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欣又做了啥?!为什么全网都在骂“她”?

 新东方在线 2021-04-21

一场家庭聚会上,一个小男孩被拎出来,当着所有亲戚面表演背诵圆周率,亲妈还在一旁得瑟:

背到一千位都不是事儿,马上就要突破两千大关了!


新妹疑惑:现在秀娃的门槛都这么高了吗???不能背个2000位圆周率,都不配跟亲戚吃饭了呗?

这是继《小别离》《小欢喜》之后,“小”系列的又一力作《小舍得》


而开头那一幕,就是《小舍得》第一集中的名场面——家庭聚餐保留节目之才艺大比拼。

这部剧讲述了田雨岚(蒋欣饰)和南俪(宋佳饰)两家的故事,虽然才看了几集,新妹发现里面全是满满的狗血和鸡血,“枪口”直接对准小升初群体
 
《小舍得》表现了同一个班级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的三个孩子。导演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当下孩子的困惑—— 你是爱我,还是爱一个学习好的我?

今天,新妹就和大家唠唠新时代这个让每个家庭欲罢不能的“鸡娃热潮”

 
这场大型鸡娃军备竞赛里
没有人能做到独善其身
 
《小舍得》刚一开播,就连上了好几次热搜,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蒋欣窒息式教育# #如果田雨岚是你妈# #子悠快抑郁了吧#……
 
蒋欣饰演的田雨岚可谓是鸡娃妈妈群体的战斗“鸡”,她的儿子颜子悠,活活把小学五年级上出了高考倒数15天的架势。

来听听田姐的鸡娃心经:

一到三年级攻英语,四到五年级攻奥数,像翰林(剧中顶尖初中)这样的呢,小升初面谈的时候新概念英语至少要读到2,三千单词量那是毛毛雨。

三笔四口和全能五星已经为历史了,口译证书也被禁了,但是总得有证书证明孩子的学习能力呀。

KET也才算个入门,PET在手才算有了进入战场的资格,如果你有FCE在手,那就可以横着走。

一直以来,田雨岚对孩子的学习非常上心,将孩子的成绩作为自己人生的KPI。

 
而南俪(宋佳饰)和老公夏君山(佟大为饰),则是素质教育拥护者。
 
南俪和夏君山都是名校学霸,工作又体面,他们压根儿瞧不上田雨岚累死累活的劲儿。
 
本来他俩都挺淡定,认为:“我俩都是名校高材生,还搞不定小学生的功课?”
 
没想到,真斗不过系统专业的辅导班,还被女儿嘲“爸爸的辅导根本没用!”
 
看着女儿毫无起色的成绩,看着全班就4个人没补习的事实,他们彻底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地找培训班,却发现人家名额爆满,捧着钱都报不上名。
 
之前,任凭田雨岚怎么煽风点火,他俩都能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成长节奏。
 
奈何,逼你内卷的不是老师、不是考试,而是其他愿意内卷的学生。


第三家则是是田雨岚和南俪家共同的保姆。
 
女儿米桃跟着父母来城市打拼,因为吃够了贫穷和没文化的苦,对教育的定位就很明确:这是跳过“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米桃和欢欢子悠在一个班,她没钱上补习班,只能拼智商和努力,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本来倒也温暖。
 
尽管没钱报班,但这已经开启寒门鸡娃的方式了。
 
随着小升初竞争压力的来临,米桃家也被补习乱象冲乱了阵脚,不惜拿出大部分家庭收入让孩子去上补习班。
 
三个家庭,三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但相同的是,他们的教育选择,都掺杂着原生家庭自带的欲望。

孩子可以用来维持体面,可以缓解阶级焦虑,可以带全家逆袭,在这些林林总总的需求面前,孩子本身,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部剧扎心之处就在于:在这场大规模的鸡娃军备竞赛里,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
而是考满分的我
 
提到孩子的教育,做父母的没有不焦虑的。但这种过渡的焦虑带来的后果就是:不断地攀比、不断给孩子施压。


只想着学习胜于一切,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最终不管是做父母的,还是孩子都是身心疲惫,双方都不快乐。
 
对于田雨岚这个角色,吐槽归吐槽,却也忍不住感慨,“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啊。”
 
她是爱儿子,但她的爱,夹杂着太多的私心和条件。
 
以爱之名,让自己和孩子都成为了囚徒。
 
后来,子悠终于吐露了自己的苦恼。
 
他站在讲台上,一字一顿地说:“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中国青年报》曾采访过1863名家长,调查结果显示:83.4%的受访家长有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的行为。
 
正是这种攀比,让许多孩子都在潜移默化中,把“把别人比下去”当成自己的三观和生活标准。
 
父母看重功名利禄,做事好面子,孩子就会把它们当做判定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焦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己也会表现出异常的焦虑,一旦遇到大的问题,很可能承受不了。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曾说这是“病态现象”:“这种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有问题!”
 
父母每一次的炫耀攀比,都会在孩子内心堆积出虚荣感,成为孩子性格中甩也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最后,父母那些在外炫耀过的一切,都会成为孩子避不开的坑。

 
如何正确地鸡娃?
 
所以,如果你只是鸡娃,娃会疯。
 
最好的鸡娃教育其实是,家长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足够努力,给孩子打样板。
 
首先,鸡娃不是一个教育方法或方向,而是家风。
 
如果你喜欢看书、待人谦逊有礼,孩子自然会潜移默化受到正向的影响。
 
父母以身作则,这是最好的鸡娃方法。
 
其次,真正的鸡娃,一定是偷鸡。
 
读书学习这种事,是一个漫长的波动过程,将这个过程公开展示,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
 
学习是一个孩子的隐私,鸡娃的父母,万不可随意公开,不要满大街嚷嚷。
 
第三,摆脱忙杀,从适度余闲开始。
 
牛津大学有个教授曾做过一个对照实验:
 
他找来12个性别、年龄相同,智力发育状况相仿的学生,把其分成三组,每组的任务是都抄一本学术著作,实验时间为4个小时。
 
不同的是:
 
第一组每抄45分钟后,可以发呆15分钟再接着作业;
 
第二组每抄45分钟,看10分钟电视,聊天5分钟;
 
第三组则不能休息,一直抄到4个小时直到实验结束。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错误率最低,抄的单词数最多,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抄的单词量最少且错误率最高。
 
由此,教授得出了两条结论:
 
一定的余闲可以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娱乐活动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放空大脑才是利用余闲养精蓄锐的最佳方式。
 
鸡娃是为了里子的好,不是为了面子的好。
 
不要为了面子上能比别人好,就把孩子往死里搞。
 
最后,文章底部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