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个谈调查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好句子

 宏达剑桥 2023-08-28 发布于河南
56个谈调查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好句子

1.屁股挪不开办公椅,步子走不出会议室。

2.个别地方在调查研究中走过场、搞形式,奉行假调研、真享受,假“挑刺”、真“采蜜”,犹如“木人探海”“自由落体”一般浅尝辄止。

3.习惯坐在“软沙发”上拍板决策,害怕下去坐“灰板凳”。

4.有的地方满足于“一调了之”“调而不研”“研而不久”,对调研中基层反映的问题能推则推,对走上门来的群众能躲就躲,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能拖就拖,生怕给自己带来麻烦。

5.文件未发,调研的“老三样”——“转转、看看、聊聊”已经踩好了点,调研路线也设置的“明明白白”,一路的“功劳簿”满满当当,“千篇一律”来形容当前的调研方式毫不夸张。

6.遇到矛盾和问题绕着走,不敢揭“短”亮“丑”,隔靴搔痒、隔山打牛,沉迷表面的“遮羞布”,只捏“软柿子”,不啃“硬骨头”,最后调研报告不了了之。

7.如今许多地方调研存在“一副药方治百病”的“万能调研”,年年调研结果“相差无几”,次次调研效果“原地踏步”。

8.当前,很多干部反映工作繁忙,走不开、下不去,没有时间下基层调研,特别是广大机关干部,真正到田间地头、基层一线调研的机会寥寥无几。

9.不注重调查研究,制定的政策、晒出的承诺、亮出的计划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既破坏了政治生态环境,也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10.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角落,只听汇报材料不听牢骚抱怨,只访群众演员不访困难群众,只翻工作台账不看具体情况,只讲成绩不讲问题。

11.部分干部不摸实情、不找问题,盲目开方子、出点子、定调子的现象仍然存在。

12.在调研中,这里“拍拍”、那里“谈谈”,这里“走走”、那里“望望”,最终弄成一场做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既触不到根本,也拿不到所需。

13.个别单位还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总结“好的”经验的多,直面“差的”问题的少,对问题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忽略。

14.实际工作中,不少领导干部总抱怨工作太繁忙,没有时间深入调研,看似情有可原,实则经不起推敲。

15.有些领导干部总以为自己是老基层,什么都知道,基层那些事并不新鲜,殊不知“拔足再濯,已非前水”。

16.在开展调研工作时,只求形式上的“完成”,只顾打通与群众的“物理距离”,没有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导致调研没有让群众讲“心里话”。

17.在调研过程中收集的素材,往往存在真伪并存、粗精混杂等情况,很容易造成调研素材片面等错误。

18.虽“身在基层”但心不在焉、浮于表面,看着花哨好看,但实际上凌空蹈虚,难堪一用,没有发现问题,反而助长新问题。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调查研究归根结底要依赖调查者的问题意识。

20.没有问题意识,对一切社会现状、工作动态的变化不具备敏感度,甚至习以为常,就永远迈不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认知困境。

21.用旧眼光去分析新问题,其结果只能是被动地适应,处于“亡羊补牢”的尴尬局面。

2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别干部自诩繁杂事务缠身,挪不开椅子、迈不开步子、沉不下身子,基层情况顺理成章变成了“纸上文字”,被问及情况“支支吾吾”,涉及具体细节更是“不清不楚”,最终成为“纸上谈兵”。

2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个别干部下基层喜欢“高谈阔论”,坐当“指挥家”,成为“个人表演”;导致群众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最终听不到百姓心里话、不能真正了解基层现状。

24.“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前,个别干部自认为学历高、理论功底丰富,做群众工作也是一把“好手”,缺少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沟通,导致制定的政策不符合当地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25.只看“盆景”,就会错过真正的“风景”。

26.没有“研”的下文,不仅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且还会为某些错误主张和做法提供“事实”依据。

27.真正的调研,是要调查之后着手“研究”而非“总结”。

28.如果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后就“没有下文”,不仅背离初衷,也会失信于民。

29.“蜻蜓点水”不知水深几许,走“经典路线”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就会造成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徒劳无功,还对决策有害。

30.东拼西凑、复制黏贴,习惯从网上“拿来”或者由他人“代劳”,将别人的想法与成果变成自己的“功劳”,这样的调查研究显然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31.存有“随便看看”的“应付”心态,也存有“放松心情”的“错误”心态。

32.“只调不研”“一调了之”等把调研成果束之高阁的行为,只会让调查研究成为“烂尾工程”,让人民群众“嗤之以鼻”。

33.调研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热衷扎堆“网红”地点,“厚此薄彼”,搞“彗星式调研”“逆向调研”。

34.底气不足,缺少调研经验和技巧,容易出现“为了调研而调研”“调研变汇报”的现象。

35.被“盆景展”“报喜会”所迷惑,没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36.有些干部习惯在办公室拍拍脑袋作决策,调研纸上来纸上去,或是电话遥控。

37.有些干部调研走马观花,沉不下去、漂在上面,没有思考分析,转半天什么收获也没有。

38.有些接到上级文件转身就丢给基层,责任部门变成了督查部门,让基层干部不知如何是好。

39.不深入调研或调研不足,主要是实干精神不足,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深入基层调研又累又苦,坐在办公室随便组合拼凑下来得更轻松容易。

40.一些年轻干部喜欢“走捷径”,热衷复制粘贴,网上抄袭,以文件应付文件,至于能不能落实是基层的事。

41.有懒得看、懒得做的思想。

42.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停留在面子工程上,不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做“两面派”“两面人”。

43.下基层之前让基层做足“功课”,这种走过场,不真实的调查研究无异于“掩耳盗铃”。

44.空谈调查,不做研究,搞“花架子”“花把式”。

45.在调查研究中“搞应付”“走过场”,在调研中心浮气躁,找不到真问题,也不真正去找问题,调研时“沉不下去”,撰写文章时又“东拼西凑”,内容“假大空”,最终“草草交稿”“敷衍了事”。

46.没有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对上级安排的调研任务存在抵触心理,想方设法“走捷径”,在调研中虽然“身入”基层,但“心”却沉不下去,虽然进村入户了,却仅是“走马观花”,“务虚”不“务实”。

47.以工作忙、时间紧、能力不足等理由,在调查研究中作风不正,到基层走一圈了事,没有结合实际找问题,沦为“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调研。

48.有的党员干部依赖于纸质材料上的“结果”,信奉“拿来主义”,调研报告如同“裹脚布”,实际情况在报告中分毫未见,只有堆砌的辞藻和字句。

49.不少党员干部似乎弄丢了调查研究这个“技能包”,有的不带“问题”搞调研,有的热热闹闹调研一番发现“没问题”,还有的通过调研看到问题了但就是不推动解决。

50.“套路化”“形式化”调研仍是存在,个别调研者深入基层只是“照本宣科”或是“提纲式”的调研,像打造旅游路线一样打造经典调研路线,无论什么调研活动,去的路线一样,访的对象同一,听的说辞一样,形同走秀,这样的调研很难达到真正目的。

51.想制定好政策、却不愿意深入基层、花费时间精力去调研的干部,无异于“隔空建楼”,是不可能实现的。

52.有些调查对象开始并不配合,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抱有敌意;有的调查地点山高路远、条件艰苦。

53.少数干部或是为了搞面子工程,作个样子;或是为了夸大前期工作的成果,只听得见群众的表扬,对群众的批评或是意见建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代替了群众的客观意愿。

54.有的干部将调查研究当作一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急于求成,以“没时间”为挡箭牌,以“不必要”“没好处”“近的远的都差不多”为主观判断,不愿不想下基层、做调研,自然而然就地取材,只选择到近的、容易的地方去,以部分代替了整体,用“打卡”当作调研。

55.只是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围着篱笆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只去“门面窗口”不去“后院角落”,那么只能收获一堆“浅滩鱼虾”,起不到任何作用。

56.一些干部调研时不想问、不会问,有的满足于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将调研变“视察”;有的只走“经典路线”,听取“精心汇报”,将调研变“调演”;还有的不讲方法、言语生硬,问不出个“所以然”,让调查研究跑了调、丢了魂、失了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