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们花钱少又收获大的暑假打开模式(之一)

 青核桃吧图书馆 2023-08-28 发布于北京

这是青核桃吧第159篇原创作品                                                                                                  

写在前面

最近神兽们又双叒叕放假啦,各种暑假模式开启,有送爷爷奶奶家的,送姥姥姥爷家的,有外出游学参观的,户外运动的,有歪在自家的,歪在别人家的,也有摩拳擦掌弯道超车的……今天摘编了一些我家孩子经历过的暑假,算是应景回忆了,也为想少花钱办大事混过暑假的父母们提供参考。

01

学手艺

学手艺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我们家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内心的安全感也大都来自自己动手动脑的劳动。对于孩子,不希冀他大富大贵,但求有养活自己的双手。因此,秉承着"学门手艺起码不会被饿死“的理念和原则,利用寒暑假或各种假期学习手艺。

我们的足迹踏过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北京的宫灯、鼻烟壶等。

(一)景德镇瓷都研学

父子俩利用两个暑假去景德镇玩泥巴。第一次去的时候没有带团,属于他俩的私人营。当时孩子8岁,前后共11天。

这11天,父子俩从第一天的拉坯歪七扭八到第11天的成果出炉,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艺。

      由于孩子太喜欢这样玩泥巴,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再去景德镇学艺。不同的是,这一次在他的带动下,另有一些小伙伴同往。孩子们也都各有收获。

每天孩子都会很兴奋汇报自己的成果,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小朋友的那种成就感。这里的成就感不是来自成品的成就感,而是来自自己付出劳动的成就感。等到学成归来的时候,小家伙已经非常熟悉这套流程了,能清晰讲清楚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从自家孩子口中听到的传统工艺,我似乎更加感受到工艺的厚重。

(二)北京宫灯

孩子从小就喜欢木工,会用木块雕刻各种小物品或图案,自己制作木枪、弓箭等。于是,看到有跟木头打交道的宫灯制作研训班之后,我们火速报名。这次学习几乎用完了整个暑假时间,一个半月。

刚开始学习打尺、勾线等。

为了让自己的宫灯更经典,小家伙参考了相关专业书籍。展期临近,小家伙还要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最后,终于完工了。成品是这样的。

孩子的宫灯成品也有幸参加了展览。小工匠特别自豪,很有成就感。展览那天早早就去了,站在自己的作品前面留念,并给参观者介绍制作工艺。

这两个工艺类的学习是比较沉浸式的,也是孩子印象最深的两次。另外,我们还去江苏宜兴学习了紫砂壶的制作。但当时是五一假期去的,时间有点短。

总体来说,这些传统工艺的学习与任何一类才能或技艺一样,都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在中小学阶段,能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去沉浸到一门手艺中去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因为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体验过,而且观摩过当地大师的现场制作,惊讶过精品的出炉。

可以说,孩子的专注力、精细制作能力、接受失败的心态等等都得到了锻炼,而且是潜移默化的自然而然的,并不是刻意矫揉造作的。同时,这也增加了孩子生活与写作的素材。这些内容也在后来的作文中、学校社团活动中都有过体现。

暑期工艺学习需要注意这几点:

1.切忌走马观花。学手艺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也不是图个热闹,而是让孩子能沉浸到某个工艺中去。

2.重过程轻成果。不要单纯奔着让孩子以后从事某个行业或工艺的角度让孩子学,也不要奔着最后的成品能获奖或能为小升初加分等去学。重要的是过程,结果是顺带的,如果能获奖更好,如果能加分更好。家长只管做好欣赏这个学习的过程就好。

3.是孩子学而不是家长学。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而不是家长感兴趣的。这一点也是所有才艺学习的共同点。

4.省钱是门道。这类沉浸式学习的好处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省钱。比如景德镇游学,孩子在一周或十天的学习中,通过参观和体验,其创造力、专注力、感受力等等都会有连续性的锻炼和提升,这不是某一个两小时课程所能达到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