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七月半的鸭子,嫌命长?不,它可是阳间的孝义信使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3-08-28 发布于广西

又是一年七月半,生活在广西的鸭子又要瑟瑟发抖了。

没办法,七月半,学名中元节,土名鬼节,俗名鸭儿节。而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广西大部分地区都有杀鸭的习惯。

所以就有那句让“鸭界”听之丧胆的名言:七月半,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离开广西。

那为什么广西在七月半要杀鸭呢?

中元节和清明节一样,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不过对于这节,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理解。

简单说,七月十五这一天,叫中元节是道家的;叫盂兰盆节是佛家的;叫鬼节则是民间世俗的,这中间就很多说道,很多故事讲了。

现在民间传统的祭祀文化,祭祀仪式就是起个案,然后又是焚香,又是燃烛,又是烧纸,这些操作让人觉得是一种封建陋习残余,但深究其形成的过程,实际上,这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表达方式之一,表面看是追怀先人的祭祀,祭礼文化,深看其文化核心可是人们朴素的敬祖尽孝的情感表达,是孝义之道。

古人认为,“七”是个复生之数,变化之数,包含了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特别是祭祀文化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了。

如人往生,在丧殡习俗中,一般要经过“头七”到“七七”,一共四十九天,这表示着人的“七魄三魂”中七魄消散之期。这真要展开来讲,那就有点违规了,本文就不深议了。

就说七月十四,其实和丧殡习俗也是有着类似的理论,二七刚好十四,所以符合人们对“七”的理解,而这个七月半这节日又刚好是对各种魄,各种鬼的事宜,所以,在一些地方,中元节选择过七月十四也就流传下来了。

扯了这么多,这些又和鸭子扯上什么关系呢?

古人一直有视死如示生的观念,他们认为:人生,则在阳间为人;人亡,则在阴间为鬼。人鬼殊途不能相遇,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两个世界的事物应该都是类似,相通的,总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某种仪式来交往的。

就如那些庙里供奉的大仙,大神一样,平时没事可以到庙里施行一些礼仪,求神求仙,达到一种心理上的祈愿,精神上的信念。那对阴间的普通“鬼”也应该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礼仪来交流。

在传统的民间文化传说中,阳间到阴间可是有忘川河,弱水河隔断的,阳间过七月十四时想把寄托了哀思的物品,送到阴间故人手上,又如何送过这忘川,弱水呢?

可不能一烧了之,凭空到达对方手上,只能找个中间介体。在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又最易得,更重要的是又会水上漂的,那就只有鸭子了。

于是,七月十四这天,阳间的人起案桌,摆上各式祭品,举行祭祀仪式,超渡一只鸭子,以鸭为传输信使,以达到渡忘川,过弱水的目的,把人间的愿望,或是物品送到阴间故人的手上。

所以,七月半的鸭子,并不是“嫌命长”,而是它的一种宿命。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