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札记:长期低估、市场底部、人生偶像、不断重复、五十知天命

 率性而为 2023-08-27 发布于河北

图片

【长期低估】一次与几位投资者交流,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从长期讲,一家真正优秀的企业是被市场低估的。这个观点似乎有点离经判道,而且也有违安全边际这一价值投资的理论框架。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又斗胆提出这样的观点呢?

    有例为证,比如2007年时,茅台市盈率100多倍,股价200多元,身处当时的你一定会感觉到茅台被大大高估了,然而如果你“不幸”就在200多元的高点买入了茅台,并坚持到了现在,投资收益反而由“不幸”转化成了“幸福”。这又怎么解释呢?

    所以,关键点还是在于是否“真正优秀”,而真正优秀的意思就是,公司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比如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它能够保持持续的成长性。当然,难点是我们如何去判断它。

    由此,我自己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市盈率是评估一家企业当下是否高估或低估的一把标尺,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尺;

    2、成长是最好的安全边际;

    3、我们之所以强调安全边际,主要的是我们自己怕判断不准未来,所以给自己留下一个容错的空间。

    如果你能够判断出一家优秀的公司仍处于生命的旺盛期,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会具备极大的成长空间(这种准确,也是模糊的正确),我想,你也就会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入手这家公司了。

【市场底部】面对萎靡不振的我大A股,近一段时间可谓政策暖风频吹,更有证券报刊专门论述要挺起A股的脊梁云云。于是所谓的政策底、情绪底、市场底等等的各种观点也甚嚣尘上。面对这些复杂纷芸的各种观点,自己作何感想呢?说实在的,每每此时,我就立马背诵一下自己曾经“创作发明”的一段“名言”: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买入、分段买入,并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这一段我自己“创作发明”的“名言”,已经伴随我多年,并且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快重复上千遍了,而且我只要一背诵它,心态马上就平静下来。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对当下的市场状况无感,相反,如果我自己现在还有“子弹”,会毫不犹豫地向着自己心仪的标的“突突”的!

【人生偶像】我发现,很多成功的人物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是有着自己崇拜的偶像的。如伟大的教员,是很多企业家崇拜、学习的偶像;稻盛和夫、乔布斯、任正非等企业家,更是商业领域很多人的崇拜、学习的偶像。至于今天仍然活跃在全球投资界的两位长寿老人巴菲特和芒格也是有着自己的崇拜、学习偶像的。如巴菲特年轻时,宁可不要薪酬,也心甘情愿地去格雷厄姆的公司打工,以便亲自聆听偶像的教诲;芒格则是一生将本杰明·富兰克林当作自己崇拜、学习的偶像,以至于别人给他编辑的《穷查理宝典》一书,也要仿照富兰克林出版的《穷理查年鉴》的书名。当然,我们做价投的,又大多数是将巴菲特、芒格作为我们自己崇拜、学习的偶像的。

    人生偶像对我们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觉得,主要还是他们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会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发挥“牵引”作用。是的,对于自己的人生偶像,我认为,首先要学习的是他们的价值观。比如,有很多人注意到了巴菲特、芒格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却忽视了对他们价值观的学习,我认为,如果他们不在价值观上改造自己,就是做价值投资,最终也可能会学虎不成反类犬的。其次,就是学习他们的方法论。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取法乎上,方得其中。在寻找自己的人生偶像之时,我们还是要尽量寻找那些伟大的人物或成功的人士,因为,我们唯有树立自己人生偶像的高标准,才有可能达到“其中”的效果。比如,我本人虽然是将巴菲特、芒格作为自己价值投资的偶像,但我并不是想成为巴菲特、芒格(命中注定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通过学习他们,达到自己的财务独立,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景,我就相当满足了。

    当然,如果将来自己像巴菲特、芒格那样“很有钱,活得久,有人爱”,我就更觉得不枉此生了!

【不断重复】读巴菲特历年写给股东的信,以及巴菲特、芒格历年回答股东的提问等内容,我感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不断重复,比如仅是1972年买下的喜诗糖果(用我投资的朋友“静逸投资”的话讲,喜诗糖果是他们的“认知资产”),就让他们几乎年年要重复地讲上一遍。如实说,以前我读书做文,很不喜欢重复,特别是自己做文章时更是不愿意重复,但现在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还是查理·芒格的做法启发了我。据《穷查理宝典》介绍,芒格在演讲和回答股东提问时,会反复地使用一些用语和例子。他是有意的:他知道对于要达到他所倡导的那种有深度的“熟练”来说,重复是教导的核心。

    哦,“重复是教导的核心”,这句话突然让我豁然开朗!

    如果我们要让自己的认知提升到某个层次与境界,确实需要不断重复;生活中我们要学习某项技能,更是需要不断地重复;至于那些舞蹈家、钢琴家们,更是要天天重复练习,甚至一天不重复练习,其艺术的感觉也会迟钝的,如此等等,依此类推。

    所以,我现在读巴菲特、芒格的东西,对他们的不断重复一点也不感觉到厌烦了,不仅不厌烦,反而捧读起来,如念经般乐此不疲,乐在其中。——当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

【五十知天命】孔夫子说,五十知天命。然而何谓知天命呢?以前自己并没有太过深入的思考(自己常常是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思考)。一个偶像的机会,我看到复旦大学著名哲学教授王德锋的一段视频讲解,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说,一个人到五十岁对自己的自我认知达到一个什么境界呢?我这辈子在人世间,我做什么事情会做的比别人好些,其他的事情都跟我没有关系,这就叫知天命!

    王教授说,孔子本人就是如此,他曾经是有政治抱负的,但他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到五十岁他明白了,做官、生意这些东西统统跟他没有关系了,而论道教书则是他要做的事情,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孔子做起学问来,不觉其苦,但知其乐,才达到那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境界。所以,王教授总结道,人到了“五十知天命”,是达到对自己人生认知十分清晰的境界,是最美好的人生阶段。

    芒格曾引用一句德国谚语说: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我本人早已过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了,才突然对“五十知天命”的认识豁然开朗,真是聪明得有些太迟了。不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也不算太晚。我觉得,自己虽然开悟得晚些,总比永远不开悟要好得多(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开悟不了的),所以,自己就将自己认准的、喜欢的事情——价值投资,干下去吧。或许,自己这一生,在投资上要做得比别人好些(而其他的事情就与统统与自己无关了),而且还是一个永不退休的事业!

   借用曹操《神龟寿》这首诗的最后一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