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小革●保卫“阅读”▶每月十五&十五和弦◆第十五期

 看尽人间荒唐 2023-08-28 发布于四川



前言

这是我十六年前的一篇旧文,新旧两个世纪相交那段时期,是纸媒的黄金时代,而且多数纸媒都有文学副刊,还有评论专栏。即便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的文章都有发表的机会。余秋雨先生在当时已经是名扬中外的非常“火”的大作家,我这无名小辈批评他的文章都能够得到发表,那是一片多么阳光的天空啊!

我的写作种子,也就是在那个时期的土壤中播下并下生长出来的。

前几天我在“五块石头”发了研读《中国文脉》,表达了对余秋雨先生的敬仰,而这篇却是批评的他的文章。

这表明我坚持说真心话的态度。

保卫阅读”!

刘小革

真不敢想信,“在今天阅读已成为灾难”这样的话会出自我一向尊重的学者余秋雨先生之口。

虽然他是针对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作家提议增设“国家阅读日”这件事而言的,但我还是认为太离谱了!

据人民网报道,余秋雨反对设立“国家阅读日”,理由有三:其一,他认为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增加类似节日。其二,他认为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周围已是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他认为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他甚至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

对于是否设“国家阅读日”,我不想多说,因为它毕竟只是提倡阅读的一种形式,形式并不重要,所以余秋雨先生持反对意见也无可厚非。但余秋雨先生因反对某种阅读形式,就否定阅读的本质意义,无论如何都是站不住脚的。这完全背离了一个学者对事物认识的科学态度。

是的,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据此就说阅读已成为灾难,纯粹是耸人听闻!因为即便有再多的信息,如果你不去阅读,也是无法获取的!比方说一个文盲或因其它原因丧失阅读(包括网络阅读)能力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获取充分信息的。再说得具体一点,如果没有阅读,人们是不会知道余秋雨先生其人其书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阅读才认识他的。他怎么竟然敢说阅读是灾难呢?他这不是在否认自己吗?当然,否定他自己事小,但否定阅读事大啊!

更荒谬的是,余秋雨先生居然把阅读与考察、游历、体验、创造等活动对立起来,以此来否定阅读的意义。本来,阅读与那些活动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况且,一个人的考察、游历、体验和创造等,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如果不通过某种形式,让别人能够阅读到,又有什么意义呢?按照余秋雨先生的说法,“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人们以后恐怕也不敢再读他东西了,免得浪费生命呀!

事实上,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决不能否定阅读本质上绝对是一件好事。

记得我尊敬的另一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曾写过一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文章。季老的观点大致是:人类自成为“人”以来,就开始积累智慧,这种智慧如滚雪球,越滚越大,而人类保存智慧的手段除了实物,更主要靠的是书籍。所以季老认为后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也才能够永不停息地前进。

季老说的读书,如果再加上今天读网上的信息等,总括起来就是“阅读”。所以我们应当明确阅读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继承前人智慧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因此,古话早就总结出“开卷有益”,这是千真万确的。应该说,不管什么时候,阅读都是必须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特别喜欢美国作家艾米莉·狄金森这样一句话: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余秋雨先生难道不清楚,他作为一个学者,贬低阅读的意义,是很能误导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吗?为明辨是非,我虽然人微言轻,还是要站出来与他理论一番,以保卫“阅读”! 

发表于《成都晚报》200748



真想不到,在十多年前,小革老师就对阅读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今天或者将来,还会有多少人对阅读有这样的认识?!

特约名家专栏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