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煮生活》:会吃会玩,生活可乐

 周听陈说 2023-08-29 发布于江西

做个温暖的公众号,愿遇见更多温暖的

《慢煮生活》

作者 : 汪曾祺

评分 : 9.1

类型:散文

感触:会吃会生活,人生乐趣多

谁最会生活?我的脑海里首先闪现出汪曾祺老先生的名字。

之前零星读过他的一些文章,印象中便是个极其可爱和会生活之人,这个暑假完整地拜读了他的散文作品集《慢煮生活》,此感便愈发深刻。

朴素的文字里描写着普通的事物,却刻画了一种生活的美感,更传递出一种生活的智慧。

一花一叶,皆有看头;一茶一饭,满是滋味;大多数人眼前的平淡和苟且,则是汪老生活里的诗和远方。

1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你看那多长一年多开一朵花的山丹丹,春天的野菜枸杞头,像雪一样白的洋槐花……

这些常见的植物不仅是时节象征,更承载了有些人的深厚情感。

每当看到秋海棠,他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

每当看到爬山虎红了,他便觉北京的秋意浓了;

每当可折腊梅时,他便知年关近了......

正如小时候自家庭院里那株夜来香,外婆家门前的那棵老柏树,爷爷家屋旁的那排板栗树,虽然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一直扎根在我的记忆里。

长大以后,我到过很多风景优美之地,美到让人流连忘返,却始终觉得只有家乡里的一枝一叶才关情。


2

 一茶一饭皆有味

汪老先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吃货,几乎尝遍各类美食的他便知山西人爱吃醋,北京、辽宁、福建等地爱吃酸、广东爱吃甜食、四川爱吃麻辣……

他极力推荐家乡的炒米和焦屑、高邮的咸鸭蛋,钟情北京的豆汁儿,喜欢自己研究菜品,塞馅回锅油条便是最得意之作。

他的文章更像是文学版的菜谱,红烧狮子头、梅干菜烧肉、黄鱼干烧肉…… 阅读时能使人垂涎三尺。

“凡苦味菜,皆可清火”、“大抵一种东西第一回吃,总是最好的。”他对吃不仅有经验,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事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如此。

3

自在生活多乐趣

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打麻将,偶尔喝了两杯酒,一时兴起,便裁出一张宣纸,随意画两笔。

汪老先生的乐趣不仅于能吃,还在于会玩。在常人眼中那些烦人的蝈蝈、鸣蝉、蜻蜓、甚至螳螂,在他眼中都是夏天的欢乐,生活的调料。

他写昆虫旨在于希望现在的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长大,未必是好事。

汪老每到一个新地方,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场,因为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无事的时候,他喜欢在家中的旧沙发上静坐,泡上一杯茶,回想写故人往事,细节颜色,然后再落笔成文。

这是他所追求的静,一种不是一昧孤寂,不闻世事的静,而是一种能观照万物,顺乎自然,合乎人道的静。

4

故人往事不如烟

汪老在云南昆明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的往事故人宛如氤氲在心田的花香,此生都未消散。

他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明亮、丰满而使人动情的雨季。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他的心软软的,那不是怀人,而是思乡。

他想念那里的人,闹市闲民也好,老辈故人也罢,都是汪老先生笔下的重点。

他在回忆金岳霖先生时,认为谁也想不到有个每天瞪着平板三轮到王府井转一圈的老人,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我想金老先生对他的生活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在汪老先生看来,在那段时间里,对他影响最深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西南联大的新校舍。正所谓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为什么西南联大八年时期,师生生活苦,教学条件差,却还能走出诸多人才?一个曾任教过的教授两字道破天机:自由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像那些当时的大学生爱喝茶,爱坐茶馆,这不仅是消遣时光之举,更有高谈阔论之意,学术交流,头脑风暴,有时就是一壶茶的功夫。

正如汪老诗中所云:昆明七载成何事?一束光阴付苦茶。

————摘自文中184页

慢煮生活不是与世隔绝,更不是脱离社会,而是不忘生活的本质好好地活。

或许我们觉得这种观念在当下的快时代里存在冲突,甚至格格不入,但我们要寻求变通,找到平衡,在适应生存中用心生活。

最重要的是不能为了生存,而忘了生活。

就像汪老先生说的那句: 为人天真到像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书影随行

栏目简介:

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

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又过了一生

在快时代里慢读书,除短视频外看经典

保持输入,坚持输出,人生漫漫,书影随行

文章:陈说

图片:网图(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