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白衣钱子 2023-08-29 发布于辽宁

霍亨斯陶芬王朝终结后,神圣罗马帝国的转型时期到来了。

奥托大帝建立帝国时它是欧洲最强大的政治体,到13世纪末它却空前的涣散和虚弱,颇类似于卡佩王朝早期的法国。

这种完全相反的轨迹肇始于腓特烈二世皇帝的统治,而大空位时代(1254—1273年)更是令帝国元气大伤。

统一帝业的失败

1806年,当报纸上出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放弃神圣罗马皇位的新闻时,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一个延续近千年的古老政体灰飞烟灭了。

而在 14、15甚至16世纪,这种事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奥托大帝那个强盛无比、万邦来朝的帝国,如何走向虚弱涣散的命运?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人们形容它是一只无力挥动的手,五指虚弱分散而从未拧成一个拳头,神圣罗马帝国早在13世纪就被抽空了生命力,拿破仑在1806年的最后一击,不过是开给这个躯壳的“死亡证明”而已。

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力受制于两种因素,首先是德意志境内的大贵族的割据势力,其次就是罗马城与德意志在空间上的分离。

势力强大的地方贵族阻碍了皇帝在德意志本土集中皇权的努力,而罗马教廷的对抗则极大削弱了皇帝称号的影响力。

德意志史上那些伟大的皇帝都是集中火力先解决一方面的问题,然后再转而解决另一方的牵制,这种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成就了从奥托大帝到腓特烈一世的威名。

但是腓特烈二世不仅未能利用先辈们留下的传统,反而要毕其功于一役:他将统治重心迁往西西里更是加剧了德意志的混乱状态。

总而言之,对于腓特烈二世来说,他的才华还远不足以支撑其雄心。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在他死后,曾一度看似强大的皇权会轰然倒塌。

这并不是说皇帝被彻底废除,而是说以后的皇帝再也无法获得从前那种力量。

1250年腓特烈二世猝死于西西里,他的遗体至今仍长眠于他心爱的巴勒莫大教堂。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巴勒莫教堂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巴勒莫历经多种不同宗教、文化的洗礼,因此市区建筑呈现截然不同的风貌。曾有一位地理学家这样形容巴勒莫:“凡见过这个城市的人,都会忍不住回头多看一眼。”

根据遗嘱他年轻的儿子康拉德四世(Conrad IV,1250—1254 年在位)继承德意志和西西里王位,但是西西里的摄政权则交给他的私生子曼弗雷德,这样就给了教皇破坏德意志——西西里帝国的机会。

教皇把西西里王位授予外国君主,这无异于引狼入室,意大利南部从此陷入几十年的残酷战争。

1254年康拉德四世早逝,与教皇未竟的战争导致他的幼子康拉丁(Conradin,1252—1268年)无法继位,20年的大空位时代拉开了序幕。

大空位时代的乱政

大空位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日益收缩,不仅失去了对意大利的影响,而且东部和南部的诸侯也愈发独立。

与此同时,皇帝人选成了这个时期最大的争端,这不仅是德意志诸侯们施展雄心的大好机会,也成为外国君主影响德意志的关键议题。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神圣罗马帝国因为长期的大空位而遭到了致命削弱,此后虽然恢复了皇帝统治,但是实际上的分裂局面已不可挽回。后来的统治家族渐渐不再追求统一帝国的幻象,而是专注于经营本家族世袭领地。1450 年的画中是大空位期间三个人看着棺材里的皇帝。

长期以来,神圣罗马皇帝的产生有赖于德意志大诸侯的支持,虽然1356年的“黄金诏书”才正式确立选帝侯的地位和权利,但事实上大诸侯操纵皇帝选举要早于“黄金诏书”。

经过错综复杂的角逐后,英国的康沃尔伯爵理查(1209—1272年)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他是英王亨利三世的弟弟,他的妹妹伊莎贝拉则是腓特烈二世的皇后。

但是理查也遭遇强劲挑战,七大诸侯中只有四个——科隆、美因茨、帕拉丁和波西米亚支持他,另外三大诸侯——萨克森、勃兰登堡和特里尔则支持卡斯提尔国王阿方索十世(1221—1284年)当选。

不仅德意志大诸侯在皇帝人选上相持不下,各外国君主也对此极为关切。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双头雄鹰一直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纹章主题,雄鹰双翅上的各个盾形纹章分别象征着组成帝国的诸侯邦国。1510年绘画。

英国国王亨利三世力主由弟弟理查出任德意志国王,而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和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倾向于阿方索十世,但是康沃尔伯爵理查的嫂子、英国王后普罗旺斯的埃莉诺向法王和教皇施压,说服了他们支持理查当选。

然而好事多磨,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尔突然倒向阿方索,致使理查仅有三票而处于劣势。

他原本希望贿赂另外四大诸侯,但是所需资金高达8000马克,结果只能作罢。

虽然科隆大主教单方面为理查加冕为“罗马人国王”,但这本身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而且皇帝的空头名号似乎并不值如此的巨额贿赂。

至于理查的对手阿方索,他更是无力承担如此高额的贿金,而且他本人甚至从未去过德意志。

在大诸侯们不断加价的贪婪和外国君主的横加干涉之下,1254年至1273年间神圣罗马皇帝奇迹般地“消失”了。

长期分裂动乱的因素

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大空位时代,许多重要的因素逐渐成形,而且它们一直到19世纪都在主导德意志的历史。

这些因素肇始于中世纪早期德意志国家的形成时代,在后来的岁月中不断被强大的皇帝所打断或压制,但每逢弱势君主他们便再次抬头进而大显身手,20年的大空位时代就是最好的契机。

此后几百年影响历史进程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选帝侯集团,选帝侯数目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动,1257年后主要有七大选帝侯:三个教会诸侯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和特里尔大主教;四个世俗诸侯是萨克森公爵、莱茵帕拉丁伯爵、勃兰登堡侯爵和波西米亚国王。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德意志王公商讨新皇帝的选举。(从左到右)特里尔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莱茵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侯爵和波西米亚国王。

这些大诸侯领地又分属不同的古老贵族世家,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都是阿斯坎家族的世袭领地,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则控制巴伐利亚和莱茵帕拉丁伯国。

15世纪以后萨克森公国转归韦廷家族所有,这个家族的后裔繁衍壮大又成为英国和波兰的君主,韦尔夫家族是曾经统治施瓦本、巴伐利亚、勃艮第和布伦瑞克的老牌诸侯。

仅次于选帝侯集团的是一些次要的贵族集团,比较重要的是卢森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和索亨索伦家族。相对较弱的实力反而使这些家族荣登皇帝宝座。

例如,亨利七世(1308—1313年在位)、查理四世(1347—1378年在位)和西吉斯蒙德(1410—1437年在位)都出自卢森堡家族,霍亨索伦家族则在帝国东部拓展了势力范围,至于哈布斯堡家族更是长期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话说世界系列:大空位时代 神圣罗马帝国的转折期

象征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结构的插图,皇帝位于正中,左边是三位教会选帝侯,右边是四位世俗选帝侯。

选帝侯集团的彼此争夺使其内部形成某种平衡或曰“共识”,通过让次级贵族入主皇位,从而方便他们对帝国施加影响。

颇为讽刺的是,选帝侯们的无心插柳,反而促成了近代德意志最重要的两支力量——霍亨索伦和哈布斯堡的崛起,当普鲁士道路和奥地利道路为德意志的前途而竞争之时,选帝侯的时代早已成过去。

骑士阶层和帝国城市构成了独立于大贵族集团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骑士阶层处于贵族集团的最末端,他们往往面临强大王公吞并的威胁,因此他们倾向于支持德意志国王的权利;而帝国城市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不仅日渐脱离教俗领主的控制,而且也成为皇帝重建中央权力的盟友。

德意志城市之间的结盟趋势日益明显,皇帝也利用城市同盟发挥更大的制衡诸侯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