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幽青浦竹博园

 熟年人生 2023-08-26 发布于上海

与黄明其先生认识已有二年多。他一直邀请我去他的青浦竹博园。

上海的郊区,青浦应该是去的最多的地方。

今年8月18日上午。在青浦财政局参加政府采购评审项目后,见时间还早,便如约去竹博园探幽。

竹博园位于青浦区香花桥街道。车程从青浦新城地铁站出发,一刻钟左右便来到目的地。

原以为是城区中的一片竹林。想不到,车程最后的几分钟,是行驶在一条非常幽静、绿意葱郁的乡间小道上。

在简朴的办公室里,黄总正好隔天从湖南浏阳老家回沪。21年前,他只身一人来沪创业。

被青浦的生态魅力吸引,于是,一晃就扎根在青浦曹泾村长达21年。

落座稍微喝了一会茶。黄总便领我去看他精心种植的101亩“竹的王国”。

走进青苔幽深的竹园间,四周园内汇集了百余个竹类品种。

一长列的香樟树引导游客踏入竹园探幽寻趣。

竹园有1000多棵香樟树。

也培育了珙桐等珍贵植物。蓝果树科桐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叶纸质,互生;头状花序,初开淡绿色,继变为乳白色;花期4月,果期10月。

本种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特有单属子遗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因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西被西方称为“中国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还有1万多棵金丝楠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黄总说:金丝楠树很适宜与竹林伴同生长。

竹林下有“中草药小花园”。

“植物科普竹二街”小牌子等。

还有“珍稀植物引种示范区”

“本地竹品种保护示范区”等。

走上竹木小栈桥,里面原来是上海最袖珍的小岛。

四周河水环绕。

走在夏季的竹园,一会手脚被蚊子咬了几个小肿块。

黄总笑着说:这就是生态。如果春天来,就不会有蚊子,还有春笋可挖。

据介绍:这是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竹为特色,以珍贵树种、林下中药草相映衬,集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林和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

园内目前分设珍稀树木试验区、林下中草药培育区、大自然彩叶带观赏区以及时光生态长廊,推出“森林康养”理念,开展“走进自然,你我同行”亲子活动。

竹博园正在积极打造“竹语楠风”品牌。也为广大中小学生以及科研机构组织搭建了一个研究植物多样性的户外平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森林康氧基地”,让入园者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可以共同学习了解更多竹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同时,青浦竹博园被列为上海市林业总站授牌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示范点和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授牌的“外国人社会融合服务站”,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近年来,青浦区区委书记一行前往竹博园参观指导。

竹博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上海发布”“绿色青浦”等官微平台和新民晚报、澎湃新闻、青浦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自然植物之一。

“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70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已经开始种植竹子

竹子又是生活的耐用品之一。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竹笋鲜嫩可口,是舌尖上的美味竹床、竹席、竹笼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用具,竹简、毛笔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竹楼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如今,作为环保产品,竹牙刷、竹牙签、竹筷等,成为出行旅居用品之一。

竹又耐寒挺立,心虚节贞,德比君子,也被称为“君子竹”。修竹高洁刚劲的独特气质融入到文人墨客的审美血液之中,许多文人雅士都以竹为美。

苏轼曾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传说王阳明“格物致知”,面对竹子品鉴体验了整整七天。

竹子可入诗、入画,它从物质到精神上都表现出来极高的价值竹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地位显著重要

2023年8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