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四地闲夫 2023-08-28 发布于山东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空境勿语

汉宣帝刘洵是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帝,父母宗族惨死、从小被关进监狱收养,却能最终登上帝位,成就一番大业,的确是帝王史上独一例。

用现今的话来说,汉宣帝刘洵乃是逆袭的典范。宣帝本人由于长期生长在民间,对百姓的疾苦也能较为了解,实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经济迅速得到恢复,西汉王朝得以在宣帝的手中发展到了巅峰。

但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宣帝固然伟大到可以与高祖、文帝、武帝并列,但是其仍存在致命的缺陷。

宣帝本人的刻薄寡恩、重用外戚与宦官以及在选取继承人上昏招频出,使得西汉王朝在他逝世后迅速走向衰败,不到 60 年即宣告终结。每念及此,未尝不为汉朝的命运而痛恨痛惜。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一、宣帝何以刻薄寡恩,乃是自身性格的缺陷

宣帝在民间所见所闻甚多,使得他能体谅民间疾苦,执政之初能够做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决定。但是在民间的一些经历使得他不相信任何人,加之对自己身份的不自信,造成了宣帝的刻薄寡恩,亲近之人受害甚深。霍氏全族诛灭这件事,尤显得宣帝刻薄寡恩。

宣帝能够从民间一不受重视的皇族子嗣成为中兴之主,这里面绕不过去的一个人便是霍光。

霍光何人也?霍光乃是历经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的三朝老臣,在世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得汉朝社会得以迅速安定发展起来,实乃西汉中兴的一大功臣。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但是霍光是一个能臣的同时,却也是一个权臣。权臣分的是谁的权,无非是皇帝的权,这点自然令宣帝感到如鲠在喉,欲除之而后快。不过宣帝作为一个中兴之主,自然不会意气用事,去做那些没有把握的事。

想那霍光何许人也,三朝老臣位高权重,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加之刘贺被废的往事历历在目,汉宣帝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找不痛快的。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 68 年,汉宣帝终于把霍光给熬死了,为了表彰霍光的功绩,宣帝给了霍光葬礼极高的规格,并且向世人宣称霍光的功绩如那昔日的萧何一般。

“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汉宣帝刘洵

但是宣帝尽管表扬和称赞霍光,亦在背后谋划一场对于霍家的阴谋。霍光死后两年,宣帝经过一系列操作使得大权掌握在手中,大手一挥,将霍家以谋反罪全族诛杀,甚至连自己的皇后霍成君也没放过。宣帝此举虽是在维护西汉的皇权统治,但是其中亦夹有其性格的缺陷。

霍光及其祖辈为大汉呕心沥血,才使得大汉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但是这些在宣帝眼中,都不足以成为为霍家保留一条血脉的理由。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远的不说,就说那霍光助其登上帝位,对于宣帝来说是天大的恩人,于情于理都应该保留霍家一条血脉。但是宣帝还是挥起屠刀将霍家全族皆灭,何其残忍!

宣帝在市井中成长,加之儿时的经历使得他对任何人都不放心。在诛杀霍家这件事上,他容不得任何对他有威胁的因素存在,即使是这个家族对他有天大的恩情。宣帝性格的缺陷在这一刻显露无疑,他英明,但是他也可怕。

二、重用外戚宦官,大汉中兴亦为落日余晖

大汉因宣帝得以中兴,同样也因宣帝走向没落,何解?

汉宣帝大肆任用外戚以及宦官,使得汉朝的统治危机大大加深,甚至连灭亡西汉的王家也是在这时期发展起来的。宣帝何以能剪除霍家在朝堂之上的势力,这点虽与霍家的领袖霍光死后导致霍家群龙无首有关,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宣帝有了一批专属自己的势力。

在外戚方面。宣帝大肆重用许家、史家、王家的子弟,这三家分别是宣帝许皇后、宣帝祖母史良娣以及宣帝生母王夫人的家族,三家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使得朝堂之上逐渐成为三家的势力范围。

不知宣帝可曾想过,剪除霍家的势力之后,许史王岂非又成为类似于霍家的存在,甚至比霍家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任用宦官方面,宣帝使宦官独掌宫中大权,弘恭、石显是宣帝时期任用的,但是此二人却成为元帝时期乱政的罪魁祸首。倘若宣帝知道自己的骚操作会使后代陷入如此困境,宣帝有何面目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当然在任用外戚宦官方面,宣帝是存在自己的考量的。宣帝在任用的同时对外戚和宦官的权力加以控制,再凭借宣帝本身的雄才大略自然可以将外戚宦官势力压制的死死的。

但是宣帝在限制外戚宦官势力的同时,又没有形成一套规章制度,或许是宣帝认为自己就是压制外戚宦官的最好制度。

但是宣帝可曾想过自己的后代是否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若没有君主独特的能力,又如何压制宦官外戚权力?很明显,历史告诉我们宣帝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他的后代中再也没有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这样想来西汉的灭亡便不难理解,宣帝没有对外戚宦官势力加以剪除,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宣帝的后代能力与宣帝相距甚远,外戚宦官势力发展逐渐失去掌控,不再是独掌朝政这么简单了,而是要行改朝换代之事。

“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刘向《封事》

王莽能最终灭汉取而代之的根源也在此,王家经过几代的发展已经在朝堂上架空了皇帝的权力。加之当初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王家人也在思索何不取而代之,毕竟当今天子已如此昏庸。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如此想来那大汉的天下也是在那大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王家可比高祖起义时的情况要好很多,推翻汉朝建立起一个的国家岂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出于这样的考虑,王莽最终篡汉自立,不知宣帝想过是王家覆灭了汉朝。

三、选取继承人不当,大汉之颓无可挽回

通观史书,若是在宣帝之后再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西汉或许不会在 60 年不到的时间里就灭亡了。但万物兴盛自有其规律,宣帝是盛之极,却也是衰之始,这点从他选取继承人就可以看出。

汉元帝刘奭便是宣帝为大汉选取的继承人,但是元帝本人是否是一个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呢?

这点从元帝的性格就可以看出,元帝性格柔弱,缺乏宣帝以及武帝那种刚强果断之意,而这是一个帝王必备的素质,很明显元帝并不合格。就连宣帝自己都曾说元帝继位后,可能会导致汉朝就此衰败下去。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 ——《汉书.元帝纪》

既然宣帝明知元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又为何将皇位传给元帝呢?

这里面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元帝的身世,元帝是宣帝和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所生。元帝在幼年时便丧失母亲,这点多少与宣帝有着相似之处,再加之对许平君的愧疚之情,立元帝为太子似乎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大汉的后辈们听到这里肯定想爆粗口了,你明知道元帝不是合格的皇帝还要立他为太子,这不是在坑我们这些后辈吗?要不是你的荒唐决定,大汉说不定还可以延续几百年,我们的好日子也不会这么快到头。

事实证明元帝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大汉自元帝就开始衰落下去,这点从元帝在位期间的几件事就可以看出。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元帝之师萧望之主张改革,意图使大汉回到强盛之时,但是元帝对此犹豫不决,使得萧望之被弘恭、石显等人逼迫自杀。

但是在事后仅是口头上责问一下二人,并没有以刑法惩处二人,甚至在后面对二人的宠幸更甚于前。元帝这就软弱的有点过分,你老师实行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你刘家的江山,你却放任宦官将其害死,这可太不厚道了。

但是元帝的昏招何止于此!元帝对宦官石显极为信任,将朝政大权全数交给石显处置。而元帝宠信宦官只是因为宦官没有后代,不会与外戚势力进行勾结,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无疑是幼稚的。就这样,从元帝开始皇权旁落,皇帝手中无权又会有何作为。

要是宣帝得知自己的儿子是这样的君主,恐怕是要从坟墓爬出来同元帝好好谈谈帝王之道的。不过这事也不能都怪元帝自己,元帝本身就不是一个当皇帝的合适人选,是宣帝凭着自己的个人喜好将元帝推上帝位。

由此而言,宣帝对于汉朝的倾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是在他有所预见的情况下仍做出这样的选择。

杀功臣、用宦官,将自己送上巅峰的中兴之主汉宣帝,最终毁灭自己

四、结语

宣帝的一生刻薄寡恩、重用外戚以及宦官、凭自己喜恶选择继承人这样的种种缺陷,为西汉自宣帝之后的急剧而衰埋下了隐患。

宣帝本身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本身的能力足以镇压外戚宦官势力,但是其对继任的君主能力没有进行恰当的估计,没有为继任君主制定制约外戚以及宦官的制度,这是其执政的一大败笔。

但是也不应就此否定宣帝本人:

在经济上,宣帝鼓励生产是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在政治上,宣帝大力整顿吏治,使得政治环境得以清明;在军事上,他北服匈奴,使得匈奴单于归汉,结束了长久以来的战争状态。这些都是宣帝作为中兴之主的闪光点,值得后世之人去肯定。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