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需要的“五力”

 古磨盘州人 2023-08-28 发布于北京
当好一名作家,需要哪些能力?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很多作家都说过。不过,作家们更多地注重写作方面的能力,倾向于后天的能力,我想说的是先天的能力。
第一个是记忆力。这是天生的能力,很多人看见作家写小时候的事都觉得奇怪,你怎么记得的。这个确实无法回答,这就是天生的能力,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兄弟在一起的场景,我还记得我姐姐出嫁和哥哥结婚当天的情况,我记得老师给我上课时脸上的表情。我甚至记得,有位大爷,用手电和报纸,就可以在墙上描写毛主席语录时的场景。高中毕业二十年后,我还可以整段地背诵当年课本上的内容。现在要是写小时候的事,真的可以拍下脑袋就可以回忆的。有人说,我怎么就记不住。其实,不用记住,因为你不当作家,都记住了,怎么体现作家的优越感呢。
第二个是观察力。其实,这里用好奇心来形容观察力会更加精确。作家一定是喜欢观察的,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比别人多保持一颗好奇心。在读高中的时候,县里的寺庙有位僧人圆寂,我听人说,师傅要“坐缸”。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就看见寺庙里的一角放了一口陶缸,缸得的小半部分跟家里用的缸没有区别,我比较好奇的是,缸的上半部分,原本是一个缸盖,可它跟一般的缸盖不同的是,上面好像还有个圆柱一样的开口。
后来,僧人“坐缸”失败了,一群僧人将那口缸抬到郊区,地上放一堆马柴,把缸架在上面烧掉了。我是逃课去看那个烧的过程,当时一堆和尚围着那口缸诵经,我们这些俗人不允许近前观看。这是僧人的“荼毗”过程,不知道那位僧人是否有舍利存世。安徽九华山的高僧圆寂后,通过坐缸可以实现金身不腐,我想我大致可以猜到其具体步骤,因为,我小时候见过。
当然,小时候在码头上,我还看过卖狗皮膏药的表演,还见过各种各样的江湖骗术,这些都培养了我的观察力。
第三个是联想力。记忆不够,联想来凑。小时候的事,毕竟过去几十年了,谁也不可能全部记住,毕竟脑子不是计算机,为了记忆,怎么办呢?必须要发挥联想能力。当然,联想不能是开脑洞,而是切合当时的实际,展开关联的记忆。
记得《祝福》里面有那么一段,说祥林嫂想一头往条案上撞死,结果把头上撞破一个口子,血从那个口子汩汩地往外冒,她的婆家人在案上的香炉里抓一把相会按到伤口上止血。当时很多同学都不相信这样的操作,一者怀疑香灰的止血功能,再者会认为香灰会导致伤口发炎。可我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次在家门口的池塘里戏水,脚背上被河蚌劈了一个大口子,为了止血,母亲剪了姐姐一截辫子,用火柴烧着了,头发会直接盖在我的破口子上,很快就止血了。血止住后,那地方就结痂了,好长时间以后,痂掉了,破口子处长出新肉。
母亲用头发烧成的灰止血绝对不止那一次,假如我写母亲遇到划破的伤口,她应该都会快速地用头发灰止血,这是合乎实际的。
第四个是表达力。一说表达力,很多人就联系上写作能力或者创作能力。我说的其实是另外两层说法,第一层,作家一定想把自己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假如没有这样的欲望,天生一个闷葫芦,或者是城府非常深,这样的人就没有表达力。第二层意思是,要表达的东西有条理,起码自己觉得是清晰的,有条理的,不然,再精彩的过往,也会被缠成一团麻。
第五个是意象力。这个是借用文学表达手法,这种表达手法在唐诗宋词里用得比较多,比如“枯藤老树昏鸦”,作者写的就是三个景象,可这三幅画面到了作者的心里,就变成了凄惨,可作者一点情绪都没有表达。作家必须有这样的意象力,把要表达的东西以极其不相干的话语或者神态表达出来,且听者还很容易感受到作家要表达的。就像演员,他要想演出痛苦,根本不用嚎啕大哭或者作出什么夸张的表情,只要用几个大众熟悉的动作就让人瞬间感知状态。
作家需要的能力很多,比如有人说定力、笔力、创作力、学习力、思考力等,能力需要越多,说明当作家越不容易。有些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本文提到的五种能力差不多都是天生的,没有这五种天生的能力,不意味着就当不了作家,毕竟作家不知道有多少个种类,当不了杰出和著名的作家,当个一般的作家,完全可以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后天进行补充。
内在的没有,就修外在的。天生的没有,就后天培养。即便先天条件超级优越,后天不努力,也会把自己无情地浪费。作家需要的“无力”,你具备几个,到什么程度呢?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晚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