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淮阴候列传》)

 尝百草的神农氏 2023-08-26 发布于河北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做阴,水南山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南岸区域)人也。始为布衣(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时,贫无行。及项梁(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后代,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渡淮,杖剑(持剑。喻举兵起事)从(跟随)之,无所(没有什么)知名(声名为世所知)项梁败,又属(归属)项羽以(之)为郎中(职官名。秦、汉时,掌宫廷侍卫。隋代以后,为六部内各司之主管)数(多次)以策干(追求,求取,引申为向统治者献策以求禄位)项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亡(逃离)楚归汉。

张耳以(率领)兵数万,欲东下(到……去)井陉[jǐng xíng]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聚集军队)(于)井陉口(状语后置)广武君李左车说(劝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运送粮食。馈,通''。),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车辆并行)骑(马)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这种形势下)粮食必在其(指队伍)后。愿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辞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不才)假(借)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三万人,从间道(小路)绝(隔绝;隔断)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足下坚营(加固营垒)勿与战。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到达)戏下(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戏,同“麾”,这里是代指军营)。”成安君常称义兵(犹义师。1.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2.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3.宋代的一种乡兵。)不用诈谋(诡计﹔坏主意)奇计,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派)间视(窥探,暗中侦察。间:暗中),知其不用(采纳)乃(才)引(率领)兵遂下(攻下;攻占)。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驻扎宿营;安顿休息)。夜半传(传令)发(出发),选轻骑(装备轻便而行动快速的骑兵)二千人,人持一赤帜(红色的旗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观察)赵军,诫(告诫)曰:“赵见我走(逃跑),必空壁(空荡荡的墙壁。谓守兵尽出营垒)逐(追赶)我,若(你们)疾(赶快,迅速)入赵壁(军营),拔赵帜,立汉赤帜。”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背水列阵,使士兵前临大敌,后无退路而拼死作战。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陈通阵)。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古人根据天色把夜半以后分为鸡鸣、昧旦、平旦三阶段;昧旦指天将亮而未亮的时间,平旦指天亮的时间)鼓(击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击之。于是信、张耳详(通“徉”。假装)弃鼓旗,走(逃跑)水上(水边)军。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所出奇兵二千骑/候(等到)赵空壁逐利(求取好处)/驰(驱赶车马进击,追击)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逃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俘虏)赵军,斩成安君zhī水上,禽(通“擒”。擒拿;擒捉)赵王歇乃令军中毋(不要)广武君。于是有缚(捆绑)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乃解其缚(捆绑用的绳索),东乡(通“向”,朝向)坐,西乡对,师事(以师礼相待)之。诸将毕(完毕;结束)贺,因(趁机)曰:“兵法右倍(通“背”,背向;背对着)山陵,前左水泽(古人认为作战要按照阴阳原则来进行。在作战时右侧依托山陵高地,左侧面向水泽,比较有利。左前方为阳,右后侧为阴,叫做负阳抱阴。曹操批注认为:如果前面是山而后面是水,即使打赢了追击时也无法得利,一旦失败了后路就断了,所以背水列阵是兵法大忌,不是常规阵型。),今者将军令臣等反(反而)背水陈(列阵),然竟(最后)以胜,此何(什么)术也?”曰:“此在兵法,顾(只是)诸君不察(仔细看)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军队放在绝地、死路上,士兵才会拼命作战以求得生存)’?”诸将皆服(佩服)曰:“善(表示赞许)。”

(节选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