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神》导演乌尔善:汉族是元朝之后形成的?不,宋朝就有了!

 浩然文史 2023-08-26 发布于山东

并星标我们

导演乌尔善

最近,随着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热播,该剧导演乌尔善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是有人发现他在这部戏大量使用美籍华人跟少数民族演员,怀疑他有民族歧视倾向。

针对舆论的指责,乌尔善回答说,汉族这个概念是从元朝才开始形成的。这话一出,网络上顿时炸了锅,大家纷纷指责他混淆民族概念,搞历史虚无主义。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我们不做评说。

今天着重来介绍一下汉民族的这个概念的形成,然后大家再以此为依据去评论对错是非吧!

一、有文明而无民族

其实乌尔善的话说错了,汉族的概念不是在元朝形成的,而是在北宋时期就有了。

有些朋友可能就会问了,汉族不是在汉朝就形成了吗?

这还真不是。

汉朝的时候叫汉人,不是叫汉族。汉朝之前叫华夏,华夏族这个概念指的是服章之美,礼仪之大。这是用文明来划定种族。

我们是高等文明,所以叫华夏族,低等文明就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且这两者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当时周边民族称呼我们为华夏,就像我们今天称呼西方一样。这个称呼并不是特指某个国家,而是特指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群体。

是的,当时华夏就是发达国家的代名词。好比今天中国人移民到西方,那他就是发达国家成员,发达国家的人移民到中国,那他就是发展中国家成员。

我不管你之前是什么血统,是什么族群,只要你来了我这里,融入我这套文明,你就是华夏。同样的道理,哪怕你的祖先之前是华夏族,但是如果你敢放弃华夏文明,那你就是夷狄。

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是中原各国的统称。

可是,秦统一天下之后,我们就改了名字,开始以王朝的名字来称呼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发达文明群体。比如秦人、汉人、唐人。汉人这概念在两汉灭亡之后,虽然也还存在,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已经很少再用这个称呼来命名自己了。

这是我们的自己的叫法。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喜欢用汉人这个称呼来叫我们,甭管你是魏国还是晋朝,反正在我们这里你就是汉人。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中原的改朝换代是无感的,所有朝代里只有汉朝给他们留下的记忆最深刻啊。所以晋朝灭亡之后,五胡乱华时期,他们依旧称我们为汉人而不是晋人。

西晋是个相对比较窝囊的王朝,少数民族对他们没什么深刻的印象,灭了也就忘了,我们只记得汉朝。

到了唐朝之后,我们又再次开疆拓土,威震四夷。唐朝像汉朝一样,又给这些少数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所以很多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就不再叫我们汉人了,而是改口叫唐人了。

唐太宗剧照

可无论是汉人、唐人还是华夏,他只是称呼不同而已,但它们本意是一样的,还是代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发达文明群体。

同样的道理,“中国”这个概念在古代也是代表这个意思。

比如说甲午战争签《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想在条约写中国。可是日本人死活不干,只准写大清。你们现在不在是中国了,我们才是中国。

因此,与华夏、中国、中华这些概念对应的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整个文明。

二、汉族的缔造

那为什么北宋时期就突然出现汉族这个概念呢?

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就进入五代十国乱世。按照中国的法统来说,是后梁继承了唐朝的文明正朔。然后后唐灭了后梁,又继承了后梁的文明正朔。后来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他又继承了后唐的文明正朔。到这里为止,华夏正朔的传承还是比较清晰的。

可是后晋灭亡之后就出问题了。因为这个后晋王朝,他不是被排在他后面那个后汉灭掉的,而是被契丹人灭掉的。

公元94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灭后晋,在中原的开封承天受命,继承了中原正统。

虽然契丹人由于政策不当,没干几个月就被赶了回去。可是这毕竟有过正式的手续交接,而且人家只是被赶了回去,也没有彻底灭亡呀。就像朱元璋虽然把元顺帝赶回草原,可北元的正统还在啊,很多士大夫依然是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等到宋朝建立之后,辽宋两朝关于正统这个问题就有点纠缠不清了。因为宋朝是从后周那里继承过来的,而后周是从后汉那里继承过来的。可前面说过,后汉不是从后晋那里继承的。

那么,宋和辽究竟谁才是华夏这块文明高地的主峰呢?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把对方干掉。可是宋朝打不过辽国,辽国也灭不了宋朝,双方僵在那里了。在辽国人看来,我这里才是大唐正朔的继承人。我们跟北宋之间是南北朝关系。所以北宋的官方文件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辽国人总是称呼宋朝为南朝。

比如,辽国发动侵略宋朝的战争时,曾给宋朝列了几项罪名。其中一项就是不经辽国同意私自修撰唐史。

按照中国惯例给前朝修史,那是后继王朝的工作,你怎么能抢我的戏份呢?

这要是放在过去的少数民族政权,要打你就直接打了,哪会跟你谈这个呢?可见人家辽国人是认真的。更悲催的是当时东亚周边的国家都认辽国为正统,而不是宋朝。

这可就很尴尬了,因为正朔这个东西,它对于生活在中土的士人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这个吸引力就在于,哪怕我投靠了契丹那也是脱离伪朝,皈依正统,你不能说我是叛徒。我背叛起来可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宋朝为了规避这一点,他就必须得强调自己跟辽国的不一样。最后他们避开正朔问题,创造汉族这个概念。

我们是汉族,人家是契丹族,你可不能跳槽啊,跳了就是数典忘祖。

为什么叫汉族不叫唐族?那是因为人家辽国也是大唐继承人,要是叫唐族就不管用了。

而在唐朝之前,我们最辉煌的时代是汉朝,所以只有叫汉人才能唤醒大家的历史认同感。

到此为止,汉族这个概念才开始正式成型。

所谓民族,强调的是共同生活习惯、民间风俗和历史传承这些形而下却又比较具体的东西。而文明指的则是一些比较形而上却又比较虚幻的东西,比如宗教信仰、儒家思想等等。所以汉族相对于汉人唐人大不一样。

后者的范围肯定比前者要大的多。比如契丹族虽然不是炎黄子孙,生活习俗也跟中原大不一样。可人家也信儒家,也尊孔子,也搞科举呀!人家也是华夏文明呀!

宋朝灭亡之后,时间来到了元朝,元朝是我国所有大一统王朝中的一个异类。

以前周边的少数民族如果有幸入主中原,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争夺中原文明正朔。然后名正言顺的统治这片土地。比如人家符坚发动淝水之战就是要跟东晋抢这个东西呀!

因为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是见识过华夏文明的辉煌。所以哪怕他们在身体上征服了中原人,可是他们心底里还是愿意臣服这套文明。

可是,元朝的蒙古人并没有见识过华夏文明的辉煌。蒙古崛起后,宋朝留给他们的只有一幕幕屈辱挨打的历史,你让人家怎么看得起你呢?而且人家经过三次西征,也是见过大世面的,自然不会对你这套文明感到大惊小怪。

所以,元朝在继承正朔方面一直不怎么上心。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总体上很抗拒,一直坚持蒙古文化。跟汉人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不到一百年就被赶了回去。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开始打出的旗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就是在着重强调民族差异。

可不久之后他就改口说自己是从元朝这里继承的正朔,还说什么元朝养育百年,我的父母都是仰赖元朝的恩泽才能存活,这话说得实在太亏心了。元朝要真那么好,你为什么还叫朱元璋呢?

这主要是因为士大夫阶层都认可正朔,而不是认可民族。明朝政府的很多官员都是从前朝转岗过来的,你要是强调民族概念,那岂不是变相说人家是汉奸吗?

你只能说自己继承了元朝的正朔,那样一来,人家给元明两朝打工都是正确的。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汉民族这个概念又一次火了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入关时期,杀人太多,仇恨积累得太深。汉族人为了团结起来对抗满清,就不停的强调民族这个概念。而满族人出于心虚的原因,也一直不停的强调满族本位。有清一朝,他们一直不肯完全融合,所以民族之争、满汉大防这些东西一直贯穿了整个清朝。

但是,清朝的民族之争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主要矛盾,因为清政府还是承认中华正朔的。而代表文明的正朔认同依旧可以凌驾于民族认同之上。

只是与只强调正朔不强调民族的明朝相比,清朝是两者兼而有之。

到了清朝末年,西方的民族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所谓民族主义,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民族认同压倒一切,包括文明。

民族自古有之,可民族主义却是近三百年才有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区分两者的差别。

清朝的南洋新军正是受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就不认正朔了,对满族政权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最后竟变成了辛亥革命的主力。

三、中华民族取代汉族

因为辛亥革命是靠民族主义驱动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大汉族主义是很流行的。

可问题是,这个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汉族。当时打算建立的国家也仅限于汉地十八省,连武昌起义的旗帜也是十八星旗。

可这置西藏、新疆、宁夏、蒙古于何地,难道都不要了?

民国建立后也觉得这么搞不行,果断抛弃了民族主义选择了五族共和。民国的旗帜也由十八星旗改成了五色旗。

可五族共和终究还是五族呀!以前五族之所以愿意在一起过日子,那是因为大清皇帝身上拥有满族族长、草原大可汗、藏传佛教文殊菩萨转世几重身份。而民国总统没有这些身份呀,他们只能通过选择了优待溥仪,利用他身上这几重身份才能暂时维系五族对民国的认同。

可溥仪死后呢?中国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皇帝了呀,到时候该怎么解决?

于是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开始得以流行。

说实话,这个概念从产生到被普遍接受,是有一个曲折的过程的。

前面说过民族和文明的界限是不一样的。中华是一种文明啊,古代特指儒家文明,用他来给56个民族做定义未免有点一厢情愿了吧?

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并没有一种价值观是各族都能接受的。哪怕是儒家文明也不行。清朝虽然把各族都聚在了一起, 可它也没有创造出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文明,很多少数民族是不信儒家的。他们只是靠着皇帝的多重身份拼接在一起而已!

所以梁启超这个“中华民族”的概念,很空 ,很虚,没有魂魄。既无理论也无实践,纯粹是基于汉族价值观的一厢情愿。不可能被少数民族接受。

再说了,“中华”是什么意思 ?中华在古代还是发达富裕的代名词,是文明高地的代称。

可梁启超生活的年代是民国呀,都被打成那样了,你还说自己是“中华”,怎能让人信服?

记住,“中华”这个概念必须要让少数民族信服。光我们汉族自嗨是不行的。要是只为汉族服务又何必那么麻烦呢?直接弄个大汉族主义不就行了吗?

因此,我们必须夯实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怎么夯实呢?

首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价值观。

其次要让大家切切实实的感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带来的好处。

很显然民国时期是做不到的,虽然那时中华民族这个词虽然已经很流行,但也仅限于汉族而已!

不是说,你提出这个概念人家少数民族同胞就得信,你得有实际行动证明才行。

而承担这一使命的是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是他们通过推翻压迫阶级,第一次让各族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带来的好处。毕竟如果没有中华民族,人家汉族同胞凭什么帮我们嘛!

在价值观建设方面,毛主席时期是这么给中华民族定义的,我们各族同胞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人,而阶级是没有民族边界的,我们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各族的压迫者,所以我们要联合起来推翻他们。这样一来是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际好处,中华民族得以彻底夯实。

文史君说

总之, 民族主要是以具体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沿革来划分。而文明则是以一种跨越民族的信仰来划分。民族其实一直都存在,但历史上某个具体时期,大家强调什么,或者更认可什么,这个是不一样的。中国过去是有文明而无民族,至北宋开始才有汉族这个概念。此后千年,文明与民族反复较量才形成了今天的结合体中华民族。

参考资料

《中国文明起源初探》,徐亚,温平,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