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海路第三小学创办人

 书柜茶室 2023-08-28 发布于上海

茂名北路40号坐落着的威海路第三小学,其前身是民智公学,创办人是龚冰与她的丈夫徐忍寒。夫妇俩为了实现“开发民智,服务大众”的心愿,1925年在上海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升平街润德里创办了民智公学。

初期校舍只有润德里的5幢房屋,教工6人,学生3人,以后几年逐步发展。1928年,学生增至300人,遂将校舍迁至威海卫路(今威海路)威风里,定名为“上海私立民智中小学”,龚冰任小学部校长。从1935年6月开始,校舍移至今威海路茂名北路路口。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龚冰在校内办起了难民收容所,并募捐救济难民。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租界后,她毅然停止办学,隐居在家,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办校,仍由龚冰、徐忍寒主持校政,著名教育家吴若安为该校校董。为了使贫困儿童能上学,学校还办了儿童义务班,学生可免费入学。上海解放前夕,龚冰参加由段力佩、吴若安等组织的“十校长联谊会”。国民党当局要逮捕吴若安时,她不顾个人安危,将吴若安悄悄藏匿在自己家里。

新中国成立后,分设中学部和小学部。小学部以威海路茂名北路路口隔威海路相望而立的两幢房子作校舍,名为“威海路第三小学”。

中学部迁至茂名北路40号的原天主教会敬德女中旧址,名为“新群中学”。敬德女中校舍系砖混结构的2层长廊式建筑,于1922年设计建造,属法国古典主义风格。

整幢建筑的构图采用横五段与纵三段对称划分的手法,居中及左右两翼稍稍向前凸出,强调立面的工整、稳定与层次感。横向底层为基座层,有连续的拱券柱支撑外廊,中层柱廊及围栏虚实相应,顶部则是水平向的厚厚檐壁,中央部分上端有硕大的三角形山花。整幢建筑的造型轮廓整齐、庄重,体现出古典主义理性美的独特风范。

20世纪末,新群中学撤销建制,并入五四中学。1999年7月静安区教育局又将新群中学校舍进行全面整修,恢复独特的建筑风貌,由威海路第三小学入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