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压力与成就

 一中大语文 2023-08-26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2022年长宁区高三一模

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但人生中让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又往往是在压力之下取得的。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1、“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主流,人们被迫被名为"内卷"的浪潮裹挟。压力与日俱增,人们普遍地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

何为没有压力的生活?众说纷纭,但大多都带着一丝共性——“春水煎茶,松花酿酒”的田园生活。人们将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奉为理想生活的导师,敬佩其有"觉今是而昨非”的决悟与毅然辞官回乡的勇气。殊不知,田园生活也并非事事顺心而毫无压力。随之取代官场压力的是生计压力,陶家中食物有限而作《乞食》。更何况他是贵族权力极大的晋代没落贵族,有亲朋接济,仆僮务农,若换作平民,更是难以想象。故,似乎人们并没有找到真正没有压力的生活。

既没有压力的生活目前应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压力是生活的必然,但其并非单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人生中一些欣喜的大小成就,少不了压力的加持。

往大了说,有中国共产党顶着全中国人民在两半社会下痛苦煎熬的压力,浮舟沧海,立马昆,成就了新中国的伟业。往小了说,作为学生,最切身了解的,定是在老师和自我的多方压力下,成绩上对于自我的成就了。所以压力往往是一种推动力,促成了我们的成长与成就。

诚然,压力是一种难以消弭的存在,那我们更应思考如何与压力共存,并使其成为成就的燃料。苏轼同样也官场遇挫,多遭贬谪,同时承受着官场与生活的压力。但他却很好地与压力相处,囊中羞涩便食廉价猪肉羊蝎子,“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安然地面对冷遇困境。但同时,压力也是他为民奋斗,在浮沉官场中坚持的动力,道出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巨大的压力未能击败他,反成了动力。

故,我们应学习惯适应生活中压力的必然,并尝试着将压力视作为一种努力的奋斗。现实的生活中,虽没有理想化世界所谓的“春水”、“松花”,但我同木心所说,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级、知识的中级,谁不是凭借着甘美的绝望,而过着自鉴自适的一生。我们即使在现实的囹圄桎梏中,也应苦中作乐,将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浮云”作雪,“世味”成茶,才是压力所给予我们的正向帮助,也是我们与的压力的共存之道。

2、于缝隙间成长,在阳光下盛放

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但人生中让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往往是在压力下取得的。我认为人生中需要一些压力,但是,要判断压力的来源。

我觉得,人们普遍向往的生活中没有的那种压力,大多源自外界。从现实来说,物质条件确实是不可以忽视的因素。无论为了自己还是家人, “票子、房子、车子”似乎成了当代人不可逃脱的梦魇。打工人们996式地生活、拼搏无非为了物质生活的提升以及对物欲的满足。现代人在时代与欲望的压力下透不过气来,所以人们渴望逃离,不为物质生活而烦恼。

但是,人们逐渐忽略的是来自内心的压力。对自己价值体现,以及梦想实现的需求越来越少了。但这些内在驱动力,才能真正驱使支撑我们获得“让人欣喜”的大小成就。我们不能说赚了很多钱不是一项“成就”,但当我们仔细想想,这真的让人欣喜吗?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似乎成了人们狂欢的时刻。但人们真的能体会到欣喜和快乐吗?人们通过花钱购物的方式来减轻压力,有些人甚至在买完东西后连快递都不拆开只是堆在门口。消费带来的快感是在输出的一瞬间产生的,而在一秒后带来的是更大的空虚和无助。在花光钱后,内心似乎又找到一个继续卖命工作赚钱的好理由。周而复始,在这个死循环里人们的欲望只会越来越大,随之为了满足欲望所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然而,真正令人欣喜的成就不是来自输出,而是对自己的输入。是在完成一件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在充实内心时对自己的认同感,是在经历辛苦但终有回报的幸福感。即使过程中会有压力,有挫折,但带来的成就是真正令人欣喜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的是自己无限扩张的物质欲望的黑洞,从而减轻为了填补欲望而产生的巨大压力。而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本身价值体现的追求,是心灵的满足。这是需要一部分压力来帮助我们的,但是这种压力是有益的。

生活的精彩就在于,人们不会像一张白纸一样轻易地被风吹走,但像蝴蝶一样在狂风中挺立。不向生活、压力、挫败低头的不服从,才是生命的意义。

像一株小花,在泥土石缝中所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是在坚持成长后,终究能在阳光下盛开,散发出令人欣喜的芬芳。

3、小园香径独徘徊(高分范文64分)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们卸下城市现代化发展鞭策进步的压力;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跳脱出同龄人在相同领域竞争、带动内卷的压力。可令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又往往来自压力之下,催生出的行动力与能力。看似对立,引发我们对压力驱动成就的思考。

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正如马克思主张社会的分工,每个人在社会上坐拥一席之地又缺一不可,从而产生了要坚守岗位,循规蹈矩,否则将产生连环后果的压力。这样外在的压力源于社会关系更紧密。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过剩越发严重,相同领域汇集了太多从业者,于是优秀的同龄人可能挤占掉我们的席位,我们不得不跟上周围人的步伐,久而久之,催成了自律坚持的品格,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样内在的压力源于面对竞争的自我要求。

没有内外压力,人们如同脱离了社会工厂,不再是运作的齿轮,可以暂得于己。然而人,终是社会的一份子,应加入社会分工,因而没有压力并不长久。

令人欣喜的大小成就,往往在压力之下取得。不是说寒门出贵子,不是说动心忍性而后作,并非高压的磨难与偏执的行动必然导致功成名就。贵子生于平常人家,未尝不是状元郎;尧舜起于普通生活,未尝不能统摄九州。人们的成就,换一场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有可能实现,不能将压力看作成就的必经之路。

所谓压力之下取得成就,是因为克服压力的过程中我们化险为夷。压力赋予了我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善用条件的适应能力与积极应对的平和心态。看似是为了取得成果而不得不对抗压力,实则是与压力搏击的过程中我们实现突破,从而更容易完成以前的我们遥不可及的成就。因而令我们取得成就的也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在压力的千锤百炼之下更有执行力、更敢于跳一跳够取成功的自我。压力是成就更好自我的必经之路。

反观当下,层出不穷吹捧乡村大学生,似乎经济压力成了学业成就的必要资本。宣传事业成功人士一定要挖掘悲惨身世,似乎不经历动荡、没有安危压力的事业成就,便是运气使然从天而降。这些有偏见的导向,都源于未能正确意识到压力驱动了有能力取得成就的自我,而非成就本身。

压力将我们深锁小园,看似闭塞,然而我们小园香径独徘徊,以受压力洗礼的自我,曲径通幽处,撷取成就的吉光片羽。

4、鲶鱼之下(高分范文)

父亲在我小时候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向装着沙丁鱼的容器里丢入一条鲶鱼,沙丁鱼会因为躲避鲶鱼而快速游动,最终变得肉质紧实。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

鲶鱼,在某种程度上,是压力的化身。沙丁鱼们在压力之下被赶着迅速游动,增强了自身活性。类比如今社会,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但人生中的成就又往往是在压力下取得的。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人自由的天性。“人生而自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如此言道。压力的消往往意味着心灵上的自由。心灵自由的生活,自然是令人羡慕的。

但是如同沙丁鱼一样,压力使得人们不断前进、前进,并在那过程中磨砺自己“有压力才有动力”,父母与老师时常与我们这么说。无论被动还是主动,压力催生出动力,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佼佼者捧回奖杯。若是随心所欲,便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自然往往得不到成就了。

不过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内卷盛行的当下,要警惕被过度的压力所绑架。过高期望、过度竞争常常会给自身带来太多压力,造成心理问题,损害身体健康,纵使最终得到了成就,也是得不偿失。毕竟,压力会带来成就,但并不意味着压力一定是获得成就的必需品,也不意味着压力越大,所获成就才会越大。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时常想着,或许在被迫快速游动的沙丁鱼之中,并非所有个体都乐意这么做。有的沙丁鱼本来就想游得更快,天天琢磨着方法。刚巧来了条鲶鱼,正中下怀,成了他们的契机。于是在这样主动与被动的双重因素下,这部分沙丁鱼成功了。但有的个体呢,他生命志向不在此,躲避鲶鱼,也不过是被迫的手段。因而若是单单就游动速度来评个成就,恐怕还是第一种沙丁鱼获得奖杯的可能性更大。类比内卷的社会也是如此。并非是压力本身带来成就,而是在对抗压力的过程中所蜕变出的自己一明确了自身定位与目标懂得利用压力来磨砺心性与能力,才更可能获得成就。

但这并不意味着压力应当被功利性的看待。在被迫卷入压力之中后,纵使意不在获得成就,也能在不断前进之中得到自身的成长。面对压力就盲目躺平,这样略显“咸鱼”的行为,有与时代脱节的风险。更何况人向来对没有获得的事物充满向往。倘若真的过上没有压力的生活,譬如大部分刚刚退休的老人,反而会感到些许无所适从。

越来越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未来的趋势。找准自身定位,借助压力来磨砺自我,既不盲目施压,也不无视压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