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认自己无知,才是认知升级的关键

 富书 2022-11-10 发布于北京
作者:那涟(富书作者),来源:富书(ID:kolfrc)
认清自己,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邓宁和克鲁格进行过一项研究:

他们请60名大学生对30个笑话的有趣性进行评估,然后让这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幽默感水平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

分数最高的人,往往对自身评价偏低,认为自己的幽默感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

反而,那些测试分数偏低的人,却认为自己的幽默感高出平均水平。

这就是著名的“达克效应”。

我们往往由于认知不够,无法看清自己,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优秀。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从未意识到自身不足,把无知当成绊脚石,结果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优秀的人,却把无知当作垫脚石,在自我修正中,行至高远。



正如罗翔所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只有正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打破认知的桎梏,给认知升级。

隐藏自己的无知,你将深陷认知泥潭

雷布拉德伯曾说过:“如果你把无知隐藏起来,没人可以伤害到你,但你也学不到任何东西。”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无知遮遮掩掩,不敢面对,最终阻断了求知之路,将自己困在原地。

德国作家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里,电车售票员汉娜和少年米夏尔相恋了。

可是,随着朝夕相处,米夏尔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汉娜看似很热爱读书,总是要求米夏尔为她朗读名著,但她却从不自己翻阅图书。



她放弃公司给她提供的晋升和培训机会,选择去纳粹集中营做一名看守。

面对汉娜的这一系列反常行为,米夏尔既无所适从,也无法理解。

直到多年后,米夏尔才弄清楚真相:她那些令人费解的言行,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不识字。

正因为不肯承认自己不认字,她总是想尽办法遮盖掩饰,以至于误入歧途,最终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在针对集中营罪犯的审判法庭上,汉娜不知道起诉书的内容,却盲目地对起诉书签字确认,承认自己被指控的罪行,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

出狱当天,汉娜脚下踩着厚厚一叠书,上吊自杀了。

她本可以正视自己的缺陷,去提升自己,但是因一次次地逃避掩盖,逐渐走向了毁灭。

认知越低的人,越容易无视缺点,缺乏弹性思维,让自己固守在认知囚笼。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这类人,遭遇挫折,习惯向外归因,以掩饰自己的短视:

领导指出报告中存在的缺陷,却不服气,认为领导是存心找茬;

客户提出方案里需改进的漏洞,却不理会,觉得客户是鸡蛋里挑骨头;

朋友诚心提醒我们自身的不足,却不乐意,以为朋友在嫉妒和挤兑自己。

殊不知,逃避不能根治问题,若一味禁锢在固有经验里,只会深陷泥潭。

只有看清自己的弱点,主动锐变进化,才能脱离认知的窠臼,登上人生高阶。


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实现认知跃迁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便是知道的开始,这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尔斯”定理。

只有接纳自己与别人存在差距,沉住气拱卒前行,才能不断扩大认知边界,实现认知升级。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曾提到过一段经历。

在他上大学前,父亲告诫他说:

“以后你要自食其力了,有一点要时刻铭记在心,千万别自以为是,要学会承认自己的不足。”

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他时刻谨记父亲的提醒。

即便在业界已声名鹊起,他依旧认为自己认知有限,他向柳传志请教创业方面的知识,向新交的法官朋友咨询法律问题。

正是因为罗振宇懂得“无知”,知道人外有人,不断精进自己,才能成就斐然。

如今罗振宇,将自己的APP做得风生水起,规模越做越大,业绩逐年攀升。


有句话说得好:“越是成熟的稻子,越是垂下稻穗。”

睿智的人,总是能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并铆足精力,埋头赶路。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这样一个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的人,在课堂上也经常向学生坦诚自己“我不懂”,而不会随意应付,彰显自己学识渊博。

有一个学生回忆,曾经有一节课,王国维竟然连说好几次“我不懂”,却丝毫不觉得脸上无光。

每次下课后,王国维都会查阅古今中外大量文献资料,确保给学生一个客观、全面的解答。

通过一次次地对“不懂”之处进行深挖,王国维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自己也在过程中获益匪浅,成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盲区,如果一味掩饰,不力求突破,只会断了自己向上的路。

承认无知,才能开启认知大门,探索广袤世界。

真正的高手善于洞见自己的局限,不断发现新事物、新观念,潜心打磨自己,实现自我认知迭代。


你和优秀之间,差一个“认知升级”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清自己,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如何提升认知水平呢?不妨做到以下三点:

1、承认无知,掌握认知钥匙

面对未知世界,我们要怀有空杯心态,懂得谦卑,忘记过去,清空自己。

唯有时时清零,不执着于过去,才能重塑更优秀的自己。

演员陈道明老师,经常在拍戏间隙时间,静静地站在旁边,看年轻演员表演。

有演员忍不住好奇就问,他说:“我虽是前辈,但我也需要学习,以一种不扭捏的状态融入年轻人。”

作为老艺术家,依然虚怀若谷,向年轻人学习,才能真正用岁月打磨出精湛演技。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常常舍弃曾经的荣耀,轻装上阵,方能深耕技能,突破认知,走得更远。


2、拥抱变化,保持危机意识

《大学》里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个人要不惧变化,用开放的心态迎接新事物,才能应对世界的更新换代。

面对变化,一个人的应对方式,决定了认知层次的高低。

层次低的人,抗拒转变,固步自封,结果永远在走下坡路。

层次高的人,敢于迎接挑战,擅于推自己一把,逼着自己不断向上攀登。

在时代浪潮之下,只有主动调整自己,实现认知突围,才能重塑自我,铸造属于自己的“铁饭碗”。

3、反躬自省,追求精进主义

很认同一句话:与人交往,反驳是本能,反省是本事。

面对不同意见,习惯辩驳、解释,往往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懂得向内审查,精进自己,不断给大脑扩容,才能拔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沈尹默曾作过一首五言诗,却被陈独秀点评为:“诗不错,字却一般,光有流利,深厚不足。”

面对如此犀利的批评,沈尹默虚心接受,并诚心向陈独秀请教书法技巧,每日苦练和精进,终成大家。

生活中,我们难免被人挑毛病,若一味归咎他人,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人生厌。

凡事多向内求索,反躬自省,精益求精,人生才得以不断进阶。


想起一则小故事:

狐狸和猴子很久没有进食,去求佛主赏赐食物。

佛主给了两个瓶子,一个装满食物,一个是空瓶,让他们自己选。

狐狸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这两个瓶子都是空的。”

这时候,一个瓶子开口说道:“我才不是空的!”

话音刚落,狐狸马上选了另一个瓶子,里面果然都是食物。

猴子疑惑地问狐狸:“为何你能确定哪个瓶子是空的?”

狐狸笑着说:“肚子空空如也,才会害怕别人说。”

面对缺点和不足,若惧怕承认,试图掩盖,你将与成长失之交臂。

而真正智慧的人,擅用无知这个“支点”,一次次“翘起”更优秀的自己。

余生,让我们从容面对自己的不足,将精力聚焦在认知升级上,竭力提升自己,方能行稳致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