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牡丹玉兰图》赏析

 8金戈铁马8 2023-08-29 发布于江苏

2020-10-26来源:江苏省美术馆

播报普通话

吴昌硕 牡丹玉兰图 立轴 纸本设色 323.5 x 150cm 191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吴昌硕(1844—1927),出生于浙江安吉县,名俊,中年更名吴昌硕,别号老缶、苦铁、大聋等,是晚清画坛大师,也是近代画坛巨匠。1913年,吴昌硕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清末海派四杰”。吴昌硕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吴昌硕善画牡丹,公推为清末以来第一人。吴昌硕的写意牡丹,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直从书法演画法”,以书入画,以印入画,以金石气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吴昌硕在谈创作牡丹的经验时说:“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避免这种弊病。”吴昌硕在绘画用色时喜欢用浓艳对比明显的颜色,尤其擅长用洋红。他常常把红、黄、绿等颜色调入到赭石色中,在冲突中取得协调。它在传统的用色基础上,汲取了民间绘画用色上的特点,成为历代写意画家中比较擅长用色的一位,也正因为此,他的作品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吴昌硕晚年较多画牡丹,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

此幅《牡丹玉兰图》为吴昌硕71岁时作,描绘富贵之花盛开的情景,笔法由清润秀淡而渐入老辣苍浑。花分两组,有聚有散,或疏或密,形成对比。设色鲜丽,牡丹用洋红、杏黄和湖蓝,敢于摒弃素朴恬淡、静穆散逸的文人意趣,显得醒目动人。牡丹皆作临风摇曳之态,含露娇羞之姿,其交相穿插,一树玉兰横空斜身而出,玉兰与褚石、绿石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相互依托,虚实相生。兰、石以金石篆籀(音同“皱”)的笔法入画,浑厚老辣的笔墨融入简率疏野的写意花鸟画格之中,营造出“豪放而馨香”的绮丽效果。画中苍石、牡丹,玉兰挥写淋漓,势如草书,不斤斤于形象之是与非,创造出饱满向上的磅礴气象。淋漓奇古的水墨苍石,点缀浓艳的牡丹和清高的玉兰,以石之刚,映现牡丹玉兰之柔,画面丰富,充满了感染力。(江苏省美术馆 王晓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