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狮子捉象,全力赴之”——米芾《蜀素帖》

 吕剑藏书 2023-08-28 发布于山东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米芾《蜀素帖》全卷


米芾,字元章,初名黻。祖籍山西太原,后徒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海岳山人等。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 (1051),卒于徽宗大观元年 (1107),享年 57 岁。宣和年间召为书画学博士,后因临摹宣和殿所藏书画极其逼真而迁至礼部员外郎,遂称“米南宫”。

生性狂放,有洁癖,传有米芾拜石、索砚、造假书画等轶事,故世称“米颠”。善诗,工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尤精行书,长于临古,几能乱真。其行书艺术,可谓是继“二王”行书之后的又一高峰。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结紧,笔画挺拔劲键,后转师“二王”,行书尤得力于献之,体势展拓,笔力混厚爽劲,自谓“刷”字。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米芾《蜀素帖》局部


《蜀素帖》墨迹绢本,亦称《拟古诗帖》,为米芾三十八岁时所书,内容为游历和送别的诗文八首。卷末还有行款 “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笔势取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的温润典雅意态,轻重疏密,似不经意,简古朴厚,有高逸之致。

《蜀素帖》的材质是选自蜀地的精良丝绸制作而成的,上面还有乌丝栏,后被项元汴、董其昌、吴廷、高士奇、王鸿绪、傅恒等著名收藏家珍藏。

崇彝在《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中提到:“蜀素者,宋时川中织之绫。其质作斜纹,坚白缜密。乌丝直栏亦织就者……字径六分许,后半略小而荒率饶有逸趣。多作渴笔,盖由于绫不融墨使然也。”因蜀素的纹理粗糙而不易受墨,即使下笔全力以赴,也会出现较多的枯笔。在蜀素上书写,尤见米芾书法用笔凝练稳重之功力。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米芾《蜀素帖》局部,董其昌、陈焘 题跋


明人顾从义《蜀素帖跋》曰:“余素爱米书,见者不下廿余卷。此卷五百五十六字,诗体具备,墨妙入神,真秘玩也。”这主要得益于他长期出入宫廷,浸淫于历代名迹中,广泛吸取诸家之长处而自成一家。

《蜀素帖》的字形稳守中宫而有韵致,有着米芾对书法独到体会。通篇的墨色有浓有淡,真气淋漓,甚有书卷味。毛笔在他的腕指之间转动,蹁跹起舞,笔锋各逞娇姿,变化万方,或率意,或放纵,或藏敛,或张露,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感。八面出锋是其用笔主要特点,圆方兼济,盘旋缭绕,在偃仰顿挫的运笔过程中形成超迈入神的气势,臻达“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艺术境界。

《蜀素帖》的乌丝栏丝毫没有局限米氏笔法,运笔时灵活调锋,飞动俊迈,如渴骥奔泉,神采超逸。董其昌跋《蜀素帖》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董其昌、乾隆、董诰、沈周 题跋


由于爱石的缘故,米芾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米芾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深秋季节的太湖分外清幽馥郁,四山苍翠,天水一碧。岸边数不尽的弱柳在风中细卷,婆娑的身影在湖中微荡。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

此帖颇具魏晋风韵,俊美而不甜俗,灵巧跌宕,左侧右欹,偏锋飞白,参差不齐。这也许是得益于他对太湖石之感悟。米芾书法在宋四家之中,豪放而不粗野,以韵胜。其作书点画跳跃而统一,提按转折瞬息多变,取斜势之字居多,结体则峻险而不怪诞,潇洒俊逸,气韵高古。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祝允明、文徵明、顾从义、王衡、董其昌 题跋

内容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