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迈古树茶的特点

 老喵说茶 2023-08-28 发布于云南

  景迈山古茶林形成历史悠久,面积广阔,分布在整座山四面八方,任意地形地貌。生长的古茶树根深蒂固,树干苍劲有力,枝叶茂盛。景迈山古茶林拥有其他茶林无可比拟的独特韵味,是世界茶文化的“活化石”。

景迈古树茶的特点

  景迈山古茶林具有生态保护和资源培育的双重价值,是集茶叶生产、森林旅游、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加大对景迈山古茶林的生态保护和品牌打造力度,为临沧市和云南省培育大茶业支柱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和打造“云茶”品牌奠定良好基础。

  景迈山古茶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景迈山古茶林是历史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古茶林代表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景迈山古茶林是普洱茶的摇篮,无论历史还是规模,都堪称普洱茶的代表之一。

  云南省第一所高等农业院校——云南农业大学,1938年从昆明迁到澜沧在景迈山下办学62年,为云南大茶区培养并输送人才。云南唯一被列为国家100个“千年古县”之一的澜沧县,境内有作为“普洱茶祖”的千年景迈古茶园;有“世界矾都”美誉的芒怀矿床;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有翁基布卡老寨;有开创中国天花脸盖碗茶道的茶祖神殿;有《跟着导游看云南》丛书中推荐的景点——云南解放第一村——募乃村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澜沧县紧紧围绕建设“把澜沧建成全市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战略支点”的目标,充分挖掘境内独有的古茶园、古战场、古国遗址、古墓群、乡贤文化、狩猎文化、青蒿药文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着力打造“秘境澜沧”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

景迈古树茶的特点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省现存最大、历史悠久的古茶林。有茫茫的原始森林,有迂回曲折的“十八弯”通向云雾缭绕的云盘山。勤劳的布朗族人民便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作业。房前屋后,广种茶叶,雕刻生殖器崇拜的图腾于寺上。

  景迈山古茶林是一片神奇迷人的乐土。雨季的时候,山野之中青翠欲滴的绿色几乎把整座山都淹没。森林里百年龙树之叶,洒满大地。犹如一条绿色的大地毯,当地布朗族民谣唱道:“景迈山处处是宝地,大地当床头,芭蕉叶当瓦盖。”真是浪漫之极!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濮人后裔。他们千百年来“好吃懒做”,用古茶树胡子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易。而布朗族的未婚少女都会给自己未来的丈夫做一顶“帽子”,她们把“帽子”戴在古茶树上,以示这棵树是自家的。“澜沧江边好喝一口水”,这是因临沧市是全国少有的几个最适合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产出的茶叶质量上乘,有“天赐神茶”之美称。“吃了大碗茶,看寨头寨尾三百六七天青沙。”这是澜沧江流域的古老民谣。澜沧江两岸的村寨大多临江而建且多两层结构,“下层江中饮水,上层吊下蔑篮拉屎。”这正是临沧各民族经历了茶叶交易兴衰变迁之后形成的独特风景。多少年来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煮之釜中而食其汤成为临沧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景迈古树茶的特点

  景迈山古茶园历史悠久。专家认为:在景迈山古茶园中某块大石头或者大树干上应该有一处明显的烧火堆痕迹。这是原始先民“火烧石耕”耕作方式的遗迹。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在许多百年的古茶园附近都有所发现,只是没有太明显的痕迹留下来。“高山大岭连天地不管人死画了记号在。”这些记号即各种符号、图形和文字等人类活动的印迹。布朗族先民濮人是最早驯服野生茶树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创造了“火灰茶”文明。“火灰茶”是就地取材、用打猎时打下的鸟兽毛骨在雷响茶的故乡——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说法而言,这种茶又叫“碳茶”。因这种茶从开始烘烤到倒茶,自始至终都不加一点水。完全靠烘烤来制得。因在烘烤过程中毛竹会吸干茶本身的水份,至使竹子在受热后释放出它所含的养份,随着热气加上茶叶本身所含的湿气相结合,在受热中竹子所释放的养份便函溶于茶汤中,继而倒茶时竹子特有的香味也溶于茶汤中,这也是雷响茶在烘烤过程中与其他茶比起来具有竹香味的缘故。另据传说,从前,景迈山各村寨中若某人得病,都要请大毕摩念经祭祀,请求山神、树神、鬼神等等免去对方病灾。其中祭祀用的就是雷响茶。采摘前,先由大毕摩带领一伙人上山寻找茶叶古树。找到后大家全身沐浴净身,换上新衣服,然后向神台敬献贡茶。大毕摩手拿大竹筒打击长刀,群众便开始采摘。采摘手法有三种:一是用手直接摘;二是用弯刀砍;三是用手掐。采摘时还要进行比赛,看谁采得最多最好。群众采完茶后放入大簸箕内,再由大毕摩放入竹筒内,然后抬到伙房烘烤。竹筒口朝下放一根小木棒,小木棒离火头一尺五左右高。茶放在小木棒上烘烤,边烤边轻轻抖动小木棒使茶叶均匀受热。茶叶烤干后小木棒上会有水珠滚动,毕摩又继续往火堆里撒松毛,松毛燃烧散发出浓烈的松脂香味笼罩在茶气之中,使茶叶变成“金黄色”,即为雷响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