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悟则感|活明白了,就知道能放下什么

 诗人舒放 2023-08-26 发布于四川

上月回故乡青海,抽空去看望一位女性长辈,九十二岁高龄了。

整个小区全是二十多层的小高层住宅楼,老人家住某栋十楼。敲门,无人应答,不在家。后来电话联系老人家的二儿子——今年轮到老二负责照顾老母亲,说奶奶(到了一定年岁,我们自然而然地跟着小辈一起称呼长辈)就在楼下花园树荫下,他去自己家里有事情,很快回来。

他自己的家,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公交车十二站左右。他来回时间要短于太阳移动的速度才行,不然老母亲就得在日头下暴晒。想来这也是有些怆然的事。

复乘电梯下楼,朝小花园走去,很快就看到树荫下独坐轮椅的老人家。花园很安静,无其他人。旁边的篮球场上有几个孩子在漫不经心地打篮球。老人看见我朝她走过去,并未流露出任何表情,她没认出我。走到轮椅跟前,蹲下,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老人家很顺从,同时开始用眼神凝视我,但她还是没认出我。不是因为年岁,而是我们二十多年没见面了。

我将老人的双手轻轻移至我的颌下,让整个脸庞都在这双手的掌心之中,而后轻轻说出自己多少年不曾使用的昵称,老人家一下子反应过来,变得有些激动。那双手不再是顺从,而是主动抚摸我的脸颊:

——好仔(更确切说应该是崽),全都认不出来了。

——是啊,我也已经五十多岁了。

——啧,这怎么得了哦。

我们就这样各自保持姿势不变,有一句没一句说着话。老人家不慎摔倒,伤了胯骨,坐轮椅已经有段时间了。除此之外,身体还算硬朗,而且头脑也很清晰,思维敏捷,完全没有老年病侵蚀迹象。老人家有些心燥地说这胯骨还不见好,气得不行。后来老人一再坚持要留我吃饭,说一会儿子就回来了,或者我们现在就上楼弄饭。

老辈人待客之真诚一览无遗。

我由于当天下午要去夏宗寺,已经约定了出发时间,加上实在不便麻烦老人家硬生生弄一顿丰盛午饭出来,就起身告辞,没等老家人的儿子回来。




这套住房是老人家小儿子(老四)多出来的一套,专门让老母亲住。

老人家有自己的住宅,那种老家属院里的单元房,三居室。几年前老爷子往生,八十六岁,也属高寿。那之后就由四个儿子轮流照顾老母亲。除了二儿子壮年失业(现在也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遭遇了生活在事业、婚姻、家庭方面的狠狠激吻,可以来母亲家中照顾之外,其他的儿子都是接老母亲到自己家中赡养。个中滋味,如鸭饮水。

现有这套住房,主要是采光好,而且安装有地暖。采暖在青海是住房的首要硬件。老房子很有些年头了,而且是那种暖气片的取暖方式,整个房屋供暖不均,就租了出去,连带着整屋的家具物件。

近百年来置办购买积累的财富,又是什么?老太太只身搬到新家,什么也没带——也没什么可以带。那些曾经值得炫耀或者敝帚自珍的东西,如今什么都不是。被囿于一乘轮椅的老人,除了常备的药之外,其他的东西,恐怕是什么都无所谓了。

百年经营,人生最终剩下的只是面目逐渐清晰的余日。

对于老人家来说,养老所需的费用,不是问题;毕竟有四个儿子再加上自身的退休工资和社保福利等等。缺得是什么?也是一两句说不明白的事情。老人家(我们的父辈)这一代人,通常都是数个子女,但到老了难有“阖家欢乐”,依然是如此状态,可见生活有生活的法则,不是年轻时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折冲樽俎就能解决。

而且这还是非常非常好的局面了,等我们这一代到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时候,有能力的去养老院,没能力的,怎么办?

等通知。

对于养老院,只说前几年那个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中三种颜色为名称的幼儿园里,曾发生的事件就足够说明。有人一针见血地评论:孩子已经长大的网友们别庆幸太早,我们这一代都有个养老院在等着世事轮回。

去养老院,能带什么?大概就是能按月支付费用的一张卡吧?等未来时代和科技科技进步,卡和手机可能都不用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植入芯片,一扫,就行了。

人死灯灭——往后可能是人死芯暗。


舒放曾经是个奇石爱好者,现在家里还有大小不一的奇石几十个,但早已经不执着了。

一位因心脏病往生的摄影师兄,十多年前我们曾一起采风。当看到舒放跳到河里兴奋地挖掘一块看上去有些纹路的石头时,说:“自从喜欢上摄影之后,觉得世界上任何东西,不都值得用手去获取。”这确然是大境界。

来成都之后累年所购买的书,现在也是三面墙,再加上存放于湖南的那些书,也能不执着了。前些天和一位兄长聊天,我说和您们相比,正是由于各方面都缺钱,所以不买房不买车不投资,因此我不用还房贷车贷,反倒最自在。兄长沉思良久——故事没翻转,他最终还是滑入惯性思维当中,不过对我说的话未置臧否罢了。


这次看望老人家之后,对事物的执着又轻了一层,似乎隐约能触到一层新境界。佛家关于临终有“三想三不想”之说,“三不想”最难做到的是不再想自己的罪障,这不是临阵磨枪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串习。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难的可能是“不想自己的财富、名利和曾经取得的成就”,这需要我们放下。

想想看,百年经营,不用等最终时刻,生活在任何时候一个不着相地轻微转身,就足以令自己放下苦心网罗的物质。

《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活在女人堆里为情所困,但他从未为情所惑。到了自己的女人悉数死在自己眼前,段正淳也决意殉情。那一刻,他脑海里想到的是:“誉儿如今已然成人,不愁大理日后无明君。”等于是给自己皇太弟的身份一个交代,也算是有始有终;除此之外,再无眷恋。从这点而言段正淳是一个能放下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走好 。

我们常常祈福往生之人的那句“一路走好”,就是这个“走好”。记得拉姆曾说起一位修行多年的师兄,往生的时候牵绊太多,最后盖棺定论的一句是“没走好”。

没有什么事能大于这个最后的定论了。要知道:身旁那么多人,可世界不声不响。

你得靠自己。

一路走来

一路走好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感谢您关注舒放 

本人近年作品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