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癌性黄疸的妙方

 林中雨露 2023-08-29 发布于广西
小编导读

癌性黄疸是癌症病人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但是鲜少有医生知道该怎么去治疗。癌性黄疸的病因与普通黄疸不同,因此治疗方式也就不同。仲景早已将黄疸分为酒疸、女劳疸、谷疸和黑疸等,而癌性黄疸与谷疸十分相似。那么如何治疗癌性黄疸呢?

黄疸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肿瘤性黄痘的成因,无外乎梗阻或肝细胞破坏,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当然还有药物性黄疸的情况,但与肿瘤本身无直接关系。

如肝癌引起的黄疸不仅有肝细胞破坏的因素,而且往往同时有梗阻性因素导致胆汁淤积。从中医而论,痰瘀毒等因素成积成岩,或夹寒,或夹热,或夹湿,或夹风等,皆可影响血分。肿瘤首先是一个成形的物体,瘀在肿瘤的成形性上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肿瘤发生黄疸,必有瘀的病理基础。

图片

此外,谷疸之为病,乃“久久发黄”。仲景的“久久”二字,是有深意的,说明此病非急性发作,需要与急性的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相区分,比如感染性黄疸上文已述,而谷疸的病程与肿瘤晚期导致的黄疸发病过程非常吻合,因为一般从肿瘤开始形成到引发黄痘,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便是“久久”。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说明普通的黄疸病,以“汗解”或“但利其小便”就行,而肿瘤性黄疸,在病理上往往是癌毒化热或癌肿阻遏气血津液的输布导致气血津液化热而不能“热越”,很显然,此时如果单从利湿退黄的角度来论治,就显得单薄无力。

就肿瘤性黄疸而言,茵陈蒿汤中的大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不仅能“推陈致新”“下瘀血”,更重要的是能“破癥瘕积聚”。而茵陈也能散结“去伏瘕”。

《内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栀子能入心而清心热,故可治疗疮痈之疾,而肿瘤即为内生疮痈,岂栀子不能治哉!《药性论》云栀子“主中恶”,即腹中恶疾,就应该包括肿瘤在内。

由此可见,茵陈蒿汤亦有很好的散结消癥作用,这或许就是茵陈蒿汤能治疗肿瘤性黄疸的内在原因。

茵陈蒿汤可以治疗各类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肿瘤,如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转移性肝癌等,临床以黄疸、小便不利、口渴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头晕、纳呆、腹满、苔黄腻、脉滑数或紧数为辨。

笔者参考处方:茵陈30-60g,焦栀子15g,大黄9-15g。水煎服,日一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