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浚

 流星雨刘鑫 2023-08-29 发布于浙江

范浚

范浚(1102-1150) ,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宋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范浚出自宦门而不喜荣利,刻苦读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祖父范锷,皇佑五年(1053)进士,历官主开封府尹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府少卿,封长()郡公。父范筠,元佑三年(1088)进士,历官浙江提举,累升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少保,资政殿大学士,封长社郡开国男,进封荣国公,谥文涛。筠生十子,范浚排行第八,除二兄范深为举人外,其余八位兄弟均为进士,九人全部做官,故有"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之佳话。

范浚天资高迈,自幼嗜学,不喜荣利,笃志求道,独隐居不仕,于保惠寺讲学授徒,屋室简陋而怡然自乐。南宋绍兴间,以贤良方正数存于朝,因秦桧当权,坚辞不出。但似《进策 25篇,详论富国强兵御善之道,与经国要务,供朝廷采择施行。

范浚精于理学,讲究存心养性,主要理学思想,一是阐发仁性之学。宣传"天人一道""天理即人事,人事即天理""忠信""俭德""仁为天理""万殊一物""万理一致""人地人神,事物万殊,一皆产于皇极""当用大中之道""尽心知性知天""天下一性"。提出"万类莫不共由谓之道""善利之念,间不容发,一发之差,递余舜跖",提倡"君子存诚,克念克敬",提倡德性是尊的"上知之学",认为"耻为入道之端",认为"惟过而悔,由悔而议",非卜筮,鄙()数。二是提倡修身,养气,笃学,致用。主张"养正为贵""先正其心""戒自欺,倡慎独""理之所存,师之所存;天地万物,无非吾师",提倡"治气养心""卑人自牧",提出六箴,竭尽规儆;"学者觉也,觉由乎心;心且不存,何觉之有";"进学之义,不止不能不进";认为"学者之患,莫大乎自足而止";勉励"以弘毅自期,任重而力行,居困而心弯"

范浚治学,有其独到的精深造诣。他说,"末学本无传承,所自喜者,徒以师心谋道,尚见古人自得之意,不切切为世俗趋慕耳。"他又说:"古人之学,不越乎穷理。理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还说:"学者必先存心,心存则本正,本正而后可以言学。""学者,觉也。觉由乎心。心且不存,何觉之有?"其他还有,以至静为存心之奥,以耻为入道之端。认为古之圣人未有不由悔而成,应当力谨"惟、狂""克念作圣唯圣,罔念作狂之机"。曾作《心箴》,全文如下:"茫茫堪舆,俯仰无垠。人于其间,渺然有身。是身之微,太仓稊米。参为三才,曰惟心耳。往古来今,孰无此心。心为形役,乃兽乃禽。惟口耳目,手足动静。投间抵隙,为厥心病。一心之微,众欲攻之。其与存者,呜呼几希。君子存诚,克念克敬。天君泰然,百体从今。"

忧国爱民是范浚毕生追求和实践的重要思想,其中的"用世"成为他的理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范浚的忧国爱民思想主要表现在关心民瘼,忧叹国是;以史为鉴,宏济时艰;进策》二十五篇三个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