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佛相遇 僧人饮茶最早是在晋朝, 并在茶中融进“清静”思想,他们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得到精神寄托, 即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 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盛行, 佛教提倡坐禅, 饮茶则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意,有利于清心修行。因此,一些名山大川中的寺院开始栽茶、制茶、讲究饮茶,这些寺院也开始成为生产、宣传和研究茶叶的中心。 ![]() 雅安蒙山茶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民间传说,我国古今众多的名茶中,很多都是由寺院种植、炒制的。如四川雅安出产的“蒙山茶”,相传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亲手所植,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武夷岩茶”,该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正宗,僧侣按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凤尾龙须”三种。江苏的“水月茶”,即现今有名的“碧螺春”,由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采制。皖南茶区所产的“屯绿茶”,也是由寺僧采制,工艺精巧,名扬海内,人称“大方茶”。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也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此外,产于普陀山的“佛茶”、黄山的“云雾茶”、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浙江天台山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都是最初产于寺院中的名茶。 ![]() 普陀佛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茶叶。因为寺庙都有一定的田产,而且不参加劳动, 他们有时间、有能力来研究茶的采造、品饮,以及作诗写词宣传茶文化,所以,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可见,佛教在自身传播的同时也推动了饮茶的普及。 寺院的饮茶之道 我国的不少佛门圣地、名山寺庙都种有茶树, 僧人自采自制, 饮茶念佛, 修身养性, 高龄僧人无数, 究其长寿原因, 与长期饮茶有关。佛教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 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茗的地方;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另外寺院还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 供佛、待客、自奉。据《蛮瓯志》载,觉林院的僧人待客以中等茶、自奉以下等茶、供佛以上等茶。“寺院茶”按照佛教规矩有不少名目, 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等。 ![]() 施茶僧 陆羽和《茶经》 佛教自唐代开始进入繁盛时期。寺院的发展对茶的传播和饮茶风习的普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寺院大多数建在名山中。这些地方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往往很适合茶树的生长, 寺院旁边一般都建有茶园, 多有名茶传世,如灵隐佛茶等。僧人坐禅清修、净化灵魂,往往借助于茶,得益于茶。在饮茶实践中,僧人们爱茶、种茶、研究茶、烹茶、饮茶、赞美茶。茶成了僧家兴佛事、供菩萨、做功课的必备之物。
唐代,茶会、茶宴开始兴起并成为时尚,文人雅士邀见朋友聚会,或厅堂或庭院,以茶相待,兴致极浓,或吟诗作赋,或填词作画,或切搓技艺, 或促膝谈心,欢快非常,被称作茶话会,并且成为一种固定的民族文化形态,历代相传。 《茶经》的问世和茶文化的确立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对中国茶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祀为“茶神”。
![]() 佛门出身的陆羽一直注意收集历代论及茶叶史料,并且亲自参与调查和实践,通过对几十年经验的总结,撰成《茶经》。《茶经》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它详细记录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是研究中国古代茶业的重要著作。同时,它也将普通茶事升格到精神层次,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从文化学的角度讲,《茶经》在唐代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我国饮茶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茶经》一书,将我国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并通过对饮茶相关内容的规范化,把儒、道、佛等思想融合到饮茶的过程之中,使饮茶的文化内涵趋于深刻和丰富,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 西安法门寺地宫曾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经考证是唐僖宗李儇的御用茶具。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茶具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廿两, 盐台一副重十一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八十两”等。 ![]() 法门寺出土茶具 僖宗皇帝将这批茶具作为国宝重器奉献于佛祖,一是表示虔诚礼佛的心愿,二是代表佛教的茶供养。这批茶具,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且配套完整,自成体系,为世界上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金银茶具,反映了唐代茶文化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确凿地证实了唐代宫廷茶道和茶文化的存在。它既是唐代宫廷饮茶风尚的佐证,同时又是一整套完美的艺术精品。 节选自龙文宪《茶文化十二讲》当代世界出版社2018.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