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黄雀记》是苏童送给自己50岁的生日礼物

 静逸阅读 2023-08-26 发布于北京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黄雀记》是苏童送给自己50岁的生日礼物。


这部作品最初的名字叫《小拉》,苏童解释说小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一带青年人风靡的交谊舞,很有时代特征,也是小说中女主人公仙女的蒙难之舞,但也因为它太“时代”了,太切题了,我最终放弃了这个书名,用了“黄雀记”这个较为抽象的名字。


《黄雀记》作品中并没有黄雀,但其情节确实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紧张感和戏剧感。


苏童说《小拉》这个名字本身太小,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必须跟人解释这是江南一带流行过的一种舞蹈。我不希望总要解释这个名字,所以决定用一个抽象一点的名字。


据说《黄雀记》定名后,得到了余华的盛赞。


苏童和余华都是当今中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却都有着深刻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中,苏童和余华的商业互捧层出不穷,苏童对余华的写作才华赞不绝口,称他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余华则回夸苏童的作品深刻、细腻,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这种互相夸赞的行为,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两位作家的文学修养和风度,也让人们对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和热爱。


苏童的《黄雀记》是一部以中国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三位童年好友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苏童在《黄雀记》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以三个主人公的视角交替叙述,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走向,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呼应的效果。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每个角色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小说中三位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主人公,他们各自的命运和人生轨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于各个角色的塑造和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黄雀记》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保润的经历和遭遇让人感到十分的心酸和无奈。他不断陷入困境,被逼上绝路,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保润一个人的变化,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觉醒。作者以淡然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耐心和从容。


作品中仙女这个人物的形象在小说中有着很多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她是个“仙女”,有着神奇的魔力。在保润家后面的一条河边,她能够变出一棵柳树,并从树上拿出一把刀来。这一情节足以证明她具有非凡的能力,也是保润日后被她牵制的原因之一。


仙女美丽聪慧,却被父母送人,成了精神病院井亭医院花匠的孙女。仙女是精神病院育苗基地里唯一的一棵幼苗,却总是遭到伤害。


保润喜欢仙女却不会表达,遭到仙女的打击后只会用暴力回击,他回击的方式是用绳索把仙女捆绑起来,谁知仙女却被柳生强奸了。


《黄雀记》是一部让人深受触动的小说。它以苏童独特的笔触,通过对童年、成长、友情等主题的探讨,深入描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扭曲和生活的困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让人们对于那个时代有了更加真实、生动的认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