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冻,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文华养生 2020-09-14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流传已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是说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添衣物,应有意识地让身体适当“冻一冻”, 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凉意,许多朋友认为此时正是秋冻的大好时节,部分“热衷”于秋冻的朋友即使在气温较低的早晨和晚上,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时,他们也仍然坚守着秋冻的“戒律”, 结果常常受到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青睐”。

看来,我们不能把秋冻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 应根据“三因制宜”的原则科学地进行。

第一,秋冻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秋冻虽然可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预防呼吸道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但也并非人人皆宜,患有下列疾病的朋友切勿盲目进行秋冻。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以免旧病复发或加重,这是因为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发生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慢性胃病: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且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非常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素有慢性胃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

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这是因为寒冷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道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患有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糖尿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寒冷刺激一方面可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另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缓慢,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此外,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以及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也不宜进行“秋冻”。

第二,应因时而异,看“天”行事。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且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冷空气更是频繁光顾,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 就会招灾惹病、适得其反。

第三,南北气候有别,秋冻应因地而异。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秋凉来得比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加衣物,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比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