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中药|大腹皮

 继一 2023-08-28 发布于辽宁

识中药

大腹皮

简介

图片

大腹皮又名槟榔衣,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是经典名方大腹皮散和藿香正气散等的主药。大腹皮在古籍文献中有众多别名,如大腹毛、大腹绒、茯毛、本草槟榔等,《本草经集注》记载“向阳者为槟榔,向阴者为大腹”,《本草纲目》表明,“大腹以形名,所以别鸡心槟榔也”。现代将冬季至次春采收的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称作“大腹皮”;而春末至秋初采收的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后晒干,称作“大腹毛”。

大腹皮是我国传统药材,用药历史悠久。在古方中大腹皮多采用甘草水洗、姜汁洗和绿豆汤洗等方式进行炮制以净化药材,减毒增效。大腹皮的主要药理学成分为生物碱类和酚类,具有驱虫、杀菌、促胃肠运动、抗血栓形成、降血糖、抗抑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图片

“大腹皮”的故事

图片

大腹皮来源于槟榔果实的外皮,而槟榔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美好、吉祥、友谊的象征,不仅是爱情的信物,更是敬宾待客的礼品。在《红楼梦》中,贾琏为搭讪尤二姐,借故询要槟榔而搭话:“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说到:“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醒顿解;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快然易消。又且赋性疏通而不泄气,禀味严正而更有余甘,有是德故有是功也。”正体现出了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效。

古代的文人骚客对槟榔极其推崇,李白在《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中写到:“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这里的“黄金盘”便借用了《南史》中记载的《金盘槟榔》的典故。南朝宋武帝时有位大臣叫刘穆之,在年轻时因为家贫常到他妻子的娘家江氏家中蹭饭。有一回饭饱之后他还想吃一枚槟榔,他的妻舅便奚落道:'槟榔有消食的功效,你经常吃不饱饭,还需要它?’后来刘穆之官拜丹阳尹之后,便召来江氏兄弟,用金盘端出槟榔请他们享用。”由此可见文人对槟榔的推崇,而大腹皮的神奇功效也逐渐体现。

图片

生长气候和地理位置

图片

大腹皮喜生长于高温地区,以土层浓厚而湿润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佳。大腹皮的果实即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老挝、菲律宾、孟加拉国、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东非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大腹皮主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广西、福建等地。其中,海南省种植槟榔自唐宋至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种植槟榔最多的省份,占全国的95%以上,海南省的东部、中部、南部山区一带是其种植的主要区域。

图片

性味归经(《中国药典》)

图片

【主要药性】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基本功效】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本草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

图片

大腹皮养生膳食

图片

鲤鱼大腹皮汤

【原料】鲤鱼约500 g,白术15 g,大腹皮、陈皮各10 g,生姜皮3 g。将鲤鱼洗净,药物混合后用纱布包裹,放入砂锅内,加水1000 ml,文火炖至烂熟,去药包,用葱、蒜和无盐酱油调味。食鱼肉,饮鱼汤,早晚分2次服,连服3-4日。

【功效】健脾理气,利水消肿,治疗妊娠水肿。

藿香麦芽茶

【原料】瓜蒌20g,大腹皮25g,猪肚1个,姜5g,葱5g,盐5g,大蒜10g,将大腹皮、瓜蒌、猪肚洗净后放入沸水焯透备用。姜切片、葱切段,大蒜去皮切段,将大腹皮、瓜蒌放在猪肚内,加水1500 ml,放入盐、姜、葱,武火烧沸后文火炖煮1h。

【功效】宽胸散结,利水疏肝。肝硬化,兼糖尿病患者食用。

图片

参考文献

[1] 毛春芹,陆兔林,季德,周渊,胡俊扬,王莺,蔡宝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大腹皮中槟榔碱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1):909-911.

[2] 景永帅,张钰炜,张丹参,潘飞兵,陈海明,国旭丹,吴兰芳.大腹皮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1,32(14):1784-17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