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而独特的藏羌风情

 杏坛归客 2023-08-27 发布于山东

行走川西,品味川西,这里有看不完的奇山异水,道不尽的万古风流,更有神秘而独特的藏羌文化,让人流连忘返。说它神秘,源于它历来不为人所知,说它独特,源于它雪域高原浑然天成。今天,就跟随我的脚步,顺着高原湖泊和高山峡谷,用心去感受这古老而神秘的藏羌风情吧。

川西高原,以“雪山草地”著称,地处川藏咽喉,西控西藏,东托巴蜀,藏羌民族聚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岷江和大渡河像一条条哈达在群山中蜿蜒,圣洁的雪山虚幻迷离,五色经幡在风中摇曳飘动,雄伟的碉楼静静地矗立在村寨或山间,碉楼墙壁上那醒目的各种吉祥图案令人浮想联翩。

千百年来,藏、羌民族先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这片神秘的土地,他们在这里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多彩的民俗,缔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从若尔盖大草原南下,进入松潘境内,都以藏民为主,而进入汶川境内,则以羌民为主。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自远古时就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藏族属于西汉时西羌人的一支,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20余世。

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仰韶文化末期,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联盟败给黄帝部落联盟。炎帝部落联盟大部分随炎帝与黄帝部落联盟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汉族)。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藏族、彝族、纳西族以及今天的羌族。羌族自此诞生。

川主寺,位于松潘境内,是进九寨的必经之路,是川西一座典型的藏式寺庙,始建于1270年,寺庙虽然不大,但因供奉着活佛坐像,影响力却巨大。西藏的人全民信教,活佛就是最高精神领袖,这里的孩子一出生满月后,就到寺庙供奉一尊佛像,长到十八岁,就把自己供奉的这一尊请回家去,回家继续供奉。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是活佛起的。他们没有姓,只有名,比如仓央嘉措,卓隆央玛。走进大殿,不同于汉民族的释迦牟尼佛和观音菩萨等法相慈悲,西藏的活佛法相庄严,力士孔武有力,鼻眼紧瞪,令卑鄙小人见之破胆,闻之胆寒。

大凡到过高原的人,都会有种强烈的感受,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有种莫名的魔力,身心俱空,飘飘渺渺,思想不由自主的停止思考,变得异常平静。这可能也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藏民有着独特精神信仰的一个原因吧,虔诚。

松州古城,位于川主寺南17公里处。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松赞干布曾在此布兵,向唐太宗求婚,后经川主寺兵败后,再次遣使携黄金求婚,唐太宗把侄女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以结汉蕃永世之好。古城门口至今还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石刻雕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前的这段佳话。

中国古羌城和桃坪羌寨,则是羌文化的集中代表。从松州古城继续沿着岷江南下140公里处,就是中国古羌城。这是一处座落于半坡的羌寨,与营盘山遗址隔江相望,地处岷江西岸金龟包、银龟包之间,坐西朝东,背靠水西、坪头,头枕蓝天白云,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庄严雄伟,气势恢宏。我们目前看到的是经过5.12大地震后在原址上重建起来的古羌城,原来的羌寨已经被严重损毁。

不论是藏寨还是羌寨,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建筑形式优美奇特,建筑功能齐全实用,建筑材料就地取自大自然,四周墙体均用石片垒砌或泥土夯筑而成,不用任何黏和物质,所取石料或泥土就地取材,大小方圆不拘,荒废时又回归大自然,体现了人居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藏羌寨子四面墙壁均用石灰涂边,窗户周围也勾白边,墙上画有图案。四面墙边和门窗边框涂的白色图案,是夸张和变形的牦牛头图案,这与藏羌民族的图腾崇拜和尚白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图案并非信手涂抹,而是有其特殊文化意义和作用,是藏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代表着碉楼主人的追求与愿望。

其中,碉楼四面墙壁上的万字顺时针和逆时针图案、黑白日月图案和十字图案使用频率最高。不时出现的吉祥结图案,为中国结的平面图案,意思为“吉祥永远”。藏羌寨子四面墙壁上的图案不同程度地把这一文化精髓外化其中,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当地的藏羌人饮食以牦牛肉和青稞饼为主,青稞酒和酥油茶为辅。因为在高原地区,水的沸点很低,平原地区的米和面在这里几乎很难煮熟。牦牛肉可以烤,可以涮,青稞粉可以炒熟做成饼和奶茶。

可能是为了顾及游客的感受,我们在唐克镇住宿时,发现小店的晚餐,也有面条米线之类,他们的后厨都用高压锅烧水,即使这样,煮一碗面还是需要接近二十分钟才煮好。在九寨住宿时,就去吃了当地的纯藏餐,牦牛肉铜锅,除了青稞饼很香,其他吃不太习惯,酥油茶也有很浓的牦牛奶味。

在前往中国古羌城的路上,还遇见了叠溪海子,那也曾是一处羌寨,但如今却沧海桑田。

这是一个美丽与悲伤并存的故事。叠溪海子湖面海拔2258米,原为叠溪城,为古代边防重镇。扼川西平原通松潘旱地及青海、甘肃交通要塞。历代为重兵把守。

据《茂州志》记载;汉元历六年(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后历代多变。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贾云集颇为繁华。1933年8月25日,叠溪发生7.5级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600米。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叠溪海子就是由于这次大地震而形成。其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参与灾后重建的一幕。

当时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失去家园的幸存藏羌同胞从青川转运安置到成都邛崃的南宝山上。他们身着蓝布袍子头顶盘戴着厚重的黑色编织样式的发饰,携老扶幼,带着从废墟里挖出来仅剩的生活用具,扁担箩筐木头之类,神情茫然,跟着迁徙队伍木然的走着……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他们已经在南宝山上建立了新的寨子,并繁衍生息了新生代。

许多许多年以后,这支留到成都平原的藏羌族人也许会成为新的故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