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4年,湘江战役多年来讳莫如深,红军到底伤亡了多少人?

 [南国风] 2023-08-26 发布于广东

注:本文非现实新闻,含部分传闻,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湘江战役在长征途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说最终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红军的,但同时它也是在我们中国革命历史上最悲怆、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从江西瑞金一带发起的红军长征,一路斩关破将直至围困湘江,遭遇了无比惨重的伤亡和损失。

湘江战役结束以后,浩浩荡荡的长征大军简直是气势低迷,折损人数高达一半以上。这不仅关乎着之后的长征路线要如何规划,而且意味着往后的长征路途将愈发地艰难。

这场战役终是成了无数中国人民心中的一根刺,甚至不愿再回忆起当时的惨烈情形。

湘江战役到底为何会造成如此局面?其中又饱含了多少人的辛酸与挣扎?到底蕴含了怎么样的热血与不甘?

01 横渡湘江

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正值冬月的中旬,红军英勇的突破了敌军在湖南郴县、宜章间所布下的第三道封锁线。

图片

蒋介石见此状,当即感到大事不妙,随后计划部署下了第四道封锁线,并派遣出当时的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为此次行动的“追剿”总司令,前线长官由薛岳担任。而薛岳、周浑元部又听命于何键这个部署指挥。

为了这次的第四次围剿,蒋介石方面迅速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准备兵分三路对中共红军进行围剿堵截。

第一路集中在零陵、东安、全州一带,由总指挥何键负责,埋伏在湘江沿线;第二路集中于兴安、灌阳一带,主要的职责是布防,由广西军阀李宗仁以及白崇禧率领;最后一路则分别跟在后军背后,进行追击和断后,主要由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和湖南王东原部所负责。

除此之外,湘江上空还排布了飞机跟踪辅助战斗需要。

同年的11月3日,何键正式发布了关于“追剿”的具体计划方案,并作相关解说:“决取捷径集中主力于黄沙河、零陵、东安县间地区,期与桂粤两军,协力包围于湘水漓水以东地区而聚歼之。”

图片

何键在从湘江辐射其周围的150千米内,巧妙地运用了十八个师的力量进行排兵布阵,精密的布下了这第四道封锁线。

与此同时,在恭城河富川一线,还另外派遣了桂军的两个师的队伍驻扎于此,灌阳、兴安一线也有两个师进行布防,更是在龙虎关此等险要之地安排了一个师的人马。

更夸张的是,敌军还在湘江等区域内,修建起了林林总总约为500个碉堡。

蒋介石方面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人数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图片

导致矛盾不断,尤其是蒋介石与新桂系以及西南军阀的矛盾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中共方面在战略选择上,此刻却发生了分歧。“左倾”领导者凭借着他们的鼠目寸光,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毛泽东等同志的战略主张,而选择了在湘西与第二、第六军团会合的渺茫策略。

然而指挥方李德意识到了这个方案的不可行性,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依旧坚持这个不太理智的决定,更是一怒之下直接将毛泽东轰出了会议室。

而这个选择导致我军正中敌军下怀,陷入了封锁严密的湘江沿岸,这便是导致湘江战役无比悲壮惨烈的导火索之一。

随着战况的持续进行,李德总算是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此时早已到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地步。

最终于11月25日,迫于无奈,军委发出了强行横渡湘江的命令。

02 激勇血战

湘江渡口对于红军渡江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为了能够将渡口守住,辅助中央纵队的顺利过江,红一和红五军团在新圩的湘江隐蔽地带,对桂军进行袭击。

而红军没有办法,只能在进行对人员和武器消耗极大的阵地战。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桂军的炮火中失去生命。尽管如此,在此守卫渡口的师长还是接到了上级的指令,务必要坚守住咽喉点新圩。

桂军本意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红军尽快赶出广西,但是红军行动缓慢的出乎他的意料,这也直接推动了一场血战的发生。

图片

1934年11月29日,红军对战桂军两万多人的兵力以及充足的武器设备。力量上的悬殊,本就毫无任何胜算。而桂军的飞机在上空不断向下投掷炸弹,对面的炮火轰炸不停,红军的根据地没过多久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伤亡严重的红军还没有缓过来,敌方再次冲了过来。面对黑压压的桂军,战士们没有退却,拿起手中的刀枪,与包围上来的敌人拼杀。但红军还是没有逆风翻盘,在敌人的炮火下,整个军队几乎每个人都有伤亡,队伍的人数也变成了原来的四分之一。

第二天,红六师十八团的部队接任坚守阵地,战争还在继续。与此同时,中央军也在加快赶来的步伐。为了防止中央军作为红军的后续支援,桂军加大了对十八团的攻击。中央军只好派出距离最近的后勤部队34师前来支援。

但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当34师赶到时,战场上被血染的鲜红,敌不寡众,十八师将近1800的战士们已经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拼死抵抗,为中央军纵队过江争取了充足的时间,桂军踏着他们的身体冲往湘江渡口,而中央纵队已经渡完江了。

同一时间,界首与光华铺的阻击战争也在进行着。红军在界首渡口的任务是搭建号浮桥为中央纵队渡江做准备,光华铺就是进行防守。

桂军兵分两路,一路将界首渡口搭建好的浮桥炸毁,而战士们再次连夜搭建浮桥。另一路则对光华朴发动猛烈的袭击。桂军有人数上的优势,因此他们找到了一个突破点,进攻道理界首的渡口,我军的纵队也即将到达江边。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我军追击到了渡口,与桂军进行抵抗。

最后,我军通过界首的渡口,成功的阻拦了敌军的进击,守护了中央一部分队伍渡江。但他们是用自己的鲜活的生命才换来了一部分人的过江。

几场血战,牺牲巨大。而至今为止红军在这场湘江战役中的伤亡,仅是不完全统计就让人震惊。

03 历史意义

整个湘江战役中,各种高级指挥军官牺牲上百人,有一些团和师全军覆没。红军牺牲了五万多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仅仅一场战争的伤亡,就能够与几年的战争牺牲数量相当。

图片

湘江战役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谱系之中长征精神的生动诠释,它向我们展示了先辈们的铮铮铁骨,延展了中国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拓宽了每一位红军战士生命的厚度,对历史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湘江战役也有不好的影响,但是从历史多面性的探索方式来看,我们也要看到其的光辉作用。英勇的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勇往直前,敢于战胜强大的敌人,突破严密的封锁,无惧牺牲自己的一切,展现出了“勇于胜利、敢于突破、无畏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

而历史也会这厚重的一页载入史册,每一位红军战士的牺牲,都是新中国革命胜利路途上的奠基石。如果没有他们当初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将会永远的歌颂赞扬这些红军英雄们,人民与历史都会把你们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