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小舍得》: 让人心疼的是她

 青核桃吧图书馆 2023-08-28 发布于北京

这是青核桃吧第98篇原创作品

看完《小舍得》: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

热播的《小舍得》,让人看得搓火的,不仅仅是鸡娃,更是婚姻观、家庭观和性别观。

01

鸡娃——哪个妈妈不是无奈的

鸡娃状是客观现实的,也可以说现实版中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能从南俪(宋佳 饰)和田雨岚(蒋欣 饰)两位妈妈身上看到了很多当代母亲的身影,但这些身影背后的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却大多被规避了。

妈妈们在面对成绩单时的焦虑不是无厘头,而是在职场上面对天花板、面对众多人为的墙壁之后的不安全感和不甘心,由于女性在职场上受到的压力远比男性多,社会支持远比男性少,所以这种焦虑感也会更强。

剧中的颜子悠最终仍然选择翰林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且说这次是自己选择,不是被妈妈逼的。那么,颜子悠的妈妈何时才能说,“我的焦虑是被逼的,不是我自己的选择!”

田雨岚和南俪哪个不是被逼的,田雨岚出身低微,之前是靠单亲妈妈养大,后来上了大学一路拼;南俪虽然童年完满,但高考前两个月被父亲抛弃,由妈妈陪伴考上985。这样的两位妈妈,在职场上也是一路辛苦一路拼杀,是她们自己不努力光鸡娃吗?

可笑的是,南俪的降职反映的居然不是职场的竞争,而是女性宫斗,而公司既没有调查也没有竞争就此屈服,这又是在传播什么样的职场文化。

该剧的目的美其名曰是深度刻画田雨岚和南俪两位妈妈的焦虑疯狂再疯狂,将社会的病态集中在两位妈妈身上,而爸爸只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护卫自己孩子站在妈妈对面的“对友”。

设立的完美形象是米桃妈妈,但假如米桃就是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呢?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为什么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就这么简单粗暴的用妈妈们的疯狂和狰狞来表现,这是要传递什么样的教育观呢?

编剧说出题之后要解题,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解题的:一是孩子出问题。剧中的颜子悠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假想大龙的恍惚;性格开朗的欢欢离家出走;米桃太懂事让人心疼而抑郁。孩子的健康来敲响警钟。二是疫情。新冠肺炎让隔离成了现实,家庭团聚、健康平安成了奢侈品,所以成绩就无所谓了;三是摇号政策,公平替代了恐慌。

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解题就是,“钟老师”这样一位不守教育基本规则的老师终于被出局了。这个可以说是一个亮点。


前三个解题也确实是现实中的一些反映,但是这些极端表现是不是就能解题?这样的解题方案,从此以后妈妈们真的就不恐慌了吗?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之间的差距就不存在了吗?

只许前进、不许落后,也不留歇息的以年龄为尺度的教育进度适合所有孩子所有家庭吗?

招聘栏中拼学历、拼学校出身的情况就不存在了吗?

我们的职业教育准备好了适应社会需求和全面人格培养了吗?

我们的社会做好了包容体面劳动的准备了吗?

孩子们的心理问题真的只是不报培训班、不上奥数班、不谈成绩就可以解决的吗?

该剧第35和36集稍有点让人平息之处:

欢欢和米桃闹矛盾了,表面看是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但实际真不是小孩子之间的矛盾,而是欢欢承受不了来自大人的压力(当然剧中的压力都是来自妈妈南俪,即使是在学习成绩上的比较,鼓励米桃打压欢欢也是妈妈南俪指使钟益老师做的,我也是服了编剧了),她不再自信,不再感受到爱;而米桃受到同学排挤,无人诉说,父母从来不为她撑腰;而颜子悠的心理问题则是自己的足球爱好被压抑。

这三个孩子表达的都是内心深层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教育内卷。这里才是需要解题的地方。

我想作为一个大众传播媒体产品,其社会化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如何做到如实反映、聚焦深度、巧妙刻画,这些可以有技巧,但是,另一方面影视剧也应该有引领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审美判断等的社会化功能。虽然不对影视剧寄托太多的理想,但最起码不能落后于大众的精神品味。

02

爱情——做顿饭就可以获得的

这一点也是本剧另一条线。

渣“南”与前妻赵娜在大学相爱,号称把赵娜捧在手心里的爱,照顾有加,关爱有加,但在他的生死弥留之际,感受到的身体照料让他醒悟了自己的需求,需要一个伺候他的人。于是,不顾差两个月就要高考的女儿,也不顾多年所谓的爱情中妻子的付出和事业上的忍让,南院长选择了保姆式的爱情。

这位口口声声号称自己伺候前妻多年的付出“南”在剧中也就只是会炖个鲫鱼汤而已,但在离婚后房产据己,而且在女儿上大学、就业、结婚等大事上并未任何付出,与前妻离婚后保姆式老婆迅速归位,女儿成家后还能享受天伦之乐。

而前妻赵娜(因不擅长家务,被女儿笑称“长公主”)离婚后只带走了女儿,要供女儿上大学找工作还要负责女儿的孩子的照料,婚变曾让她一度抑郁,但编剧却要求她在十几年挺过来之后还要负责气质担当,最重要的是还要让她大度,先是满足前夫享受天伦之乐的需求,而后接受老小三的照料,大度的送去保温包。

而同为女性的蔡女士,因做小,身份低微,被前妻的女儿说成“抢别人的老公,跪着也要伺候完”,十几年的照料在渣“南”口中也就是“有个住处”的栖身安全。

剧终的大团圆是,前妻赵娜是被一辆旅游大巴打发走了,渣“南”则享受“全家”福的乐趣。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大团圆结局?

看了这个结局,我不知道该剧要传播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观、家庭观、性别观?

是要女性都学会照顾男人,才能保住爱情?

是要女性都学会洗衣做饭才能获得婚姻家庭?

是这样的“团聚”才叫家,是为了“和为贵”吗?

还是说爱情需求是分阶段的?

五一假期的“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的离婚”消息,传遍全球。我们无法详知这段长达27年的看似“美满”的婚姻内部是什么,但我想分开是他们现在最好的选择,是婚姻中的不良因素到达了极点。从媒体中看到的梅琳达的只言片语中似乎能体会到她的隐忍和委屈,如他们所言,分开是为了彼此更好的成长。

在这样的时代,热播剧传递的婚姻观、家庭观和性别观让我服了。当然最服我自己,居然断断续续把剧看完了。 

(懒得配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