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州古城村村史漫谈——金石上的林州“古城村”

 爱旅游的寒江 2023-08-26 发布于河北

河南林州的“古城”村,过去还分“大古城”、“小古城”。1989年,山雨第一次参加高考罢,与古城村同学侯中生一块儿过了南漳河,第一次出了河北省,一河之隔,这边是合漳村,那边是古城村。当时,山雨没多想,现在想的就多了:明明是一个村,哪来的城?这“城”古到什么时候?有什么实物、遗址、遗迹、碑刻等?

近日,第一次有目的地去走马观花式访察古城村历史风貌,发现,真如《重修林县志》所载:“古城,在(林)县北七十里。周围一百六十步、高一丈五尺。"村庄地势险要,素“为(林州)北境咽喉地”,有“林州北门”之誉称。相传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曾在此依漳河天险和秦军鏖战。村南山上,至今仍有赵国修筑的长城遗址。2000多年前就有“城”,至今还有“烽火台”遗存,够“古”的!

明嘉靖十七年(1538)《王墓寺碑记》云:“古城是赵王被(避)暑之城。”,又是“城”,又是赵王的!战国时期的,够“古”吧?!!古城村的“城”隍庙内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修碑记,记曰:“邑北七十里古城村者,乃古崇台县也。”当地传言“崇台县”为秦代所置,虽无相关旧志资料印证,但山雨历来相信,“无风不起浪”,“城”一定有,是不是“县”,待考可矣。

古城村“大庙”,也即龙王庙,同时城隍庙也在此院。这里,铺地砌墙有100多通(方)碑碣。其中一块六棱石碑,北宋年间刻,模糊记载:“大宋国相州彰德军林虑县古城村合社任安等虔心各拾净财建立香幢,…居户四十家、客户三十一家.。政和七年六月十五日立记。"政和七年是公元1117年,为宋徽宗年号。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此碑说明,大庙,有烽火台的“城”,至迟在北宋政和七年已创立,至少也可说是“千年古城”吧?

“居户四十家,客户三十一家”,这是北宋,太行山中,三、五百口人,说“邑”都小了。何况,城由邑来,城邑并存,夏商西周,城少邑多,一般都无墙垣。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邑也“高筑墙,广积粮”,与城界限开始模糊。古籍讲,清漳入注浊漳的“黍窖邑”、“暴宫邑”,山雨认为,就是隔河相望的涉县合漳村和林州的古城村。当年的“邑”都“城镇化”了,内边为“宫”为“城”,外边,南山上的“长城”和高高的“北山”,不是“郭”即外城吗?

“千年字纸会说话”,何况是刻在了石头上的“文字”!“古城”,现在是“村”,但坐不改名,行不易姓,至今是“城”,“古”老的,千年,两千多年。

山雨     癸卯巧月上浣

        于古沙阳分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