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苟永菊:生命的旅途且歌且行——读肖雪涛诗集《半途》

 华中文学 2023-08-29 发布于山东


01


书评在线

生命的旅途且歌且行

——读肖雪涛诗集《半途》

文/苟永菊

肖雪涛给诗集起名《半途》,既有生命旅行的半途,又有进入诗歌写作的半途,这非常契合整部诗集的语境特征。诗人立足于当下在日常的经验中去塑造细微与美感,又在旅行中建立山一程水一程惬意的行走状态,安顿理想的灵魂,在万物深处去触摸生命的鲜活感,从而梳理出生命中内在的激进与自我平衡状态。于是呈现出诗集的抒情风格与个性鲜明的五辑。诗人擅长将宏大的场景以叙事兼抒情的手法,在及物之间具象的推进,诗歌唯美的内敛性与诗人跳跃的情感密不可分。在虚与实之间,梦幻般的语境是一个诗人在处理多元化的题材中必须持有超逻辑的判断能力,因此做为诗人肖雪涛既是感性的同时也是理性的。
认识诗人肖雪涛是在“华中文学”的编辑群里,经常能看见他的诗作发表。很讶异的是当得知他真正进入诗歌写作才两年就创作出500余首诗歌,而这些作品已在近百家报纸与杂志上发表。如此惊人的数量这不知需要多少精力与情感,而且进步神速,后面的诗歌语感越来越好,这让我非常感佩他对诗歌的执着与热爱。后来在今年七月北京的一个小范围聚会上见到作者本人,文如其人,儒雅、诚朴、率真,肖雪涛是安徽人,定居北京多年,算是儒商的典范。虽从商半生却从不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浓浓的乡愁,思念故土,亲人,河流,感惑人生百味,他在诗中生动的表达出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审美情怀。诗是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作者始终坚持以真,善,美为写作目标,让我感受到诗集所带来的“清冽与甘美”,作者的真诚与朴实。

    读肖雪涛的诗,能感受到他淳厚的赤子之心。在抒写家乡古镇澎湃的笔意里,注重思想上的提纯与语言的精准表达,对故乡多年来的实际生活并没有釆用炫目而夸大的手法去描述,而在赤诚的诗意里尽现朴实与诚恳。读他的诗,我看到的是厚重,一个在创作中用真实的灵魂抒写出一首首诚意满满爱的文字。

写《故乡情深》这一辑,在《河流,穿过古镇》中,传达了一种对古镇历史沧桑的感慨与厚重。首先诗的开篇切入点以“河流,一路跌跌撞撞/披着阳光滚滚而来”,这一形象的描绘,将河流的明亮与生机用诗意的旋律晕染开来。接着,“走进古镇/变成一把利剑,把古镇劈为两爿/酒幌”,诗人巧妙采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河流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古镇的历史沧桑巨变。“有时,河流像位絮絮叨叨的老妪”,这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在书写母亲、父亲、亲人的诗作中,肖雪涛呈现给我们的都是深远真实的爱意。如《母亲的身影》中,这是一首怀念诗,写“母亲的身影/像一枝风烛照亮在这条摇摇晃晃/小道”。诗人将我们引领进一种日常生活的状态,具有强烈的审美与哲思。“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蹦蹦跳跳/听不到老屋门前飞鸟的聒噪/小道消失了/母亲的身影,也移居到山凹”,诗歌的结尾不仅是抒情深挚的高潮,更是内含着对人世间亲人离去的遗憾与疼痛,浓厚的亲情不需要伪述,从自身的角度与切身感受出发,呈现出鲜明的诗歌创作特征。
一个成熟诗人在语言的处理中所呈现出来的姿态是具象而细腻的,肖雪涛的诗歌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而有不少人写诗在表达上太过于文字技巧,读来空乏,整首下来都不知道他究竟是在表达什么。肖雪涛的诗是真正进入了个人诗性的体验,其语言也尤为真实。在《一辈子爱着俩男人》中,“母亲走的那个黄昏,我已从城里/跨进家门。当我跪在她床前/喊了声:妈!/她睁大眼睛,脸上的微笑/像闪电陡然散尽/我知道:她要去守护另一个男人”。这样的文字读来尤为震颤,让人共鸣与湿润,诗人在不动生色的文字里隐含着巨大而沉重的情感,这个一辈子爱着俩男人的女人在最后一刻的生命状态中是带着微笑而安然辞世的。“远处宁静的田野和小道/以轮廓的形式出现在我的视线/那黑影越来越近。我当然熟悉/“你该在家好好做作业”/是责备的语气,但爱护的手/已摸在少年的头顶”,诗人以细碎绵长的生活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以“轮廓”的形式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并通过“黑影,爱护的手”这一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护。相反母亲的责备而不是真正的责备,是另一种爱的体现。“我看着母亲/身后背着的稻草比她高出一头/像坐山,压着她/如弯月的背上——我的两眼湿润”。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柔软和感性。“终于,月亮收走了她最后的念情……裹紧洁白一身/驾鹤西去,丢下,另一个男人”。诗人是内敛的,在诗的收束中呈现母亲慈爱的同时,有沉重的不舍与无奈,情感浓郁而热烈。
在肖雪涛的笔下人生百味赋予了他生命独特的韵味和意义。万物皆可入诗,大自然的灵气给予他诗性的笔触,有着冷静而敏锐的洞察力,将茶、水、柴、米,以及红灯笼、青石板、铁匠铺、蒲公英等一些物象植入他的作品中来并讴歌与赞美,在旅途中去解构生活的密码,富含深厚的底蕴与思考,延绵着浓浓的乡愁。如《采茶姑娘》中,“牵一缕朝霞,踩一路阳光/放一岭歌声”,诗人用大地上生命的景象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一簇簇茶树是/一列列待选的秀女/企盼釆茶姑娘的宠幸/一片片绿芽像一枚枚翡翠/流动在采茶姑娘细细的指尖”,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茶树拟人化,如待选的秀女等待采茶姑娘的宠幸,绿芽像翡翠在指间流淌,把生活的明亮穿行于情感里,用象征来暗示并歌咏光明。诗人注重心灵的对视,从而来观照现实与理想。
肖雪涛诗歌的汉语写作具有某种程度的启示,诗人一边在写作中表达对当下的认识,在经验与日常的观察必须落实为语言。在“后面几辑中,生活拾零,夕阳无限,四季放歌”中情感尤为充沛。生活中深度的经验在多个层面领域拓展开来,肖雪涛是一个对自然山水有着精神自审的冥思者。这是需要一个诗人必须具有深刻的洞悉能力,以及对语言的转化能力,来形成阅读后的震颤与共鸣,无论是“人生旅途,心底的影子,照镜子,我和夕阳对望”这些诗中,无论是自陈性还是叙事性等手法,诗人必须要让诗歌立起来,在完成宿命性的事物描述同时还要避免诗歌的损耗,一首诗的诞生需要经验与及物性语言的支撑。这些肖雪涛做到了其差异化个人写作与观察角度。如《半途》中,“转动的山路/盘旋而上/一直向天空延伸。”诗人通过对山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神秘。“山路上发生的故事/一个爬坡的人像蚂蚁正在匍匐前行。”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松柏追忆前世/讲述先哲们在山路上发生的故事”……“蓝天,于是他坐上去/掏出一本《中庸》/他越看越入神/竟然忘了赶路/路:一半在脚底,一半在头顶”。诗人通过追忆前世讲述先哲们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这使得诗歌更具有思想性和文化内涵。因此像如此类似的诗作在本集中有很多,这也正是肖雪涛的沉静与冷俊中的某种启示性。
《半途》这部诗集肖雪涛一直是站在生活的低处放歌,想象力丰富但并不空乏,语言的节奏与气息具有穿透的阵痛力量与艺术审美情趣,是博大,宽厚,机敏的。整部集子没有怪诞与荒谬,是非常朴实而真挚的语境,让人一点也不陌生。诗人具有综合的写作能力,同时有着智性的直觉与思辨度。这也是诗人为何要将此书命名为《半途》的真谛所在,诗人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性,而半途则刚刚好,也是激励自己努力向前,不放弃与时间所带来的未完成性!这个时代能真正的做到放弃另外的东西,而坚守在文字的孤独与思考中的人不多了。也许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爱与回忆才是诗人真正所想要的。

作者简介:苟永菊,笔名菊儿,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诗歌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华中文学》现代诗主编,作品散见于《星星》《草堂》《散文诗》《辽河》《四川诗歌》《重庆晚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诗、随笔100余篇(首)。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22卷》《2022中国年度散文诗》《2021-2022四川诗人双年诗选》等。


02


肖雪涛《半途》部分作品选


流,穿过古镇  
 
(一)

河流,一路跌跌撞撞
披着阳光滚滚而来,走进古镇
变成一把利剑,把古镇劈为两片
 
酒幌,挂在临河酒店的翘檐上
对着河流摇摇晃晃
水纹飘着吱呀吱呀橹声穿过古镇
那一年,古镇652岁了,我看到他流淌的河流
在风雨的四季飘摇。有时
会背着晚霞爬上河流脊背,撩起一簇火焰
有时,河流像位叙叙叨叨的老妪
趁风睡去,把古镇打捞出来
在风中淋干,滴答答的声音,传向遥远

(二)

年少时,我常站在黑与白的
缝隙里,目睹
古镇与河流,四季游戏
 
河流。阳春复苏,扶着杨柳
目送古镇人从身上挑走
一桶桶脚步。夏日酷燥,爬上岸
摸摸古镇磨亮的青石板,挟一场
暴风雨,洗净古镇残留污垢
中秋锻银,托一轮皎月
听团圆声里的笑,爽朗的雪扑簌簌掉下来
闻闻炮竹气味儿,旧岁走得老远
 
古镇与河流不离弃。河流
在季节里变换着姿式
古镇,在岁月中长出了新城


母亲的身影 
 
村前,躺着一条小道
如链条,被风牵着穿过田野
小道走着季节
记录了母亲人生写照
 
朝霞还没跨进村庄
月亮正睡在村边山凹
母亲的身影
像一枝风烛照亮在这条摇摇晃晃
小道。夕阳睡了
小雨在村口打湿了一把镰刀
 
岁月打磨了村庄,也剥蚀着
母亲的俊俏。五十年煎熬
吞噬了母亲人生梦
村庄长成巨人
高高地站在城市的一角
 
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蹦蹦跳跳
听不到老屋门前飞鸟的聒噪
小道消失了
母亲的身影,也移居到山凹


一辈子爱着俩男人 
 
母亲走的那个黄昏,我已从城里
跨进家门。当我跪到她床前
喊了声:妈!
她睁大眼睛,脸上的微笑
像闪电陡然散尽
我知道:她要去守护另一个男人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北斗星辰
村前的田埂,仿佛还凸现
母亲右手扶着肩上锄头
左手拉着我,摇摇晃晃的童真
 
远处宁静的田野和小道
以轮廓的形式出现在我视线
那黑影越来越近。我当然熟悉
“你该在家好好做作业”
是责备的语气,但爱抚的手
已摸在少年的头顶。我看着母亲
身后背着的稻草比她高出一头
像座山,压在她
如弯月的背上——我的两眼湿润
 
母亲常站在村头,捏着父亲的
烟袋,呆呆地
凝视撇下她远去的思念
 
终于,月亮收走了她最后的念情
母亲也把忙忙碌碌
还给万年田野,还给百年老屋
裹紧洁白一身
驾鹤西行,丢下,另一个男人

采茶姑娘 
 
牵一缕朝霞,踩一路阳光
放一岭歌声
一群采茶姑娘,像一只只蝴蝶
飞进了茶园。笑声如银铃
摇醒了
高山下绿色的沉静
 
雾,如白色的轻纱挂在山巅
太阳送给采茶姑娘
黄金时间。一簇簇茶树是
一列列待选的秀女
企盼采茶姑娘的宠幸
一片片绿芽像一枚枚翡翠
流动在采茶姑娘
细细的指尖。告别茶树母亲
如山里娃进城
喜悦地跳进了背篓
昨天,采了谷雨的鲜嫩
今天,摘下一簇簇四月风情
 
黄昏走近茶园
走近穿行在茶树中的蝴蝶
茶园瘦了
太阳还未闻到茶的芳馨
采茶姑娘的背篓
跳动着一束束绿色的光影
揹着茶香,揹着歌声
收拾好心情。明天
再揹回一篓碧绿绿的清明


 
 
转动的山路,盘旋而上
一直向天空延伸
阳光依旧
在山村,在山道,在山岭,与老屋
与小草,与松柏追忆前世
讲述
先哲们在山路上发生的故事
 
一个爬坡的人像只蚂蚁
正在匍匐前行
从他汗如雨水的背上
我猜想,他此时一定想变成
一只蝴蝶
煽动翅膀飞到山顶
站在一块
崖石旁,放眼山外远方的风景
 
一块石头躺在山腰,一棵松柏举着
蓝天。于是他坐上去,掏出一本
《中庸》。他越看越入神
尽然忘了赶路
路:一半在脚底,一半在头顶

《半途》编后记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朋友们推波助澜地鼓励、催生,比如王 增强政委、凌世学老师、王武臣社长、花瓣雨社长等,驱使我放弃 了内心的抵抗。尤其是孤城兄弟,亲自为本书题写了书名;王武臣 社长、《神州诗歌报》总编李秀珍、《华中文学》现代诗编辑子楚 等老师,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写下了珍贵的评语。我这“鸭 子”不得不“上架”。 如果没有这些朋友们的关心、劝说、推动,尽管我有“贼 心”也没“贼胆”。人人都想在人生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我从 2021 年 6 月正式学写诗的那天起,从未感觉自己的“作品像样”, 因为我的老乡或朋友,如孤城、江文波、陈荣来、西湖鲤、无尘、 花瓣雨等,一读他们的作品,一种自卑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常自 叹:望尘莫及。仰望中,我更感觉自己的渺小。这种潜意识,一直 支配我努力、努力!加油、加油! 这本诗集所选作品,是我从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所写的 近 500 首诗中,选取了 239 首,分五辑编排。这些作品已在近百家 报纸和杂志上刊出。本书在出版前,我对少数原文进行了修改。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张恩浩老师、王武臣社长的精心 指导和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谢意!希望各位大咖,各位朋友, 在读完本集后,多多指教! 出版,并不代表作品本身的水平。我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 玉的作用,鼓励更多的诗友们,推出自己的优秀作品,相互交流! 是为后记。

肖雪涛 

2023年8月8日于北京东方郁金香大厦


《半途》作者编后记

《半途》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