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qinhuanwei 2021-04-25

现实主义剧的精髓并不是讽刺或批判现实,呈现,才是第一位的。

就冲这一点,《小舍得》值得每个中国家庭老青少幼都看看。

哪怕是为那些正在被这个畸形的世界里忍受着、挣扎着成长的孩子们。

作者 | 肖瑶

播出半个月后,观众纷纷咬牙切齿:《小舍得》应该改名叫《大焦虑》。

鸡娃、补习班、内卷、教育资源问题、阶层问题……家长焦虑,学生焦虑,老师焦虑,整部剧里里外外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现实感。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小舍得》中,丈夫颜鹏(李佳航饰)在控诉妻子田雨岚(蒋欣饰)的教育方式

编剧鲁引弓曾希望“小”系列三部曲可以成为送给中国家庭的“糖”,但《小舍得》这一颗,似乎不那么甜。

相比起之前的《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的叙事与制作显然要更成熟,格局和后劲也更大。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编剧鲁引弓的“小”系列三部曲

一个大家庭三代人,一个小家庭三个人,一个教育体系,老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竟然能通过讲述同一件事串联起来。

教育与家庭关系两条线交叉并行,直接盘击这个时代的痛点。

张国立演的老爷子,年轻时出轨与保姆再婚,亲生女儿南俪(宋佳饰)与继女田雨岚(蒋欣饰)两家始终有一层隔膜。按理说两家不作一家住,平时各过各的生活,偶尔为了老爷子短聚,也算相安无事。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小舍得》剧照

但要命的是,两代人的恩怨,不由自主地波及了孩子。

两家分别有一女一儿,两个孩子在同一个班级,面临着一样的竞争。就算有一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但整个资源紧俏的教育大环境似乎并容不下良性竞争。

多数矛盾是由继女田雨岚挑起的。

她从小寄人篱下,内心缺乏安全感,老公颜鹏(李佳航饰)也胸无大志,于是只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钢铁“虎妈”,教育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高材生”。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小舍得》剧照

这样一个母亲,当她的攀比心撞上在家庭内部的低自尊,不忿、羞赧与嫉妒只会被无限倍放大。

第一集就是以家庭聚会开场,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饭吃着吃着,变成了孩子的成绩比拼,田雨岚让儿子子悠背圆周率,欢欢也唱起了歌,孩子变成了大人之间攀比、较劲的工具。

小孩永远是天真、可爱的,但看《小舍得》,观众只会感到生活的无奈:

成年人内心的残缺与复杂,让孩子遭罪,让他们的成长变得噩梦连连。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小舍得》剧照

这也是《小舍得》一个至关重要的叙述面相: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成年人经常做选择,却只能让孩子来买单。

补习班,血盆巨口

开头几集都围绕一个问题——补习班,上,还是不上?

先从家长角度说起。

剧里家长分为主要的两类。

一类是以田雨岚(蒋欣)为代表的“鸡娃”家长。

她对儿子高度严苛,唯分数至上,第一时间把孩子往补习班里塞。才念五年级的儿子子悠生活里除了学习几乎一无所有,一张胖嘟嘟的小脸永远吊着嘴角,永远看不到笑容。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总是被妈妈逼着学习,没有快乐童年的颜子悠

另一类是以南俪、夏君山(佟大为饰)夫妻为代表的素质教育理念至上的家长。

当女儿欢欢的不少同学都被父母送去补习班时,南俪夫妇仍然坚持不跟随大流“内卷”,支持女儿自由发展才艺。

在这样的教育下,欢欢的确成长得懂事活泼、爱好广泛,成绩稳定在班级中等偏上,足够让她自己和父母满意了。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在父母素质教育理念的培养下长大,乐观开朗的欢欢

但是,当得知女儿所在的一个班级42个同学里38个都去了补习班,南俪夫妇也开始坐不住了。

他们产生了产生困惑和焦虑:

——“那培训班不就跟集中营似的吗?”

——“可这么多家长都去,人家也不傻也不瞎,补习班肯定有它的价值。”

带着疑虑和正被点燃的紧张,夫妇俩带着孩子去看了一趟行业顶尖的“择数”补习机构。

那氛围,用佟大为的话来说,“跟传销似的”,接待人员的话术一套一套的,每个字都在挤轧家长的焦虑感,仿佛今天不给孩子报班,明天孩子就要名落孙山。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期初南俪十分无法认同补习班的教育方式,认为这种模式太不人道了

然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谁能真的保证自己可以坚持理性到最后?

当课外教育机构像抽水机一样把学生从学校里一点点抽走,欢欢明显感觉到了学习上的吃力,卷面上的题越来越难,身边同龄人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原本乐观开朗的欢欢甚至因为成绩退步而被同学嘲笑。

她要强,自尊心也强,原本阳光乐观的心态也崩了,回到家哭着闹着主动要求上奥数班。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欢欢哭闹着主动要求要上培训班

身为“女儿奴”的爸爸心疼女儿,看不下去了,他也开始替女儿焦虑,开始张罗着给女儿多报班,踏入补习班大门,就像救命一样。

他们要救的,是一个原本快乐、开朗的女儿。

就像欢欢爸爸在与钟老师的谈话里愤慨道的:

“一个剧场,原本每个人都遵守秩序安安静静坐在自己座位里看戏,有一个人站起来,挡住了后面的人,越来越多人不得不纷纷站起来。”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的背后,是2021年中国最火热的一个词,“内卷”。

后来夫妻两静下来反思时,一段对话引人深思。

——“昨天咱们好像还挺佛系,今天就上赶着把孩子送进补习班,仿佛一夜之间就忘了初心。”

——“是啊,什么原则什么坚持,只要为了孩子,都是浮云。”

孩子的性格与心态,正在被整个教育界内卷的氛围塑造,大环境的作用甚至已经压过了小家庭。

剧中还有第三个家庭:南俪、田雨岚家里钟点工阿姨与其女米桃。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家境贫困的米桃一家三口

虽然家境贫困,但米桃的智商高达一百四,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也能次次考满分。

然而,即便是这类“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也面临着另一个硬伤:

文科学习需要拓展与博览群书,但米桃的家庭并没有经济条件支持孩子去参加各类夏令营和课外活动。

看到夏欢欢的家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米桃也产生了自卑,也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产生了痛心。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一直都很懂事的米桃,因为原生家庭条件的不足而带来的自卑感,对父母表达了怨恨

阶层的问题,也掺进来了。

整个惶惶然的大环境下,没有一家家长好过,没有一个孩子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自信。

坚称快乐教育的家庭,不知不觉跟着把女儿往补习班拱;

半步不落紧抓学习的母亲,发现儿子对自己产生了恨意;

好不容易挤破头在大城市接受教育的家庭,却发现金钱仍然是横亘在自己眼前的门槛。

承受不住高压学习的子悠终于在演讲里终于鼓气勇气对妈妈田雨岚说:“我觉得我妈喜欢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一句话把戏内外观众的眼泪都挤出来了。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颜子悠在演讲中对妈妈说:“我觉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家长被逼得慌不择路,孩子被逼得无路可走,我们的教育,到底哪个部位病了?

老师,风口浪尖

除了家长和学生,本剧还切入了此前不少教育题材剧都较忽视的一方——老师的角度。

欢欢、子悠班里的数学钟老师年轻有为,教学有方,但不那么有“师德”,学校明明禁止教师补课,他却依然在外面小班开课,挣外快。

一些令条、文件、规则,在如狼似虎的竞争教育环境下,仿佛成了摆设。

钟老师是个聪明圆滑的人,本心未必坏,但十分懂得审时度势,面对天真、理想化的女朋友小张老师,他无奈地吐露心声:

“我不教,也有别的老师在外面教,对我来说,都是教书育人,在哪不一样呢?”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钟老师认为在教育竞争下,学生日常在外补课是大势所趋

老师有能力在补习班向孩子们传授更多东西,顺便还能挣钱,有错吗?

很难讲。

我们不能对一个人提出圣人般的道德要求,尤其是在一个畸形的社会环境下。

有意思的是,如果在现实情况中,像钟老师这样的老师,在今天的教育界很可能是吃香的。

他指导应试的能力强,虽然脾气有点暴躁,唯利是图,但爱才惜才,他脑袋里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精英主义的。

但钟老师却接连遇到麻烦。

在田雨岚的捅刀下,补习事件暴露,钟老师被学校开除,他索性在顶尖补习机构“择数”全职开班。

补习机构的老师、学校里的老师,借由钟老师的剧情走向形成两条路径,电视剧有意识探索和反思今天的教师生态。

但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既要互相索取,互相监督,也不能互相得罪。不满钟老师在外开班教学的家长,又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补习班这儿来。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得知儿子被老师责骂,却不敢再得罪老师,向着老师说话的田雨岚

但老师和家长之间存在的矛盾和怨气,被钟老师不知不觉地发泄在了孩子的身上。

于是,斥骂学生的钟老师,第二次被家长集体抵制。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钟老师讲课以效率至上,讲课时对学生的辱骂批评是家常便饭

但平心而论,纵然钟老师的方法与价值观都有偏颇,作为一名90后观众,自觉代入自己的学生时代,倒也不觉得这位老师罪不可赦。他在争议之外,也有值得惋惜的一面。

在“家长就是上帝”的补习界,教育的本质早就成了对家长的服务和博弈。

家庭,柔化的药

张国立这次演了个“老渣男”。

准确地说,是渣男老了以后的样子。南老爷子年轻时出轨,与南俪的母亲离婚,后来与生病时照顾自己的保姆结了婚。

年老之后,老爷子受到了年轻时始乱终弃的报应。

两个家庭重组,虽然膝下三个儿孙,看似一大家子热热闹闹,但他并不能安心地享受天伦之乐。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南老爷子和外孙

儿女们本来就有旧怨,彼此之间的小磨小擦是难免的,孩子的问题再掺和进来一脚,每次家庭聚会简直一地鸡毛。

南父给三个儿孙送礼物,给继孙子悠却是上次送过的同款玩具,一看就没下心思。

他也想一碗水端平,但在个人感情、漫长的岁月回忆,以及两个女儿明争暗斗的压力下,他难免犯糊涂。

第二次矛盾爆发,还是关于补习班。

孙女和孙子想上同一个补习班,但名额满了,老爷子不惜放下老脸去求年轻时得罪过的人,托了关系,才勉强争取到一个名额。

2个孙辈,1个名额,给谁?

必须有取舍。

念在现妻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情分,及对方一把鼻涕眼泪的感情牌轰炸下,老爷子一激动把名额给了继孙子悠。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老爷子把唯一的补习班名额给了继女的儿子颜子悠

但纸总是包不住火,没几天,孩子童言无忌说漏了嘴,南俪心都碎了——我爸最牵挂的,竟然不是他的亲女儿和亲孙女。

南俪和父亲的关系能引人思考许多。

老父亲对不起她娘俩吗?当然。

早年抛弃妻女,对女儿没有尽到抚养义务。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南父对南俪和母亲的抛弃,给南俪造成了一辈子的伤害

女儿应该怨恨他吗?势必的。但老人家老了,呈现出柔软、慈祥的一面,爱孙女疼孙子,对南俪也尽心尽力。

这样一对父女,到底应该怎样相处呢?

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补习班”事件暴露后,南父在咖啡厅与女儿谈话结束后,一个人打车回家,在出租车上他将一口没动的拿铁送给出租车司机,他慨叹地说:“女儿给我买的,我不能喝牛奶,乳糖不耐受。”

司机小哥立马不忿:“当女儿的都不知道自己爹不能喝牛奶,这女儿不太合格啊。”

南父无奈地叹了口气,自责地说:“女儿是好女儿,父亲不是个好父亲。”

亲人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

他们互相期望,互相失望,互相指摘又互相依赖。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南俪对南父说,心中的伤害就像被拔掉钉子留下的洞,永远无法弥补

血缘是割不掉的衔接,这份衔接让他们的生命在几十年内得到一次次清洗、跌宕与不断纠葛缠绕。

就在这时,转折来了。

为了让欢欢也进入竞赛班,欢欢爸爸通过工作上的妥协与努力,放下面子去求客户;

另一边,心里过意不去的南老爷子,又去舔着脸求了一次区长;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即使再难堪,南父还是舔着脸再次登门求了一次曾经是自己下属的现任区长

第三边,田雨岚因为担心南俪记恨自己,在工作上给自己穿小鞋,也私下跑去请求自己开厂子的公公,用一批课桌椅换来了补习机构增加的一个名额。

三方都在四处走关系,大人们的恩、债,纷纷以不同形式加诸在欢欢这一个小公主身上。

虽然他们并不都是发自内心为了孩子好,而是各自有各自的小九九。

在编剧眼里,家庭是个无理数,漫长岁月使它生出许多路径来,彼此纠葛、重叠、冲撞。家庭不是毫无条件地互相谦让、体贴,而是互相掣肘、犹疑,担待与顾忌。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小舍得》剧照

从这一层可以看出,这部剧要达到的目的是引人反思,而不是指责、评价或说教。

不管是教育还是家庭,《小舍得》呈现了问题,剖开了内在纹理,但不是以歇斯底里的方式。

平白叙事的背后,藏着一份温存,也总是含着一抹希望。

虽然全剧弥漫着焦虑,但总有一些时刻让人从中抽身,深呼吸一口,有机会去反思一下生活。

你不难发现,编剧看透了很多琐事的真相,但他不忍心挑破得血淋淋,反而用温情来对冲家庭的痛点,用爱来缓释教育的焦虑。

电视剧不等于生活

虽然《小舍得》频频与“鸡娃”“整顿教育机构”等词条一起窜上热搜,但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抵达了现实深处,剖开了我国教育的主体问题。

与之前两部《小欢喜》《小别离》一样,《小舍得》里的主角与目标观众,仍然是中产家庭甚至是精英阶层。

剧里的父母都能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与生活,他们殚精竭虑生怕孩子落后,关心孩子身心健康,能在一线城市中心地段住大房子,能送孩子去最后的初中高中……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小舍得中两家坐在一起吃饭时互相攀比

攀比,至少他们有能力去比。

在这种情况下的焦虑,也是一种真空层的焦虑。

致使家长焦虑的是同阶层的其他家庭,就像海淀鸡娃虎妈、人大附中兴趣班的孩子们,都处于一个相对与外界隔离的真空层,他们几乎已经享受全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但仍旧可能是最焦虑、打鸡血打得最满的一群人。

《小舍得》虽然加入了米桃一家的刻写,但对“底层”的触碰仍是浮光掠影。

做保洁的妈妈、经营小店的爸爸,城中村的家,呈现的更多是的阶层对照。

攀比带来的自卑、对比带来的压力,并不能囊括我国教育目前真正的问题了。

《小舍得》,最不懂事的是父母

▲米桃爸爸经营的小卖部

从毛坦厂的纪录片《高考》到最近的博士论文《致谢》,都不厌其烦地将焦点对准“寒门学子”四个字,千军万马独木桥是更多中国学生的写照,而隐秘角落里,更多莘莘学子没有条件和资格“鸡娃”,他们唯一能依靠的,不是昂贵的补习班,也不是有钱的家长,而只能是自己。

对他们而言,现实不是“要不要去上补习班”的选择题,而是一张空白纸上没有标准答案的,而是没有资源可以抢,不是要去争最优,而是要努力不被世界遗弃。

不过,寒门学子也好,鸡娃也罢,这些都属于相当尖锐的教育问题。

纵观我国同类型影视剧,从前几年的《虎爸虎妈》,到最近几年的《少年派》《小欢喜》,包括最近上映或待映的《学区房》《八零九零》,它们皆试图紧跟社会情绪,聚焦教育,揉入亲子矛盾、中年危机等话题,但这些议题也都是相对尖锐的。

我们索性不如说,关于今日教育的探讨,始终是会比较尖锐的。

但就像周深在主题曲里缓缓唱的那句:

“时间慢慢悠悠

却从不停留

它知道什么都带不走

却从不强求”

现实主义剧的精髓并不是讽刺或批判现实,呈现,才是第一位的。

就冲这一点,《小舍得》值得每个中国家庭老青少幼都看看。

哪怕是为那些正在被这个畸形的世界里忍受着、挣扎着成长的孩子们。

作者 | 肖瑶

编辑 | 季洁

排版 | 茜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