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温慢慢下降,但得小心这几种病“秋后算账”!

 常笑健康 2023-08-29 发布于江苏
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

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突然就发现南方的夏天还没迎来高温就结束了。但是初秋的头30天,对健康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部分人群来说,这是一个凶险的鬼门关。

5种疾病秋后算账

从出伏到秋分的这段时间,是由夏入秋、由热转凉的关键过渡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都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气温短暂回热到35℃以上,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闷热感强。空气逐渐干燥,对于心血管等多个器官都是考验,体质较弱的人,极易发生或复发多种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秋分前闷热感强,人体水分流失大,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不畅导致血管堵塞;再加上早晚温差大,血管收缩变细,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或血压不稳,增加脑溢血、心梗等疾病的发作风险。

应对:患有慢病的老人要格外注意早晚添衣,注重保暖,护好血管最丰富的脖子、后背、脚部。

消化道疾病


民间素来就有贴秋膘的传统,但是已经不适合普遍营养过剩的现代人。苦夏之后,人们的食欲开始恢复,胃口变好后易暴饮暴食,高油高脂的肉菜加重胃肠负担,往往会诱发胆石症、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应对:如果自己不缺营养,就不用拿贴秋膘当借口大吃大喝了。此时重点是清淡饮食,多多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呼吸道疾病


秋天气候多变,温差大,花粉、螨虫、霉菌等过敏原猛增。呼吸道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干冷的空气一旦侵害鼻腔、气管、甚至肺部,就容易损伤黏膜,抵抗力减弱,引发呼吸道病变。所以秋天很容易复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应对: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要及早做好预防,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维持肺和呼吸道的湿润。

皮肤病


天气转凉,人体皮脂腺、汗腺分泌的皮脂及汗液减少,皮脂膜明显减少,对于老年人来说皮肤变薄干燥的表现更为突出,容易出现季节性皮肤瘙痒。在空调房待了一夏天,很多人的皮肤免疫力变差,突然受到秋天干冷气候刺激,寒冷性荨麻疹、干性湿疹等疾病也会频发。


应对:选用一些适合自身个体的乳液或润肤霜,皮肤病患者要加强保湿护理,不给疾病加重和复发的机会。

关节病


寒冷天气不会直接引起或加重骨关节炎,但会使关节炎的症状更明显。尤其是遇到阴雨连绵、大幅度降温等天气变化,老寒腿、膝关节炎、腰背痛、风湿病等疾病进入高发期,关节病患者往往能“未卜先知”。

应对:关节病患者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穿护膝、戴护腕等护具保护关节,防止身体受寒。

5个“多一点”,秋分保平安

饮食润一点

此时节的饮食当突出“清润”,以生津润燥为主,可适当食用秋梨、百合、山药、莲子、芡实、银耳等。少吃辛辣食品、以免助火伤津。中医上讲究“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还可以摄入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养肺的同时也养肝。


睡觉早一

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老年朋友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此时应早睡早起,每天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秋天容易伤神忧愁,良好的睡眠更加重要。

如果睡眠不佳,不如试试GABA,它是脑体自然分泌的一种睡眠氨基酸,能帮助我们创造睡眠诱导、舒缓情绪。

衣服厚一点

虽然秋老虎还在,但不能忽视早晚温差带来的风险。“春捂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

运动多一点

夏秋交接之后,人极易倦怠、乏力,运动则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精气神。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早晚温差大,不宜过早、过晚外出锻炼;运动时间和强度都要量力而行。最好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快走、瑜伽、太极拳等。

通风勤一

随着入秋,气温逐渐降低、雨水增多,霉菌生长迅速。在家开了一夏天的空调,更需要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家里的空气清新,开窗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换季的被褥衣物也可以拿出来在太阳下暴晒消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