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荣县通化镇各村地名来历

 晋南道 2023-08-26 发布于山西

万荣县通化镇各村地名来历



1、东畅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畅姓人家在此建立了村庄,故名畅村,又因畅姓人家出奔时家族所携带器物不同,乃有“石狮之畅”“石香炉畅”等不同支派,所以有东、西畅之分。此村居东,故名东畅。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东畅行政
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东畅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东畅行政村;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东畅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畅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南2.5千米处。东至六毋村,西至西畅村,南至尚家村,北至通化高望村。总面积1.369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320亩。辖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467户,人口1562人。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苹果、药材等。发展有砖瓦,古建筑产业。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幼儿园、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东畅戏台。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2、东陈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东陈村原来是陈家的一个分支,因姓氏得名。东为方位,陈为姓氏,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东陈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东陈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
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东陈行政村;
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东陈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划河津县通化公社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东陈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陈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北方6千米处。东至西张村,西至张家院村,南至南陈村,北至上阳村。总面积0.91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01亩。辖3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42 户,人口 520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桃。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东东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3、东卫二村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相传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此驻军。分兵数处,拱卫中军,此处为东面驻军,故名东卫。因历史事件而得名。后因人数多,为便于管理分为东卫一村、东卫二村。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东卫二村行政村;1958 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东卫二村行政村;同年 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东卫二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东卫二村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东卫二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卫二村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西北方5千米。东至通化村,西至西范村,南至东卫一村,北至张家院村。总面积1.6717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1825 亩。辖 5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300 户,人口 1350 人。以农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油菜、玉米、杂粮,亩收入1000 元。农作物特色是大棚温室青辣椒,皮厚,个大,味纯,耐储藏,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已畅销河津、万荣等周边县市各蔬菜批发市场。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 044200。
4、东卫一村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 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相传隋末唐初,李世民曾在此驻军。分兵数处,拱卫中军,此处为东面驻军,故名东卫。因历史事件而得名。后因人数多,为便于管理分为东卫一村、东卫二村。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 年至 1953 年为河津县东卫一
村行政村;1958 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东卫一村行政村;同年 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东卫一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东卫一村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东卫一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卫一村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西北5千米处。东至西孝原,西至老庄村,南至西卫村,北至东卫二村。总面积2.63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3550亩。辖8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486户,人口1798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豆类等;村民多外出从事建筑业。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 044200。
5、东毋庄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为唐末五代的后蜀宰相毋昭裔的故里,取名毋庄。后一分为二,该村居东,故取名东毋庄。东为方位,毋为姓氏,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东毋庄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东毋庄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东毋庄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东毋庄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划河津县通化公社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东毋庄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毋庄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西1千米处。东至通化村,西至集贤村,南至闫村,北至东卫二村。总面积6.89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150亩。辖19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1508户,人口 5108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桃、核桃、樱桃等。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东毋庄谢氏宅院。
历史人物:毋昭裔,河中龙门(今山西万荣县)人生卒年不详,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宰相,也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刻书家。
民俗文化:毋庄的传统艺术“杂戏”小曲、“竹马”社火在明末清初发展规模最大,曾风靡一时并流传至今。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 044200。
6、东孝原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孝原村名来历未详。根据村人推测,封建社会提倡忠孝节义,可能那时村内出现过大孝之人,受到当政者奖励。又该村地处丘陵小平原,故名孝原。金代时因地震,此村被一分为二。该村居东,故称东孝原。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东孝原行政村;1958 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东孝原行政村;同年 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东孝原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东孝原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东孝原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东孝原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乡。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4千米处。东至西张村,西至西孝原村,南至太赵村,北至东陈村。总面积3.66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106亩。辖7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640户,人口 2600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桃、玉米。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和外出务工。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文教卫生事业单位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途经道路及交通线:清通线、东东线。电话区号 0359。邮政编码 044200。
7、高望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西连通化,北东南三面都是倾斜坡地,高峻突兀,故起名高望。因其地形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高望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高望行政村;同年 11 月,随河津县并入稷
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高望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高望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高望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高望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3.5千米处。东至太赵村,西至通化村,南连六毋村,北至西孝原村。总面积0.61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80亩。辖2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92户,人口391人。以农为主,主产苹果、樱桃、药材、小麦等;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西高线、管裴线。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8、六毋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唐末宋初,六毋是毋昭裔的庄园区域,这里因是毋族第六个社故名六毋;因姓氏与规模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六毋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六毋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六毋行政村;1961年12月稷山县分治,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六毋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划河津县通化公社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六毋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六毋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乡。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以东3.5千米处。东至太赵村,西至东畅村,南至王家村,北至高望村。总面积3.83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161亩。辖10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578户,人口2387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药材等。生产传统小青瓦、琉璃等建材。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9、南陈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据说该村是从西陈庄移居上
来的一个庄子,所以也叫庄子上,属于派生庄,因其位于西陈庄南面,故名南陈。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南陈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南陈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南陈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南陈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南陈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南陈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北3千米处。东至东孝原村,西至通化一村,南至西孝原村,北至西陈庄。辖 3个居民小组。总面积 1.329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1860 亩。居民户数227 户,人口825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桃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万通路。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0、通化一村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为隋末大儒王通故里。为纪念王通,故名通化。因人口增多,一分为三,该村按顺序排第一,故名通化一村。因名人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通化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通化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通化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通化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通化生产大队;1981年10月,通化生产大队一分为三,该村为通化一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通化一村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500米处。东至西孝原村,西至通化二村,南至西畅村,北至通化三村。总面积3.5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680亩。辖7个居民组,居民户数778 户,人口3188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樱桃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王通庙。
著名人物与历史事件:王通,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绩,隋末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著名诗人。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呼北线、清通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1、通化二村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为隋末大儒王通故里。为纪念王通,故名通化。因人口增多,一分为三,该村按顺序排第二,故名通化二村。因名人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通化二村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通化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通化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通化二村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通化生产大队;1981年10月,通化生产大队一分为三,该村为通化二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通化二村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为镇政府驻地。东至高望村,西至东毋庄村,南至西畅村,北至通化三村。总面积3.4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650亩。辖9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680户,人口3200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樱桃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历史人物:王通,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呼北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2、通化三村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为隋末大儒王通故里。为纪念王通,故名通化。因村人增多,一分为三,该村按顺序排第三,故名通化三村。因名人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通化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通化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通化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通化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划河津县通化公社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通化生产大队;1981年10月,通化生产大队一分为三,该村为通化三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通化三村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100米处。东至西孝原,西至东毋庄,南连西畅村,北至河津小梁村。总面积3.26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76亩。辖8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516 户,人口2515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樱桃。苹果、玉米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通化香亭。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呼北线、清通线。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 044200。
13、西畅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畅姓人家在此建立了村庄,故名畅村,又因畅姓人家出奔时家族所携带器物不同,乃有“石狮之畅”“石香炉畅”等不同支派,所以有东、西畅之分。此村居西,故名西畅。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西畅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西畅行政村;同年 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西畅行政村;1961 年12 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西畅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西畅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畅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南方2.5千米处。东至东畅村,西至209国道,南至南张乡,北至通化一村。总面积2.8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847亩。8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456户,人口1150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桃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西畅朱德路居。
重要历史事件:1937年10月8日,朱德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北上抗日,当晚住在该村畅印庆家。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呼北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4、西陈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东陈村原来是陈家的一个分支,西为方位,陈为姓氏,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西陈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西陈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西陈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西陈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西陈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陈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北5千米处。东至东陈村,西至河津辛庄村,南至南陈村,北至河津小停村。总面积1.83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51亩。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294户,人口1300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桃、葡萄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县保级文物:西陈庄李氏宅院。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呼北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5、西毋庄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该村为唐末五代的后蜀宰相毋昭裔的故里,取名毋庄。后一分为二,该村居西,故取名西毋庄。西为方位,毋为姓氏,因方位与姓氏而命名。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西毋庄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西毋庄行政村;同年 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西毋庄行政村;1961年12 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西毋庄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西毋庄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毋庄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以西1千米处。东至东毋庄,西至集贤村,南至西苏冯村,北至东毋庄。总面积1.359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880 亩。辖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303 户,人口1058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著名人物与事件:姚以价(1881-1947)曾任太原首义总指挥。民国期间授任晋威将军。在蔡锷发动的讨袁护国战争中,曾任川陕派遣军支队司令。姚第鸿(1911-1938)姚以价之长子,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兼团委书记积极抗日。不幸被日军所捕,壮烈殉国。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清通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6、西孝原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孝原村名来历未详。根据村
人推测,封建社会提倡忠孝节义,可能那时村内出现过大孝之人,受到当政者奖励。又该村地处丘陵小平原,故名孝原。金代时因地震,此村被一分为二。该村居西,故称西孝原。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西孝原行政村;1958 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西孝原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西孝原行政村;1961年12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西孝原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西孝原生产大队;1984年10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西孝原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东4千米处。东至东孝原村,西至通化一村,南至高望村,北至南陈庄。总面积2.50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3517 亩。辖4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342 户,人口1412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苹果、玉米、红薯。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有小学、幼儿园。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清通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044200。
17、张家院村民委员会

AUTUMN


1984年设立。因其所在居民点名称而得名。张家院原是从沟西老庄村移居来的,先住远停村东南,东卫正北方,后来因沟壑蔓延,再向东北方向移居,初时移到其地的只有姓张的少数人家,人们习惯叫张家住的院子为张家院,所以张家院便流传下来。
1947年解放前归河津县第二区管辖:1948年至1953年为河津县张家院行政村;1958年为河津县火箭公社张家院行政村;同年11月,随河津县并入稷山县,属稷山县通化公社,为张家院行政村;1961 年12 月从稷山县分出,属河津县通化公社,为张家院管理区;1971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河津县通化公社划归万荣县,属万荣县通化公社,为张家院生产大队;1984 年 10 月,改公社为乡、镇,成立张家院村民委员会,属万荣县通化镇。
其地位于通化镇政府以北6千米处。东至西陈庄,西至远停村,南至东卫村,北至小梁乡。总面积 0.8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 1115 亩。辖 1个居民小组,居民户数 190户,人口 650 人。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油菜等。
村委会下设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管理委员会、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公共设施建设有文化广场,卫生所。
途经道路及交通线:小风线。
电话区号0359。邮政编码 044200。
选自:万荣县地名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