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用“致良知”这三个字来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一切概念

 江夏心学 2023-08-28 发布于福建

​2023-8-28摘于馆藏《王阳明的一生和心学智慧》

王阳明用“致良知”这三个字来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一切概念,这是一个高度凝练的东西,比如说《大学》的明明德,王阳明的意思就是说良知就是个明德,这个致良知就是把良知推致到事事上去,推致的活动就是明德的过程,所以致良知就是明明德。他说致良知又和亲民联系在一起,因为人是一个群居性的动物,人不能一天坐在书斋里明明德,明明德一定要在和大众的活动当中才能明这个明德,所以明这个良知自然就包含了亲民。所谓止至善,良知就是至善,这个致良知它是永无止境的活动,就是不断的向至善靠近,所以致良知就是止至善。然后他说良知又和中庸的概念是一致的,比如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王阳明说良知就是人的天命之性,这个良知直接就是心和性的打通。在这一点上王阳明和朱熹是不同的,朱熹的心主要是一种认知的能力,而这个性他驻着在心里面,他讲心统性情,但是性不直接就是心。王阳明他是讲心即理,讲良知即天理,所以良知直接就是和那个天命之性打通的,就是天命之性在人心里面的一个直接的展现,所以良知就是天命之谓性。那么良知就是率性之谓道,率就是遵循的意思,遵循着上天给人那个善良本性去做,这就是人现实的道理。王阳明说,良知你去致,致良知就是率性就是应该做的这个道理,所以良知就是率性之谓道。那么良知就是修道之谓教,修就是说就是在这个,在这个按照这个良知去做的过程当中,这个道是个整体的东西,你要把这整体化为具体,每一个具体事物对于这个追求道的人都是一种教化,所以修道之谓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