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象、舌象均与症状相违背,该如何辨证施治?

 毓秀书童 2023-08-2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61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辨证过程中,脉象、舌象与症状,并不都是一致的,当脉、舌与症有矛盾时,舍哪个从哪个,很多时候是不好分辨的。(导读/千

—本文约1299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舍脉舌从症状诊治一案

作者/孟琳升 赵满华

脉诊和舌诊是分析病机的重要依据。临床中多数病例常以脉舌的变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古人虽有“舍脉从症”的记述,但病例资料不多。笔者近治一例,不仅症状与脉象不符,而且舌象也与症状违拗,经舍脉、舌从症状图治,获效。

  • 病例概述

马XX,男,40岁,工人,于1984年10月26日住包头市第二医院。
患者泄泻伴腹痛半年余,近日加重。
自诉素来消化功能欠佳,呕酸肠鸣时作。于84年5月突发腹痛,泄泻,泻下稀水样物,色淡黄。日十余次。当时经某医院西药治疗月余,效不显。旋用中药月余,症有好转:腹泻为日4~5次,余如故。因久治不愈,遂住本院。
诊得少腹隐痛、不适,每于黎明前4时许腹中疼痛,继则肠鸣作泻,连续4--5次,日日如是,其间若稍感寒凉或进油腻食物,即泄泻次数增多,泻下物完谷不化伴见午后腹胀,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腰酸眠差。
  • 思辨
以症观之,纯属气虚寒盛、元阳不充之象。然诊脉反见洪滑之象,舌质鲜红,苔黄厚腻。与症情殊为不符。
据完谷不化、遇寒或食油腻更甚等情推敲,认为脉舌所现皆属假象,而症状以脾肾阳虚征象典型。
  • 治疗


图片

投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
党参10克、黄芪10克、附子6克、苍术12克、炮姜6克、甘草6克、破故纸12克、吴萸12克、煨豆蔻12克、五味子10克、诃子10克、粟壳12克、地榆10克、苦参10克、陈皮10克、山药2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二次早晚空心服。



11月12日:

上方共进12剂,泄泻及腹胀日见好转,腹泻仅日作1~2次,便已转稠,腹胀消减,唯下午6~8时许腹中有憋闷感,脉已转沉,舌质仍红,苔虽黄腻,但已变薄,且局限于舌心。据酉时属肾之理,原方再加肉桂10克、覆盆子10克以温阳益精。

12月6日:上方共进18剂(经三次查房)。泄泻停止,腹胀消失,自觉症状解除,脉已转柔,舌质正常,苔薄略黄。

其间于11月15日,虑其阳回太过,曾加黄连6克,服三剂复见泄日作三、四次,遂去黄连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后,经三剂而平复

至11月22日已无症状、改用参苓白术散加附子6克,煎汤以资善后,服12剂,乃于12月6日痊愈出院。
  • 按:

“杂病重脉,时病重舌”,舌、脉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多数病例的病机,常能以脉、舌示出。不少老中医以脉、舌断病情而不误者,理盖在此。

本例的诊治实践证明:凭脉辨证,此言其常;舍脉从证,此言其变。患者脉洪滑,舌红苔黄腻,似属“热实”,在辨病论治的基础上,参照完谷不化、食油腻或遇寒则病情加重的特点认定虚寒无疑,故毅然摒弃“实热”之念,以温补贯彻始终,从而使痼疾得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