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程哲学的本质:卡丘空间逻辑研究(节选)(2)

 置身于宁静 2023-08-28 发布于浙江

四,以过程全息关联为基础的哲学体系

我们对过程界分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恒常的定量认识,而只可能是一个定性的认识,即过程与前过程的否定的联系,并在此基准上,对过程进行一种暂存元系统的广义描述与相对预设,这就是对过程认识异质情景的界分标准的哲学思考。从而,我们在哲学本体论层次上对过程进行广义的确界,就是一个非学科性的高度假定与预见范式的元认识论。为此,过程本质的哲学范式不能同构于各学科科学理论层面的异质情景。在过程存在的现象本质中,各个科学学科意义上的存在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前、后共生的异质交互机制的生成过程的存在本质,所以,各学科形态意义系统的界分,反而建构了前过程与后过程相联系的存在体系。进而,我可以假定:过程本体层次上的认识论,就是世界的元存在论,也是各科学认识形态的本源依据。

1)过程是一种非限制性与限制性的后设

一个事物或精神实体存在与发展变化过程的历史全域,并不是由事物与精神存在发生的前过程来决定与贯通某个过程体系的历史全域。因为,时空逻辑前在的过程,只呈现为一种外在的量的条件,而时空逻辑后在的过程,既具有外在的量的改变,又具有了质的走向对立的临界条件,可以说:前过程所确立的状态起始已经设定了一个它自己限制的前提,且后过程从前过程起始点中生成时空逻辑相异而先决的后状态。

2)过程在逻辑时空上的发生

过程的相对稳定与形式特征,表现为直系前过程的同源关联,“源”是过程历史全域,“直系”是在逻辑时空上系统发生的趋同演变,过程是事物发展时空演变所发生的可能的逻辑,是逻辑辩证框架下的可能与时空的可能的统一。因为,逻辑时空的连续与局域,就是物理时空的无限与有限。过程的物理时空是一种时间与空间扩散的场,含括:阶段性、构造性、层次性、领域性特征,但过程的时间指向是自由的,同时不可逆。既然过程表述为时间的不间断,那么在时间的节点可决定整个空间在这一节点上呈现。过程在时间上每进展一节点,空间就相应的变化。而过程在时间与空间的存在必须是相互稳定的逻辑的界定,物理时空是这逻辑时空的基础,因之,逻辑时空只是一种“后设”的描述物理时空运行的不确定方式,它本身就是“后在性”。那么,过程的发生域应是时态逻辑统摄下的分支(或节点)时空结构:后在的过程生成在后置的时间中依托了一个后在的暂存空间,从而在逻辑上表征为:前续不断后续的量限时空的无限发生,过程就在无限的前、后之中 。“后在”在空间上应表述为“可能”,而“后在”在时间上也应表述为一种进行中的“可能”,因为“可能”是一种差异,而不是多少,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此外,“后在”与“后在”之间的时间差,也是“后在”时间中的空间与另一“后在”时间中的空间之间的空间差,而空间的差形成连续性,也就是时间。故而,后在过程以时间统摄空间。

3)过程场域

过程全域事态是一个连续与中断的系统场,在过程全历史事态中,前过程可描述为:即时时间与即在空间;后过程可描述为:未时时间与未在空间,这就是过程全域的系统,而系统的演变是“有”向“无”再从“无”到“有”的熵增,但应该是开放系统的熵增,后过程系统就是前过程系统的开放。当前过程系统的量条件改变了,这个系统就会产生新型构造的后过程系统,或者说,后过程系统是变异的系统,但在系统上是结构互补关系——前过程之同态、同型、同构的全息同质系统,是后过程之异态、异型、异构的全息异质系统的统一。过程全历史状态是相对前、后过程差异的同一,又是相对同一的前、后过程的异化。

4)过程结构的全息共联

过程全域状态的前过程到后过程变化与守恒的交替超循环,构成过程全域的无限层级结构。后过程的基元构造系统,系统开放构造成层构体。因此,后过程层构系统的结构具有相对前过程层构系统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就是后过程自我组织、自我有序、自我层构的自构系统,这种后过程自构系统对应着比前过程更大的时空层次,更大的运行层次。由此可知:任何过程全历史构体,都是只有始限而无终限的自由(无限可能)层级的开放构体。后过程基元与前过程基元之间的互反性、异构性,形成了后过程基元与前过程系统之间的离散关系(异己化),从而促成了后过程系统与前过程系统之间的波动性,进而,后过程异层系统向前过程同层系统互作转换,最终形成了开放与超循环机制,也就形成了变化中的差异性。所以,过程全域系统机构的演变是前过程间断与后过程连续的发展,其中,间断系统就是演变结构,连续系统就是构成结构,也就是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相互转化,这就是生成的本质。

五,卡丘空间与过程生成的对应关系

卡丘的次元空间

卡丘的次元空间

卡丘的次元空间

卡丘的次元空间

1)卡丘时间与空间的过程生成性

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是动态空间(因为有时间趋前)。空间的四个维度,决定了环周上下位域与时间维度的前向运动的过程性,另外的高维向就以蜷缩的“卡-丘”空间结构而存在。四维上的某一点分出无限多的时间线,构成了五维空间。五维空间上两条时间线如同二维空间不能直接到达,而把对折就可以直接到达的对角点。五维空间的弯曲产生了六维空间,在六维空间中可以直接到达五维时间线上的任意一点。七维空间包括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结束,所有空间维,所有时间维上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在任意两点直接到达的可行性。五维空间是某一点产生无限个发展趋势,七维是所有点即无限点上产生无限个时间线。八维空间中包括了从大爆炸处产生的无限多个宇宙,这些宇宙中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光速。而九维空间中则可以在八维空间中的两点间直接到达。根据超弦理论,最小粒子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弦形成的物质,不同的频率产生了不同外在表现。在十维空间中,已经没有物质了,只存在不同振动频率的弦。在十维空间中一切皆有可能。十一维空间,是由十维空间加上记忆和感知构成,而感知是存在于时间、空间、记忆之外的。

在卡丘结构的异次元空间,可以在其空间中改变自体当前的位置,也可以在时间中改变自体当下化的位置。时间结构是相对运动的空间结构,在平行的存在状态中,过程开显的时间是可以创造、生成的。过程在空间之中的方式就是“演替之中”。过程是空间的时间性,其制订的方向是互为方向。过程空间的维性隐含在显象事物自己的空间维中。

2)过程的非线性与卡丘空间对应

过程的非线性表现为与前过程的不规则的内在动力的放大性质,前过程状态变量在自反组织作用下,向后过程状态变量发展所形成的状态空间,只对应后过程系统的状态,这就形成了后过程系统的非线性运动归宿。

3)过程形态发生场与与卡丘空间合界

可以把后过程理解为特殊化结构重复的互反性形态的发生,这种发生在逻辑时空中是趋异场的形成,后过程的趋异场主要是使前结构层级向后结构层级互反地生成,在这区间的虚形态就是前过程形态向后过程形态发生的中介,一旦后过程趋异生成达到一定量限,就会发生新的时空界限,这种连续发生的新失控界限就会聚合成一个场,并由这个场再连续发生新时空状态或事态的区间、向量,于是,后过程的趋异场决定了后过程与前过程两个界域的分解,从而导致了非结构的后过程从结构中异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