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脾相当于西医的消化系统,主要有以下4大功能:

1、脾主运化:中医的脾与西医中的脾脏不同。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可将摄取的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吸收、输送到身体各个脏器、组织,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2、脾气主升:即脾气有向上升散的特点,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被吸收后,输送到心、肺,再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主升提,可使身体各个脏器位于正常位置,不下陷,降低脱肛、子宫脱垂等疾病发病率。
3、脾主统血:脾能统摄全身的血液。当脾统摄血液功能正常时,可使全身气血充盈。当脾不统血时,常有便血、皮下出血、鼻出血、月经量增多、崩漏等出血表现。

所以脾不好的人,容易出现以下4个问题:

1、脾气虚弱:肚子胀吃的少,饭后肚子胀加重,大便稀不成形又同时伴有身体疲倦、乏力、不想说话,又面色萎黄或晃白,身体消瘦或浮肿。
2、脾阳虚弱: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还有的人身体虚弱,面色萎黄,同时又有一些出血性疾病如牙龈、鼻腔、紫癜等
出血问题,往往属于脾气虛弱造成的气虚不能统
摄血液。

中医学认为“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结合体,其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水谷精微之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虚无以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升降失司,则百病皆生。脾虚当以健脾为大法,健脾方为主方施治,今天孙药师为大家推荐7个健脾补脾较好的中成药:

1、香砂六君丸:

出自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原名香砂六君子汤。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脾虚不运,则导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出现纳呆、嗳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面色萎白、四肢无力等症。本方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味木香(也有文献记载用香附)、砂仁,具有增强益气健脾的功效,是治疗脾虚气滞证的常用方。现代医学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神经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等。

2、健脾丸:

出自明《证治准绳·类方》:健脾消食,泻热导滞。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脘腹痞胀,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濡弱。现代医学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3、补中益气丸: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现代医学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等。

4、人参养荣丸:

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5淳祐新添方转载本方时更名为“人参养荣汤”,是一种补益剂,可温补气血,用于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而下利,喘乏少气,呕吐痰涎。现代医学用于神经衰弱、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贫血、肾炎、月经不调、排尿性眩晕、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

5、附子理中丸: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附子理中丸品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现代医学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痢疾等。

6、人参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处方来源于《济生方》中的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以及妇女脾虚气弱不能统血所致月经赶前、量多、崩漏等症,现代医学用于心肌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胃肠道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阴道炎、宫颈炎、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结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7、参苓白术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参苓白术丸具有补脾胃、益肺气之功,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忡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现代医学用于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神经性厌食、老年慢性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肺心病、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