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人说,时代不同了,中国画已经死了 有些人说,别人都在忙创新,

 llljjgg 2023-08-27 发布于天津
有些人说,时代不同了,中国画已经死了。
有些人说,别人都在忙创新,你不去变花样,你就是顽冥不化。
时间延续到今天,其实跟唐宋元明清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只不过自媒体的普及,原来没有机会露头的;属于社会阴暗面的;或者持有极端思维的;或者囿于自小教育所形成的固有执见中的人,都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在过去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像今天这样,不会或者很少影响到其他人。
过去的绘画及审美也是如此,不要以为我们的古代都是一窝蜂的倾向于范宽郭熙(宋),大痴倪赞(元),沈周文征明(明),石涛八大(清),广大民众跟如今的状态是一样的,有捧的;有骂的;有创新的;有守旧的;有引进的;有内醒的;有实验的;有探索的,无所不能。跟今天的书画江湖没有任何区别,今天能看到的,其实都经历过了。只不过他们在历史上都成了昙花一现,没有留下点滴笔墨。
要说历代与今日,唯一区别是美术的西式教育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大规模、持续性七十年的不间断的教化,涉及了三四代人。
除了少数的具有传统教育的美术学院要相对好一些之外,这几代人的中国画观点是有出入的,是带着水分的。
有人说宋元是中国绘画高峰,其实他们心里只是在说宋代,宋代绘画中的物象以及笔墨比较严谨具象,经意之极,相对元明清来说眼睛的观感要好于心灵的观感,元明清的文人画不如宋代那么严谨具象,但绘画中的笔墨物象的自由度相对要轻松许多,它借拉夸的物象和更加经意之极之不经意的笔墨使得心灵舒适了许多。
其实也就是常人说的宋的相对写实,和元明清的相对写意。
今天的人只是喜欢宋的相对的写实,好看,渲染的空间相对真实,只此而已。感官舒服。
至于元明清的所谓文人画,其实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它使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理念更加紧密,这在宋以前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所以会有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当知书画本来同的星星之火。
所以由表现书法的二十四品格延展到绘画的二十四品格,绘画便有了笔墨境界笔墨品格之说,由单纯的画物象上升为借物象而抒情达意,到此为止中国画便脱离了普通大众的审美,变成了阳春白雪。更不是接受西式绘画理念的现代人所能理解的了。
正如董其昌所说,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
笔墨既是所表现物象的组成部分,又是画者一切精神情感的载体。笔精墨妙恰恰不是客观山水所能表现的,更不是西式教育下的绘画理念所能理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