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养神方,六味地黄汤(一)

 als的图书 2023-08-28 发布于安徽
  • 补养神方,六味地黄汤(一)
    人在幼小的时候,因为气血还没有完全生发齐全,所以走路不稳,需要抱着或者搀扶。人在年老的时候,因为气血已经有所欠缺衰弱,所以脚下无根,走路也是跌跌撞撞的,需要搀扶或者轮椅。老人乘坐的轮椅与幼儿乘坐的推车其实是一个东西,老人力壮之年推着幼儿,幼儿壮年之后反过来推着原来推他的老人。这是现实,是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又或者即将经历的。
    正因为气血即能量有不足的时候,所以前人创制了六味地黄汤这个补养的神方。骑过电瓶车的人都有一种体会,电量充足的时候车除了自己能跑而且还能载着人跑,电量不足的时候要么跑的慢了,跑不起来了,要么还需要人骑行的人推行,需要充电了,需要补充能量了,虽然车子什么硬件也不缺少,也没有外伤损毁,但是它就是电量弱了,就是没有能量了,所以需要补养。补养这件事情,在身外就是这么明显,就是这么明白,但是一入到自己的身上似乎就犯糊涂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每个人都会衰老,在衰老的路上么个人遇到的问题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这个藏先衰或者那个藏先衰,但是总的来说都是衰弱,都是需要补充,使之行稳致远。
    幼儿的补养,补养的也是纯阴之品,但是老人如果补养幼儿的补养之品,那么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看过《伤寒论》的人对桂枝印象最为深刻吧,它是阳的,气化的能量代表,中年人好用,但是幼儿和老人不能用,因为幼儿纯阳,因为老人无阴。桂枝可以治病,但是不能补养,幼儿可以补养血肉之品,老人补养植物之品是可行的,是恰当的。
    至于补养的意义,古人是这样说的,古人说:“补者,补其所不足也;养者,栽培之,将护之,使得生遂调达,而不受戕贼之患。”人禀气而生,不是禀物质而生,所以有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钙片、奶片什么的,这都是糊涂的,都是招致疾病,吸引灾祸的做法。因为人禀气而生,所以气难得平衡,气的特点就是易变易动,难聚且易散。有偏于阳而阴不足的人,有偏于阴而阳不足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之下也会出现这种偏差,所以有必要借助外力即药物纠偏,然后才能安然度日。气血归于平和,形体与精神都能平安,疾病也没有机会生成。
    或者帮助,一种是自助,一种是外援。自助的方式练功,这需要时间的磨练,还需要自己会。外援的方式就是就医,就医那么医者的工具就是药物,就是用药。自助的方式要看自己的能力,外援的方式就要看医者的能力了,医者也要看药物的能力,所以医者治病自己采集的草药才是最好的草药,这种医者只在民间非法行医。
    六位地黄丸,补真阴,除百病。钱仲阳用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减去肉桂、附子,成人的药方用以治疗小儿,所以成了六味地黄,也就是说六味地黄丸是八味地黄丸的加减版。因为小儿是纯阳之体,所以减去了辛大热的肉桂、附子。这个方可以通治成人、幼儿症,当然也包括老人。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发热咳嗽,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症。以上这些症,都是由于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所导致的。滋阴就是以阴制衡阳,阴足了那么阳自然就平衡下来了,不灭火而火自灭。
    水泛为痰。仲景说: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气虚了,那么水就显得多了,所以水自己的外溢上泛就是痰,如果下注那么就是湿。丹溪说: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气足了,那么水在内就是血液,就是津液,气就是火。水与火是相互匹配的,是互为平衡,互为制约又互为生成的,也是互为保有的。
    发热咳嗽。肾虚则移热于肺而咳嗽,怎么知道呢?按着之骨,也就是按到骨头,如果热气烫手,那么就是骨被困了,肾主骨,所以骨热,热在内无处泻,所以会转移,转移于肺就是咳嗽,咳嗽一定痒,痒为热邪。
    头晕目眩。《直指方》说:“淫欲过度,肾气不能归元,其气虚头晕。”男子泄精的同时也泻了肾火,没有肾火的推动那么元精不会喷射,肾气不能复元就是头晕,即俗称的走路扶墙,因为头晕害怕跌倒,所以走路扶墙。肾虚头晕与另外一种头晕是不一样的,肾虚头晕多发生于男子,血虚也会致人头晕,如吐衄崩漏之后,脾不摄血,致血妄行,令人头晕。
    西医西药解决的是现象,消除的是某种现象,中医中药解决的是导致某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消除的是某种现象背后的根源。所以中医解决的是看不见的那部分问题,这种玄学类似哲学,但是玄学比哲学更深,因为哲学可以学习获得,而玄学除了学习还要悟性。所以哲学的高级形式是玄学,玄学的初级形式是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