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温馨的淑女 2023-08-27 发布于吉林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译为: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发议论。

唯:副词,解释为“唯有,只有”的意思。

这句话可称为老子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有较深的思想蕴涵。老子通过大江大海能容纳百川的道理,阐明了若要成为圣人和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只有以民为先,处于民下,天下的人才会乐于推崇,尊为圣人和王者,以这种不争的处事态度,得到了民心,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抗争。

扩展资料: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江海能处在百川之下,故能成为百川之王。圣人之所以能身居民众之上,是因为其对民众谦虚卑下。圣人之所以能领导民众,是因为其把自身的私利放在民众之后;圣人在民众之上,民众没有重负;圣人在民众之前,民众没有受害。

天下民众乐于奉献而毫不厌倦。因为他不与人相争夺,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相争夺。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古训说道:人生有欲,欲而不止则争,争则乱,先王恶与乱,故制礼仪而养人欲。后来经过历代诸多文人的加工发挥,延伸出很多精彩的话语,如: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干为,为无为,则天下无不治。此一理论到了宋朝由朱熹发挥到极致,即禁人欲听天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