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2回 资治通鉴:遇到人生危机,如何巧妙借用第三方力量化解?

 鉴史悟道 2023-08-28 发布于浙江

《资治通鉴》第十六卷  汉纪八

汉景帝中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

  【原文】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译文】

  梁王很害怕,派邹阳前往长安,与皇后的哥哥王信见面说:“您妹妹被皇上宠幸,在后宫无人能比;但是您却做出过许多不遵循道理的行为。现在若是袁盎被杀的事情追究到底,梁王依法被处死,太后无法发泄怒火,就会对贵臣咬牙痛恨,我私下为您感到担忧。”王信说:“那么该怎样做呢?”邹阳说:“您要是能好好地劝说皇上,让他不对梁王的事深究,您一定能获取太后的欢心,太后从骨髓中对您的大德深深地感激,而您的妹妹可以从太后和皇上那里得到宠幸,这就会使你们家得到如金城般牢固的荣宠。……”王信说:“可以。”他寻找机会,来到宫里对景帝说了其中的道理,稍稍化解了景帝恼恨梁王的情绪。

  【材料解析】

  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两个是亲兄弟,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一直深受母亲的溺爱。汉景帝刘启自太子刘荣自杀身亡后,没有确立继承人,窦太后于是想让梁王作为汉帝的子嗣。这也非常适合梁王的心意,于是一直筹划如何做实这个事情,结果每次都遭袁盎等人反对,梁王因此对袁盎怀恨在心,就派刺客去刺杀袁盎。结果被汉景帝知道,汉景帝就此彻查该事情,梁王非常担心。

  为了缓解潜在的危机,梁王手下邹阳便想从第三者皇后外戚集团那里入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邹阳是如何说服王信,如何让梁王在这场景帝、太后、皇后的三方博弈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一、站在对方角度找切入点

  梁王想成为帝位继承人,结果事情还没做实,就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景帝对此非常忌惮。这个时候如果景帝刺死梁王,那么太子刘彻,王皇后这股外戚势力便是最大的收益方,按道理梁王死了,对王家非常有利,没有去拱火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为何邹阳要从王信作为切入点。

  在皇位继承人这个问题上,王皇后和窦太后是竞争对手,因为她们都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只要景帝没死,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二者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中,关系很紧张。

  但是景帝是位孝子,对窦太后非常孝顺,很多事情都听这个老妈子的。如果哪天王家做出了什么出格的事情,窦太后便会借机对他们动刀子。再说王皇后深受皇帝宠爱,权势滔天,王信肯定会借助妹妹的关系做很多仗势欺人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不主动找机会跟皇帝或太后示好,往后就没有机会。

  二、分析潜在的利益危机

  邹阳对王信说,假如梁王被诛杀,窦太后必然痛失爱子,怒火不能对皇帝发,必然会对王信及其家族不利。

  为什么?

  一方面,梁王死了,最大收益者就是王皇后家族,因为没有人跟王皇后的儿子竞争王位。按照窦太后的强势,她势必会让受益方也损失惨重。

  另一方面,王信本人做事不干净,很可能有犯罪证据在窦太后手中拿着。

  三、许诺事成必有好事

  邹阳强调,梁王如果不受深究,窦太后必然会欠他们一个人情,同时王信的罪责就不会被揭发,这样王信不仅为妹妹王皇后解除了政治对手,同时还为自己提供了保护机制。

  四、三方博弈的结果

  在这场权力角逐中,王皇后支持太子刘彻,窦太后支持梁王。通过邹阳的推动下,皇后哥哥王信替梁王说情,使景帝没有深究,达成了对三方都有利的结果。王皇后方面,避免了与窦太后全面对抗,太子地位更稳。窦太后保住了梁王的性命,维持了自己的势力。景帝在各方力量之间达成均衡,稳固皇权。因此,通过三方妥协,实现了权力的平衡,每一方都获得了最大化的利益。

  【启发】

  1、当遇到危机时,不要急于行动,而是要想办法分析利益关系,拉拢第三方入伙,从而让各方利益最大化。

  2、要想说服对方,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从利益得失作为切入点,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只会袖手旁观,但是一旦牵扯自己的利益,定会全心全意维护。

  3、无论什么斗争,都不是单打独斗,要善于拉拢盟友,给予对方利益或其他好处。

  4、 博弈要考虑各方面后果,不能走极端。达成某种平衡,也是一种稳定的局面。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免费获取10万册电子书 。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