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篡位后陈家遭灭门之祸,幸亏这个女人冒险救孤

 新用户339933 2023-08-28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旧时,蓬莱城内大街小巷的路用旧石磨铺成,纵横交错。清末和民国时期,城内有大小街巷80余条,沿街牌坊有50余座,牌坊宽8米,道路从牌坊下通过。古城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几乎每条街巷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奶娘冒险救孤

在蓬莱,称胡同或巷为弄(方言读lòng)。紫荆山街道石岛社区内,文化局往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弄,称石婆婆弄,因弄口有一座石婆婆雕像而得名。相传陈家后人为了纪念陈家恩人奶娘,雕刻了一尊奶娘模样的石像立于居住的弄口,以供人们瞻仰和供奉。现今在登州博物馆的名人故里厅,便供奉着一尊汉白玉雕像——石婆婆像。

石婆婆原名芮娘,是陈家的仆人之一。在陈氏大忠祠内,共供奉着五尊塑像,中间为陈迪、陈鼎、陈其学,左右分别是奶娘芮娘和仆人侯来保。

一个奶娘缘何能与荣尊显赫的家族祖先灵位并列?原来,这位芮娘是陈家的“恩祖”。她8岁入陈府,在陈尚书举家遭遇灭门之祸时,为陈家保留下一条根儿。

陈家先祖陈迪是明朝礼部尚书。在靖难之变中,燕王朱棣篡夺皇位。朱棣仰慕陈迪的才华,遂百般劝说,让陈迪为其效力。陈迪不仅不从,还斥责道:“你负太祖之命,谋权夺位,为天下人所不齿。我受太祖之托,辅佐皇上,如今遭难,我未能与君同去,已是憾事,怎能苟且偷生,与狼为伍。你让我做叛贼的臣子,岂不陷我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地?”朱棣恼羞成怒,命人将他及6个已成年的儿子处以剐刑。陈迪被剐二百余刀,仰天长啸而亡。残暴的朱棣还不善罢甘休,又派重兵洗劫陈府,亲族及家眷奴仆等180余人惨遭杀戮。此时,急中生智的芮娘冒着杀头的危险,将陈迪不满5个月的第七个儿子陈珠藏到干涸的水沟里,侥幸逃过劫难。

京城非久留之地,当夜,芮娘抱着陈家唯一幸存的幼子,踏上逃生之路。

经过千里颠沛,芮娘一路乞讨,辗转来到登州。在这里,芮娘历尽千辛万苦,靠自己在张员外家做佣人赚来的钱,供养陈珠上最好的私塾。陈珠从小聪慧俊俏,深得张员外喜爱,陈珠长大后,张员外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朱棣死后,陈迪得以平反,其后人继续考取功名,为官从政,陈府又恢复往日荣耀。芮娘年高,陈家以长辈待之。明成化年间,芮娘去世,陈府为其举行隆重葬礼。陈家感激她救孤和育孤之恩,用黑石雕刻成芮娘石像,立于她居住的弄口,以示纪念。后来,人们便把这条巷称作石婆婆弄。

1996年,出生于蓬莱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创始人亨利·卢斯先生的儿子,委托一名日本同仁到蓬莱拍电视片“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时,把石婆婆雕像、石婆婆弄连同石婆婆的故事,一起收入镜头。石婆婆作为机智、贤惠、忍辱负重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走进美国、走向世界。

后人赋诗曰:“千古忠义一芮娘,割爱取义德高尚。冒死金殿辨忠奸,激昂剀切悟君王。风雨辗转三千里,报恩三世声远扬。古今多少忠义士,难比陈家一女郎。”

官运亨通的街道

蓬莱城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仅大清一朝即考取进士72名。其中古县衙东南的纱帽街、聚魁街、三盘口一带,历史上在明清两代出过4位尚书、8位进士,被当地百姓誉为风水宝地。明代嘉靖皇帝题写的“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的楹联,是当地名门陈氏家族的写照。

实际上陈家出的人才远不止这些,仅史书有记载的就有应天府尹陈鼎、刑部尚书陈其学、大理寺丞陈梦珫、翰林院编修陈驷门、武德将军陈博、昭勇将军陈雷、密云总兵陈梦龙、广平守备陈经佑、光禄寺署正陈人蛟、汝宁同知陈人弟、枣强知县陈人登、户部郎中思州知府阵梦琛、南京文林郎陈梦玮、守备陈梦淑、陈之俊等。几代人头戴乌纱帽者不计其数,因此,陈家所住街道得名“纱帽街”。

又因陈鼎、陈其学父子在乡试中均获第一名中举,俗称经魁,陈纪云在清末全国最后一次举贡会考中第一名(实为状元,未授),故当地将他们的出生地称为“经魁街”“聚魁街”“状元弄”。

陈家一门显赫荣耀的牌坊在蓬莱城就有9座。其中京兆坊是为应天府府尹陈鼎而建,总督宣大坊和绳武坊是为三边总督、宣大总督陈其学而建,忠烈流芳坊是为进士京兆尹陈鼎、举人教谕陈鼐、举人同知陈其愚、进士尚书陈其学、举人同知陈人弟、举人知县陈人登、举人知府陈梦琛、举人陈梦梅、进士大理寺丞陈梦珫等9人而建,父子经魁坊、父子进士坊和恩荣坊三座牌坊均是为陈鼎和陈其学父子而建,另外还有2座父子归葬坊。

在现蓬莱电影院东侧有个交叉路口,当地人称“三盘口”。其实三盘口原为“三牌口”,是因父子经魁坊、父子进士坊和恩荣坊三座牌坊的出口而得名,久而久之,“三牌口”被讹传为“三盘口”,流传至今。

让他一墙又何妨

蓬莱紫荆山街道办事处石岛社区有一条宽仅1米多的小弄,与石婆婆弄平行,名曰“义和弄”,南面与作家杨朔文章中提到的老姐姐家“竹院孙家”相邻。说起这条弄的名称,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呢。

古时候义和弄一带住的大多是官宦和富裕人家。有一次,两邻居盖房砌院墙,因地界发生争执,互不相让,于是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达官贵族,县令也不好断这个官司。这时,一户人家便捎信给在朝为官的儿子,让他出面干预。儿子见信后,马上回了信。母亲拆开信一看,上书:“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母亲理解了儿子的心意,主动把院墙往里移,让出一墙的距离。邻居为此深受感动,也往里让了一墙的距离。这样,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1米多宽的小胡同。后人为纪念这件事,便把这条胡同称作“义和弄”。

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河南安阳有条“仁义巷”,山东济阳有个“仁义胡同”,与蓬莱城的“义和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虽然故事真假已无法考证,但可从中悟出先民传递故事的用意,即教育后人如何处事,怎样为人。

断案断出个磨盘街

在蓬莱古城县衙后有一条用旧石磨铺成的街,称“磨盘街”,亦称“磨街”。铺街石磨的来历,历来是个谜,比较一致的说法有二,一是县令断案说,二是唐王征东说。

资料图  文图无关

传说唐朝时,蓬莱新任知县彭公上任不久,便发生一宗杀人案。被害男子身上绑了一扇石磨,被沉在城西南的大水湾里。

县令勘查现场回府后,数日对此案只字不提。后来有一天,令人在城内各处贴出告示:“大唐天子亲征高丽,粮草先行,磨粮需磨,征之民间。居民三日内将家中石磨送至县衙备用,不得有违!”

告示贴出后,县令安排衙役对送来的石磨及主人一一登记造册,然后用系在死者身上的磨扇逐个比对。最后终于找到杀人凶手,将其缉拿归案。原来凶手与死者妻子有奸情,被撞破后杀人。结案后收缴的石磨无处放置,只好用来铺街道。

另一说法是唐贞观十八年(644),高丽国盖苏文叛乱,唐军分陆水两路征讨。水路大军驻扎于登州,从蓬莱港启程。为保证军需供给,地方政府在民间征集石磨为军队磨面。征战结束后,留下来的石磨便被铺在街道上。街道下面砌有排水沟,把有磨眼的石磨上扇铺在水沟上,雨水从磨眼渗漏到水沟里,能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

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因为古时莱州城街道也有类似的做法。

(感谢蓬莱地名办刘晓华先生提供信息。)

你可能还想看:

八月的晚上,烟台人最爱的三大娱乐活动

这个地方七夕节为什么初六过?七夕要吃哪三样?

按照防备核打击的标准,那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院子里挖防空洞

莱阳的二乡师走出了多少位开国将军?

看王秀梅怎样把平凡生活淬炼成诗意哲学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