主席去往另外一座名叫“桃花山”的高山脉。毛主席面对这座高耸的山脉对着徐涛点点头道:“这才对吗?这才是爬山吗?”
这次徐涛明显发现毛主席和昨天的爬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许是因为这是一座高山脉的缘故,毛主席表现的是相当有耐心,走的急了他就适时的调整呼吸。直到来到山顶,毛主席还是神采奕奕。
除了游泳和爬山,毛主席还在闲暇之时,还喜欢做自由体操。他根据华佗的《五禽戏》和中国传统的“八段锦”改编成了具有毛氏特色的自由体操,他不仅自己练习,还带着他的警卫员和秘书们进行练习。在一段时间内,毛主席的自由体操是相当受欢迎。
而良好的心态也是毛主席保持健康的关键,毛主席自己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人,在40岁之前,经常大发雷霆。但在40岁之后,我就意识到气大伤身,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因此,毛主席在遇到棘手的事情之后,就克制着不再发怒,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其实早期毛主席之所以被冠上“脾气大”的称号,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战争形势十分严峻,我党在错误的道路上是越走越远,毛主席几次三番提出正确的见解和光明的道路。然而这一切都被党内的不轨分子一一否决。
眼看着,国内的局势越来越恶化,毛主席却无能为力,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也只能将火发泄。但是毛主席在意识到这对身体十分有害之后,就尽量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养成了自信乐观的气质。
面对残酷的战争,毛主席始终保持着这种心态,面对敌人的每次突袭,毛主席都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这也是毛主席带领我军取得胜利的关键。
后来,毛主席将这种心态运用到处理国事上,在建国初期,我国可以说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毛主席就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告诉全世界,中国是一个即将起飞的巨龙,迟早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几十年之后的今天,事实证明了毛主席是正确的。
结语:

毛主席的长寿秘诀囊括了饮食,睡眠,运动等几方面,这无疑是毛主席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现代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被疾病缠身,为了保持健康,我们可以尝试毛主席的长寿秘诀,也可能会有奇效。
千古第一气血双补方,万千人验证,只需两味药材,它是——

小伙伴们开了一个大补气血的方子,文小叔觉得很有必要重复一下这个方子:方子由五味药组成:不要胡思乱想一整天;每天七分饱,适当吃点粗粮,坚持一辈子;不要熬夜一辈子;不要纵欲一辈子;适当运动天天。
昨日有小伙伴在文章后面留言,说这个方子还可以加上一味药:控制自己的情绪。
觉得说的很对,所以在此补充一下。
这个方子不需要花一分钱,如果每日能够服用,并坚持不懈会有惊人的效果,大补气血的能力毫不亚于人参鹿茸。
但仍然有很多人说这个方子太稀啦,希望文小叔来点补气血的干货。
很多时候看似稀,却比所谓的干货更有价值,这个需要慧眼识珠的人去发觉领悟啦。
干稀结合才是王道。所以今天文小叔就给小伙伴们介绍一个大补气血的千古名方,这个方子很多人都在用,这个方子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以至于很多药膳中都有它。
这个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发明的。
术业有专攻,虽然中医没有分科,但李东垣这个名医呢特别擅长治疗各种脾胃的病,他对脾胃的重视程度在历代医家中也算是罕见的。他认为脾胃属于五脏六腑的中心,任何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脾胃的调理。李东垣专门写了一本书《脾胃论》来论述他的观点。
脾胃又是气血的来源,于是李东垣发明了这个千古流芳的气血双补的方子。
这个方子只有区区两味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现在的大夫一开起来药方来就是几十味药真是不敢恭维。所以文小叔非常佩服李东垣。

这个方子的第一味药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芪。

李东垣对黄芪的厚爱是受了他师父张元素的影响。张元素说黄芪有五大好处:各种虚它都可以补;对元气很有好处;能够强壮脾胃;能够去掉肌肉里的热毒;能够活血生血、排脓止痛。
黄芪真是个好东西。
如果说三七补血第一,那么黄芪就是补气第一。
有小伙伴问了,不是人参补气第一吗?怎么成了黄芪补气第一呢?
人参补气小伙伴们都知道。人参大补元气,峻猛而燥烈,回阳救逆,一般人可消受不起。再者人参产量少,物以稀为贵,高高在上的价格老百姓也吃不起。
黄芪就不同了,它补一身之气,力道绵柔而缓和,在你还没有感觉到的时候它慢慢的把你的气补起来,所谓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正因为黄芪这种温柔的补气之法,所以适合很多人。黄芪补气,五脏六腑的气都补,但主要补肺气与脾气。
黄芪还很亲民,价格很便宜,三十四块钱一斤的样子可谓平民老百姓吃得起的“人参”啊。
 动不动就感冒的人要吃它;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的人要吃它;大气下陷腹胀胃下垂脱肛腹泻的人要吃它;食欲不振、没有胃口的人要吃它;水肿虚胖的人要吃它;高血压的人要吃它……
大诗人苏东坡在历代诗人中最会养生,不惑之年曾经大病了一场,他老人家病愈后就用黄芪来调理虚弱的身体,并有诗云:“黄芪煮粥荐春盘。”
无独有偶,大诗人白居易对黄芪也情有独钟,隔三差五就煮黄芪粥喝,也写过一首关于黄芪的诗《斋居》:“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黄芪数勺粥,赤箭一瓯汤。”

好喽,说完黄芪,再来说说这个气血双补方的第二味药:当归。

当归这位药很有诗意,当归不归,妇人思之,是为当归。
后人都以为当归只是妇科良药,其实不然,当归女人可以用,男人也可以用,因为它只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血良药。
说起补血的药,小伙伴们肯定会想到另外一味补血的药:阿胶。
阿胶的补血力道众所周知,尤其是驴皮熬制的东阿阿胶,但阿胶补血有一个大的缺陷就是太过于滋腻,脾胃虚弱的人很容易虚不受补,而现代的人多数是脾胃虚弱。所以要想吃阿胶不上火,要用黄酒来蒸。
阿胶的这一缺陷当归就没有,当归补血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补血还活血。
小伙伴们要记住哦,如果补进去的血不活,再多的血也是一滩死血。
当归能够让血流动起来,这一点非常妙。所以血虚又有淤血的人特别适合用当归,比如月经量少,有血块,颜色暗沉的妹纸。
说到这,文小叔要出个题给小伙伴们啦,当归有归头、归身、归尾之分,功效侧重点不同哦,小伙伴们知道补血最好的是哪部分吗?欢迎留言。

所以,李东垣发明的这个气血双补的方子就是:黄芪当归汤。
接下来要说说黄芪当归汤的奇妙之处。
很多人补血没有效果就是没有明白气血要一起补才有效果,光补血不补气是不行滴。
为什么呢?
气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依相存,谁也离不开谁,离了谁大家都活不了。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共存,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简单地说就是气领着血往前走,但气又是血生出来的。
所以补血必须要补气,不然补进去的血没有气的统领也活不了多久。同样补气必须要补血,不然没有血的制约,气就会乱窜,就会捣乱。
所以,气血双补是最好的方法。黄芪当归汤就是气血双补的经典代表。
《汤头歌诀》用一句话说出了黄芪当归汤奇妙之处:“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
可见,这个方子里黄芪的用量是要远远大于当归的。那么这个方子具体怎么用呢?
请小伙伴们擦亮眼睛哦:黄芪30克,当归6克。这是一天的量,最好早上喝。
什么人不适合黄芪当归汤呢?感冒的人、孕妇、有实热的人。
如果你不太喜欢喝药,把这两味药材与乌鸡一起炖,就是一道非常美味又养生的药膳啦。特别适合坐月子的宝妈们喝。
有了黄芪当归汤,气血双虚的人再也不用愁啦,不过切不可忘乎所以,前提是必须先服用文小叔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个很“稀”的方子。
其实文小叔还有一个大补气血的食疗方,只需一种食材,只是小伙伴们觉得它太过简单太过普通,所以文小叔暂且不说啦,想知道的就在文章后面留言吧。
大医至简,真心希望小伙伴们能够领悟这个道理。
这个方子治好了几百名脑梗患者

组方:桑葚牛膝当归赤芍钩藤菖蒲首乌藤、茯神、地龙、菊花、黄芩、枣仁、川芎

桑葚和当归,滋补阴血,改善阴虚的问题。
钩藤、菊花、僵蚕全蝎,平息肝风。
赤芍、当归、川芎,可以活血化瘀
牛膝和地龙,通经活络。牛膝本身还善于引血下行,辅助降压。地龙还可以熄风清热。
最后,加枣仁、菖蒲、首乌藤、茯神来安神。黄芩则用于清热。
你看,这就是简单的用药归纳。它层次分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