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冲波逆折 2023-08-26 发布于江苏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

9月18日,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数百万人庄严肃立,催人泪下的哭声连绵不绝。

下午三点,广播里传来华国锋总理的讲话:

“毛主席的逝世,对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以及世界无产阶级而言,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霎时间,天安门广场响起震天动地的哭声,数千名群众难以承受巨大的悲痛,甚至当场晕厥被送往医院。

当时,有一位在北京的美国外交官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震撼,并在当晚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排练,没有警察,中国人对他们领袖的情感绝非伪装,是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可让我不理解的是,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像这样无条件地崇敬毛主席?毛主席身上,究竟有哪些非同凡响的魅力呢?”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民群众这样地崇敬毛主席?毛主席身上,究竟有哪些非同凡响的魅力呢?这,也是当时世界上许多人的疑惑。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1976年9月11日,30多万人排队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对此,1948年12月被任命的中共北平市首任市委书记彭真,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元老,后来历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他对这个现象是这样解释的:

“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盲目迷信的人,但我就是崇拜毛主席。打个比方,一件事情来了,如果主席与少奇或者总理有不同意见,我很自然地就赞成主席的意见;如果是少奇与总理有不同意见,那就不一定了,在这件事情上,我可能赞成少奇的意见,在那件事情上,我可能赞成总理的意见。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心态?这是因为,在党的历史上,几次重大关头,毛主席的意见开头多数人不赞成,他是孤立的,但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高明,他站得高、看得远。这样一来,对他的个人崇拜就逐渐形成了,我也不例外。”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站得高,看得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崇拜毛主席的原因。而且,这种真心实意的崇拜,绝不是靠宣传就能得来,而是用实事求是的实力打造出来的。

其实,纵观毛主席的一生,更像是一个孤独的勇士,或者是孤独的英雄,或者是孤独的逆行者。

少年时的毛泽东

1904年,年仅11岁的毛泽东,就很有正义感。由于看不惯私塾先生打学生,就站出来仗义执言了几句,反遭到了私塾先生的惩罚。

于是,他为了反抗私塾先生的封建家长制的粗暴教育作风,一气之下钻进了家乡旁边的山岭里。原本想要借此离开家乡,去往县城,却因年幼迷失在了山岭中。

直到三天后,才非常幸运地被焦急的父亲毛顺生从茫茫山岭中找到。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母亲文七妹

虽然,出乎意料的父亲并没有训斥他,但他的孤独却没人能够理解。毕竟,自古以来,老师打骂体罚学生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即使是老师有错,可谁又敢跟千年来“尊师重道”的道德文化相抗衡呢?一旦这样做了,那就是毁前程的大事,哪个先生还愿意教你啊。

可是,毛泽东却偏偏做来,而且还不知“悔改”地钻进山岭以示抗议。

想想那时的他,仅有11岁,便有了这样的反抗精神,可他的反抗,无疑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勇士,在面对千军万马,这将需要一份什么样的勇气。

求学时的毛泽东

清末民国时期,有志之士,都在争相留学,总以为到了留学才能学到本事,才能找到“救国良方”。

例如:“革命未半而中道崩殂”孙中山就曾留学欧美、日本等国;备受孙中山信任和器重的蒋介石,曾两度留学日本;就连后来许多的无产阶级革命,也几乎都曾留守洋。事实上,毛泽东并没有喝过洋墨水,却成为了中国的大救星,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

1918年8月,25岁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来到北大图书馆,为赴法勤俭学。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刚刚走完长征的毛主席

然而,当留学机会到来了,他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自动放弃了赴法留学的机会。因为,他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学’,而没有非要在哪里学的道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留学,而是要把中国真实存在的问题,搞明白、搞清楚。”

虽然,当时许多人都很不理解,认为他这是自毁前程。可事实再次证明,他的选择是对。也因此,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支部建在连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人民服务”等一个个创造性的正确指引中国前进方向的真理。

战争时的毛泽东

1927年,毛泽东提出了“星火燎原”的战略。可能谁也不会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的竟然是有“军事天才”之名的林彪。

当时,由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遭到了“八月失败”,时为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常发牢骚:“天天吃南瓜,能打得了天下吗?”甚至,还提出了“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也就是对毛泽东“星火燎原”战略思想产生了质疑和反对。

其实,当时想要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还有很多,只是多数人并没有像林彪那们直接提出来。

1928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战略思想,原本林彪也很支持,可是当“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到红一军团作报告,讲了一天“阵地战”和“短促出击”后,林彪竟然一改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思想的支持,反而大赞“短促出击”的战法。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

虽说,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是非常正确的,并且在五次反围剿中屡立大功,却因与王明等人的“左倾”思想背离而遭到排挤。时为中央负责人的瞿秋白批评他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

于是,他担任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便不“适宜”了。很快,周鲁带着“尚方宝剑”来到井冈山,传达了中央的决议:改组苏区中央局、撤销红一方面军总部。就这样,毛泽东的以上职务便不罢而免了。

这是毛泽东人生中第一次跌入低谷。然而,没过多久,毛泽东又跌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低谷。

1928年,朱毛红军开辟赣南、闽西新根据地时,毛泽东与朱德、陈毅就“军队归谁领导、听谁指挥”等核心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争论的代价就是,毛泽东在红四军召开的第七次人代表大会上丢掉了“前敌委员书记”的职务,而且还背了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也是毛泽东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被下级剥夺了实权,多年后他回忆:

“内部同志不谅解,把我赶出红军,当老百姓了,做地方工作。”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尽了他当时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1932年,中共中央局书记博古为贯彻共产国际要求工农红军打南昌的决议,毛泽东认为南昌有敌人的重兵把守,打不得。博古一再要求,毛泽东一再反对“赣州铜墙铁壁,打不得”

对于毛泽东的态度,博古很生气,既然这打不得那打不得,那你什么都别干了。就这样,毛泽东被安排到了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养病。

后来,临时中央从上海搬到了中央苏区,毛泽东的日子就更是难过了,这一点从他多年来的回忆中就能看出:

“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糞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可见,当时的毛泽东有多孤独,有多无助,有多无奈,有多伤感……

就这样,原本红军捷报频传的大好局面,葬送在了李德的胡乱指挥之下,最终中央红军不得不踏上凶险艰难的长征之路。

然而,在长征之初,毛泽东与博古再次发生了矛盾。当时,博古将战略大转移变成了搬家式大迁徙,并在他的主导下,中央决定把所能搬走的东西都要带上,甚至病号的尿盆也捎上。

如此以来,红军战士至少就要负重100多,整天在崇山峻岭中行军,犹如蜗牛爬行,又怎么能够逃出国军的围追堵截,更别说翻越崇山峻岭、雪山草地了。

尽管毛泽东等人极力主张放弃辎重,轻装上陈,博古却不为所动。最终,在国军飞机大炮的轰炸下,中央红军这才不得不丢掉那些并非重要战略资源的辎重,轻装上阵。然而,这样的代价却是难以承受的惨重,原红军八万余人,锐减至三万余人。

这时,广大指战员和红军全体将士才对博古等人的指挥才能产生了严重质疑。

可以说,当时的中央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直到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相遇,中央红军才迎来了新的曙光。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

王稼祥曾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自从与博古的战略路线产生分歧,便逐渐遭到冷落;而张闻天也曾身居高位,却被博古给架空了权力。

就这档,三个“同病相怜”的走到了一起。通过交流,王稼祥和张闻天逐渐明白:“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中国革命很难走出困局!”

最终,通过王稼祥、张闻天的沟通,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都赞成开个会,让毛泽东来指挥红军。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决定中国革命转折点的“遵义会议”。

然而,在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出奇兵时,林彪竟然要求撤换毛泽东,而毛泽东只在会上批评他是个不懂事的“娃娃”

甚至,当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大西北,而林彪却闹着“要去陕南打游击”。

后来,当毛泽东决定放弃延安根据地时,许多人都不理解,可结果正应他之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执政时的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也是他一直追求的执政理念。因此,他把人民群众举得很高,说人民群众是“主人”;反把党员干部放得很低,说他们是“勤务员”、“公仆”

可是,两千多年来的官场文化,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所以,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是对两千多年来官与民的身份的重新洗牌,也是对两千多年来“官尊民卑”观念的大清除,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改写。

不难想象,追求这样的执政理念,得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

虽说,因“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毛泽东得到了全国百姓的崇敬,可那些官僚资本主义又会怎么看他呢?

若没有周恩来、朱德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拥护,在与官僚主义的斗争中,不知他会有多么的孤独。

同时,毛泽东当初搞的“人民公社”、“知青上山下乡”,虽然当时质疑很多,但是如今的赞誉之声却很响。

国战时的毛泽东

对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战前国际上一边倒都在等着看中国失败的悲惨下场,几乎没人相信中国会赢。

当时,就连彭老总也中可能都没底,在出发前特意为侄儿和侄女们都买了几件衣服鞋袜和日用品,显然他已做好牺牲的思想准备。

甚至,反对出兵的声音占了大多数,林彪就是其中的反对者之一,理由是免得引火烧身。然而,是党中央决策抗美援朝时,林彪反对出兵参战,理由是免得引火烧身。然而,毛泽东却说:“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其实,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下,更是出现了群魔乱舞的现象。即使是曾被誉为“以死抗日的爱国教授”的张东荪,居然都投靠了美国,并且想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兵时间、国家财政状况以及亲美系的一些知名人士名单等机密情报,提交给了美国间谍。

总是被反对、孤立,可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

然而,他却曾是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党委、秘书长等要职,还是毛泽东唯一单独点名邀请到西柏坡的民主人士,并被定为参加开国大典的贵宾。

可见,当时毛泽东做出“抗美援朝”决策时的压力有多大,勇气有多大,决心有多大。

结果,事实又一次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不但打赢了,而且还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也因此,美联社称:《毛泽东:真实的故事》一书共同作者潘佐夫说,对许多中国年轻人来说,毛泽东为中国重新赢得国际尊重的历史功绩远超过他的错误。

同时,叶剑英在《八十书怀》一书还写道:“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诗中,他称毛主席是自己崇拜的千古伟人,而他自己和聂帅、徐帅等人,只是忠诚的追随者。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