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图| 青海基层法律服务状况调研 |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

 司法兰亭会 2023-08-28 发布于山西

(司法兰亭会八周年,感谢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郭恒博士题篆)

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状况实证调研

导语

2023年8月7日至12日,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组织法学专家赴青海省就基层法律服务状况进行实证调研。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院长吴宏耀教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刘桂明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孙道萃副教授、南开大学法学院朱桐辉副教授、北京衡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常铮博士、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雨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晓涵同学、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周琳清同学等参加了此次调研。

在调研期间,调研团先后走访了格尔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长江源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黄南州法律援助中心等地,参观了北京尚权(西宁)律师事务所、青海黄南州雁合律师事务所、青海恩泽律师事务所、高原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等机构。

通过实地走访、聆听讲解、交流座谈等形式,调研团从民族自治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系统的组织架构、法律援助资源的统筹调配、社区矫正的智能化实施等方面,对青海省的法律服务实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

8月9日

调研团参观考察格尔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8月9日上午,调研团在青海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永忠理事长、格尔木市司法局宋瑞兵副局长陪同下,参观考察格尔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格尔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立足民族自治地区辖区面积大、律师资源少等实践现状,从“推进法律援助实效化”“推进人民调解多元化”“推进社区矫正智能化”等方面多头协力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

不断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度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全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在维护民族自治地区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格尔木市现代化建设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格尔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调研考察中,调研团重点考察了格尔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先后参观了智慧矫正中心的报到室、宣告室、监控指挥中心、教育培训室、个别谈话室、音乐治疗室、心理矫治室等功能分区;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接收登记、指纹面部信息采集、手机打卡签到、电子定位活动轨迹汇总、音乐放松治疗、心理辅导等社区矫正工作环节的介绍,深切感受到格尔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电子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工作透明化。

调研团参观考察长江源村

之后,调研团赴长江源村进行调研。2004年11月,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退耕还草”生态保护政策,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村。

为帮助牧民同胞尽快适应城市生活,维护牧民同胞合法权益,长江源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会特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保证牧民同胞“足不出村”就能获得公共法律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作为转变牧民同胞生产方式、提高牧民同胞生活水平的普惠性民生工程。

调研团在黄南州参观考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同日,调研团部分成员赴黄南州进行调研,先后参观了青海黄南州雁合律师事务所、黄南州法律援助中心。

在交流座谈中,张青松律师介绍了当地公共法律服务的相关情况,常铮博士应邀讲解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问题,樊崇义教授对各发言人的发言作出精彩的总结、点评,并勉励律师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活动,对当地公共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8月10日

调研团参观考察大柴旦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8月10日上午,在青海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永忠理事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司法局张晓凡副局长陪同下,调研团参观考察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距离格尔木市约200公里,辖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地理条件成为当地人民群众获得法律服务的阻碍。

为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一方面,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青海法网、12348热线电话、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亭以及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等平台,积极提供电子信息化的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招募法律援助志愿者,通过“1+1”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等形式,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当地刑事案件辩护覆盖率已经达到100%。

8月11日

“司法现代化与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培训活动

8月11日,调研团参加由西宁市律师协会、北京尚权(西宁)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司法现代化与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培训活动。

在此次培训活动中,樊崇义教授主讲“司法现代化与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孙道萃副教授主讲“网络犯罪与刑事辩护”,常铮博士主讲“认罪认罚中的律师辩护问题”。

此次培训,有共计200余名青海省内外的律师参与,加强了律师群体对当前司法制度的认识,深化了律师群体对司法现代化理论、制度和实践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律师群体的专业素养,达成了律师群体对刑事辩护专业问题的共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8月12日

“刑事辩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8月12日上午,调研团在西宁市恩泽律师事务所,参加由青海省律师协会主办的“刑事辩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青海省学者、专家包括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马芳教授、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白佩君副教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郭斌助理研究员、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王宇讲师、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刘红梅法官、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牟建兵检察官、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赵书正检察官助理、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穆昭诚检察官助理、青海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张青松律师、青海省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邢志律师、全国政协委员、西宁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恩泽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海军律师。

此次研讨会由刘桂明主任主持,在研讨会上,樊崇义教授发表“中国式司法工作现代化”主旨演讲,吴宏耀教授发表“刑事辩护的理论与实践”主旨演讲,刘桂明主任、张青松律师、邢志律师、张雨律师等也针对研讨会主题作出精彩发言。

在提问交流环节,樊崇义教授、吴宏耀教授、刘红梅法官、张青松律师等针对“律师利用自媒体发布案件信息”的定性、评价、规制、限度等问题交换意见。

此次研讨会,为专家学者、法官、检察官、律师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理性交往的宝贵平台,各方协力研究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为高质量打造法律职业共同体,助力法治青海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

在研讨会最后,马海军律师致辞,刘桂明主任作出精彩的总结发言,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