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写意】煎饼情思(徐善义)

 文化佳园 2020-09-08

老家在苏北农村,煎饼一直是我们农家饭桌上的主要干粮。从小时记事起,饭桌上总是缺不了它。柔软有致,吃着清香爽口;就是干脆入口,也是嘴香绵绵,余味无穷。

儿时所处的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贫苦。煎饼的食材单一,大多是玉米、山芋干掺和,再在石磨里研磨成糊状,最后在鏊子上烙成香喷喷的煎饼。这样,推磨便成为了农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体力活了。说起推磨,这是我儿时记忆里最深刻的。夏季,天气炎热。父母亲都是早早起床,不顾困乏。在一阵忙活后,那静寂的磨盘便“吱呀呀”地转起来了。那声音就像夏日的晨歌,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清晨。而到了寒冬腊月,鸡叫五更时,梦乡里,月光下,又是父亲和母亲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辛劳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冬日的暖阳。奶奶身体不好,身单力薄的母亲不辞劳苦承担起了所有的家务。也就是从那时起,小小的我便感受到了娘的艰辛。作为长子,我总想为娘分担些家务。于是,在我刚刚高过磨盘时,我就常常抱着磨棍和娘一起推磨。虽然那时心里也是恋着冬天的热被窝,睡眼惺忪。甚至是迷迷糊糊,抱着磨棍几次差点儿摔倒,但我还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不得以的无奈。看着我红扑扑的小脸,特别是那额头上的汗珠,娘总是心疼地给我擦拭着,而此时的我觉得自己最幸福。因而,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直到现在我们兄妹三个中,娘也最是疼爱我。而我和娘一起推磨的那些年月也最是叫她念想,每每谈及那段时光,娘的

眼睛总是红红的,说我比同龄的孩子受的苦多。但我却很感恩娘,因为那些历练叫我学会了坚强和忍耐,更是叫我懂得了“天道酬勤”的内涵。

烙煎饼也是很辛苦的体力活,在锅屋里一坐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承受着烟熏火燎的苦楚。娘把磨好的糊子收拾好,不顾辛劳,放下鏊子又忙活起来。那一张张香喷喷的煎饼在娘灵巧的双手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娘“忙里偷闲”,用切碎的辣萝卜或白菜心为我们煎制了油香的菜煎饼,那满院飘溢的香味醉了心田。此时的我们倍感幸福,还是娘好!

吃着香喷喷的煎饼,卷着娘腌制的萝卜干、盐豆子,我们慢慢长大,但岁月在娘的额头刻下了难忘的印记。只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娘更辛苦了,烙的煎饼也越来越多了。后来,那一包包的煎饼伴着我们走进了中学的校园。直到上了大学,也是时常吃到娘烙的煎饼,吃起来,那个香!而平时的书信里,写满了娘的叮咛和我们对娘的想念,对煎饼的回味和期盼。

后来,我们工作了,石磨不见了,娘变得苍老了,但老家的饭桌上还是少不了煎饼。只是那煎饼没了石磨的劳作,没了儿时煎饼的味儿香。但勤劳的娘,在我们每年春节回到老家时,还会固执地烙上一小盆白面糊子,说叫我们再美美地吃上这飘香的手工煎饼。只是我们吃着吃着,嘴角处忽的有了咸咸的味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