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江血战,本来有千载难逢的良机避免重大损失,可惜错过了

 江山携手 2019-10-17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以及中央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开始长征。红军当时将突围的首要方向选在了粤北,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

因为,当时主政广东的军阀陈济棠,与红军关系很好,经协商,陈济棠在红军的行动方向上,让出了一条通道,这样不到一个月,红军就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总共只损失了22000人,而且大多是掉队和逃亡,主力基本完整。

但老蒋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严词训斥陈济棠,同时迅速调整部署,于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调动重兵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布置第四道封锁线。

第四道封锁线由中央军、湘军和桂军组成,分别是湘军刘建绪的第1纵队、李云杰的第4纵队、李韫珩的第5纵队,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周浑元的第3纵队,桂军夏威部。但白崇禧担心老蒋让红军和桂军、粤军互相消耗,最后由中央军一举消除红军、桂军和粤军这个企图,便擅自把驻守在全州、兴安、灌阳三角地区的桂军撤到恭城,而湘军在接到老蒋接防命令后,也没有立刻动身,如此,全州重镇从11月22日到27日,整整五天是无人防御的空当!

对此消息,红1军团侦察科长刘忠于11月22日就侦察到了,但刘忠直到25日中午才找到率领先头部队到达永安关的红2师参谋长李棠萼,立即报告了这一情况,李棠萼没有当机立断,迅速抢占全州重镇,而是向上级请示汇报,这一请示汇报,就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最终使红军迎来了历史上空前惨烈的血战。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棠萼,当时红军高层对于继续西进到底走哪条路线还没最终确定,政治局和军委26日、27日都在为西进的路线问题开会讨论,军团长们都不敢擅自行动,李棠萼作为一个师参谋长,如何敢擅自行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