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蜂巢结构的启示

 凌宗伟 2023-08-26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由一位朋友的问题想到蜂巢结构,"蜂巢结构"一词多用于描述一种在一些领域如建筑设计、组织结构、数据管理等的特殊设计或模式,模仿蜂巢的构造,目的是提高效率、可用性或稳定性。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数学汇编》中表述了蜂窝结构由等边、等角的正多边形均匀规则构成。蜂窝结构是蜂巢的基本结构,是由六边形单元排列组合成的一种结构,具有美观的艺术性和良好的几何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几何学、航空航天、建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谈到:“蜜蜂在特殊环境中筑巢时会巧妙地制造出一些新的、极具智能的蜂巢结构,从而使群体更加适应新环境。实际上,智能对本能的依赖要比本能对智能的依赖要多得多。因为要利用粗糙材料设计出坚固的蜂巢结构更依赖于高级程度的器官化工具。而这种工具往往是本能才

能提供的。”

教学过程应是协同的、不断适应变化的,并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智能与本能的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智能)和直觉(本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两种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和学生需要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本能)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同时,他们也需要利用创新思维(智能)挑战传统的框架,为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在教学领域,“蜂巢结构”可以指某种教学组织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结构更像是网状的,而不是传统的从上到下的。这种蜂巢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互动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更有利于深度学习的环境。

也可以指一种课堂布局方式,例如,一些学校设计的蜂巢的形状的课桌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就坐,目的是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更倾向理解为一种自我组织的学习模式,受到自然界蜜蜂群体高效工作和自我组织的启示。特征包括:

1. 自我组织:学生具备在团队中自我组织的能力,就像蜜蜂在蜂巢中一样。他们通过协商共享目标和策略来一起完成项目或学习任务。自组织,强调自评和互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责任。

2. 多样性:各个“蜂巢”可以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形成不同的学习路径。倡导尊重多元性,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3. 协作:就像蜜蜂一样,学生在“蜂巢”中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反馈,一起解决问题。是一种多方协同和共享目标的实践。

4. 反应迅速:此结构提供了一个快速反馈的环境,让学生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是一种双向反馈和及时调整的策略。

5. 互动性:这是一个高度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专家或者社区成员交流。

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技能,而教师的角色则转变为提供支持和向导,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成功。亦即所谓的共生课堂。

这种自组织、多样性、协作、反应迅速以及互动的“蜂巢式”教学模式,实际上强化了协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的核心要素。也很好地展现了混合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实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现了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广泛互动。这种模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对于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更好融合大有裨益。

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了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和伙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去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提供反馈,共享资源,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